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志丹
(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墾利街道中心幼兒園 山東 東營 257400)
游戲是幼兒園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對幼兒進行智力啟蒙最為主要的一種教學方式,通過讓幼兒參加各種各樣的游戲,逐漸培養幼兒各方面的能力。幼兒也正是在不同游戲的參與當中,逐漸培養出具備各自特點的游戲精神。接下來,本文將從幼兒園游戲教學的主要特征以及如何對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游戲精神進行探索與重塑。
從教師的游戲形式設計上來看,幼兒教師進行游戲化教學的時候,有集體游戲、個體游戲等多樣化的游戲方法,并且游戲的場地也不僅僅局限在教室范圍之內,在幼兒園條件允許的時候還可以到室外去進行各種各樣的游戲。在進行集體游戲的時候,常常會有一部分幼兒難以參與到游戲活動當中,這也導致了這一部分幼兒在班級內部逐漸養成了孤僻和內向的性格,這也非常不利于幼兒集體榮譽感和合作意識的培養;從教師進行游戲的方法來看,很多教師在進行游戲化教學的時候,都是在幼兒自愿參與的情況之下,去引導幼兒進行各種游戲。但是,有的教師在游戲的過程當中,也存在強迫學生的行為。比如說,對于某些參與度較低的學生,教師會強制要求他們參與到游戲環節中來。這種帶有一定強制性的游戲活動,可能完全吸引幼兒的興趣,也很難培養幼兒的游戲精神。[1]從學生的能力訓練側重方面來看,教師設計各類游戲環節的時候,往往帶有一定的目的性,要么是為了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要么是為了培養幼兒的集體合作能力。在這些明確的主要目的影響下,有的教師會忽視幼兒其他方面能力的培養,這不利于幼兒綜合性能力的提高。
2.1 注意尊重幼兒在游戲中的主體地位。要想通過游戲化的教學方式培養幼兒的游戲精神,那么就要讓幼兒在游戲活動當中一直占據主動性地位,而非被動地參與到游戲當中。比如說,我們在引導幼兒進行“蘿卜蹲”這一項游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和學生一起進行手工制作,幫助學生們制作不同的蔬菜卡片,諸如蘿卜,白菜,土豆等等。在游戲的過程當中,每一個幼兒代表一種蔬菜,然后當叫到某種蔬菜蹲的時候,那位代表相應蔬菜的幼兒就必須立刻下蹲。在這個過程當中,可能有些幼兒很久都不會被叫到一次,他們在這個游戲當中的參與感就會非常差。[2]所以說,我們通過這個簡單的游戲設計,是為了警醒幼兒園教師,在進行游戲活動的時候,一定要尊重每一個幼兒在游戲活動當中的主體性地位。比如我們在這里所提到的游戲,教師就可以根據自己的觀察,多給那些參與感較差的幼兒一些游戲的機會,這樣才能夠讓他們真正地投入到游戲活動當中。
2.2 注重結合幼兒的生活實際來進行游戲設計。幼兒游戲精神的培養,事實上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幼兒適應生活的能力。因此我們在進行幼兒園游戲設計的時候,就可以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來進行。例如,每一個幼兒在生活當中都有去超市購物的經歷,那么教師就可以在幼兒園的游戲當中設置超市購物的情景。分別讓幼兒扮演超市當中的不同職業角色,然后讓這些不同的職業角色在游戲活動當中去完成自己分內的工作。這個游戲主要是為了強調,只有每一個人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都認真努力的工作,完成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務,那么我們才能夠維持一個超市的正常運轉。通過不同幼兒的角色扮演,他們也能夠在這種游戲的過程當中,獲得一定的生活經驗,并且也能夠培養幼兒的集體合作意識。[3]除此之外,幼兒園教師還可以模擬很多幼兒生活當中的情景,將這些情境運用到幼兒游戲設計的工作當中來,讓幼兒立足于實際生活,通過各種游戲的形式來獲取生活經驗,培養幼兒多方面的能力。
綜上所述,幼兒園的游戲化教學方式是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以及多方面能力的一種主要方式。因此教師在進行游戲設計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在幼兒進行游戲的過程當中,去細致地觀察每一個幼兒的參與情況,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夠獲得平等的機會,參與到游戲活動中來。另外,還要尊重幼兒的生活實際,從幼兒的生活實際當中去選擇一些適合的情境,把這些情境運用到游戲活動當中來,逐漸培養幼兒的游戲精神以及綜合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