孫芹芹
(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西苑幼兒園 山東 廣饒 257400)
幼兒教學活動主要是以教師為主導,教師對幼兒的語言教育有兩種途徑,一是言傳,另一種是身教。在幼兒階段使用最多的就是言傳。當前,在中國,大多數教師對幼兒的教育是以課本為主體,開展教學。但課本上的教學內容,過于局限,教于學生實用性的東西過少,因此,教育工作者,還需不斷地優化自身的教學方式,讓教育更具互動化,語言更具書面化,是幼兒教育需要改進的教學方向。
2.1 以課本內容為重心。幼兒處于啟蒙階段,語言的教學主要集中在教材和日常用語方面。教師的語言技能是評價教師從事教育工作、教學以及科研的一項能力。教師的語言能力是開展一系列主題教育的前提。因此,教師語言技能的強弱直接決定了教師的授課質量。目前幼兒語言教育的現狀主要是以課本教材為主。主要是授予學生基本的人際交往能力,懂得如何為他人表達感謝,如何與他人進行人際互動,教學的范圍局限在家人、親人以及同學之間。這種教學的內容過于局限化,教學知識延伸過小,不利于教師教學水平的發揮。
2.2 語言技能偏單一化。教師的語言技能包括,口語表達能力和肢體語言。當前,幼兒的語言教育主要體現在口語交際能力方面,對幼兒的手、心、口三者的融合教育非常少。每個幼兒的家庭情況不同,因此在教學成效方面呈現出的結果大相徑庭。目前,從整體的教育現狀來看,教師對學生的教育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幼兒處于活潑好動的階段,教師在教學中,完全可以將學生的語言教學與肢體教學相結合起來,豐富教學內容,打破當前單一的口語教學局面。[1]
3.1 語言技能與語言策略相融合。幼兒教師不僅僅需要一定的語言技能,還需要必備的語言技巧。語言技能與語言策略的結合,主要是促進語言教學的成效。語言策略的價值在于,對語言進行教學時,采用一定的教學措施,促進教學成果的顯現。比如,當前網絡很流行的幼兒勵志歌曲:“爸爸媽媽去上班,我上幼兒園,我不哭,我不鬧”。部分幼兒學生想到脫離父母,內心非常的悲傷,有的學生會越想越傷感,思念不在身邊的爸爸媽媽。此時,教師可以借助幼兒的興趣點,進行教學。可以將歌曲改編為爸爸媽媽去上班,上班賺錢買漢堡,利用幼兒愛吃、愛玩的心理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也可編成有趣、好玩的舞蹈,帶動學生口手一致性的運動。以積極正面的引導為學生點亮語言學習的燈塔,拒絕學生的悲傷情緒發生。通過教學策略的調整,以及語言技巧的運用,不僅讓學生輕松地學會歌曲,還會滋生出自己與父母個體分離的積極意義,可謂是語言技能與語言策略結合的有效融合。
3.2 教師積極愉悅的表達情緒。教師的情緒語言,也是影響教師語言教學的一種方式。幼兒學生多數較為活潑好動,進行幼兒學習階段,會呈現出不同的學習狀態。[2]甚至很多時候,學生的接受能力受限,對教師教學語言的理解需要一個過程。此時,教師不僅需要積極正面的對學生進行引導,還需要以極大的耐心進行教學內容的傳遞。這一語言教學策略,需要教師對自己的心態進行訓練。不論教學環節,面對什么樣的教學困境,都始終能以積極的心態,與學生進行溝通教學。引導學生應該如何去做,做什么是不對的,避免學生在出現問題時,對學生進行指責。錯誤的教學方法,不僅僅會影響教師的教學工作,還會導致學生抗拒學生的情緒。因此,不論學生以什么樣的學習成果進行顯現,只要學生對教師的語言感興趣,就不怕學生學不會,出現學生難教的局面。大多數教師在教學開展中,最初能保持積極的教育心態,一旦學生出現了調皮、不配合的現象時,教師的負面情緒會卷土重來,甚至一度覺得是在“對牛彈琴”。因此,積極應對面對教學中的負面情緒,及時有效地進行扭轉,也是教師語言教學的一項強有力的策略。比如,常見的教師問題,對學生進行24節氣知識講解時,這一課題的目的是為了教育孩子好好吃飯,好好休息,順應自然地進行生活。但大多數教學生對節氣這個專業術語,以及諸如小寒、大寒、冬至等節氣詞并不了解其中的意思,家長也從未對此進行過教育,面臨太陌生的詞匯,極易出現精力分散、交頭接耳,睡覺等現象,此時,教師不需要動怒,呵斥學生。而是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對學生進行鼓勵,將被動的教育局面進行扭轉,通過積極的引導,讓學生主動而為。[3]
語言技能和語言策略是凸顯教師教學成果的一個環節,如何將兩者有效地結合起來,應需而變,是教育工作者不斷需要調整和完善的教學路線。面對不同的學生,教師的策略是不同的。但總的來說,教師需要大格局、大視野,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影響學生,以輕松愉快的語言傳遞教學內容,是語言技巧和策略的首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