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榮
(新疆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幼兒園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26)
幼兒園階段的幼兒年齡較小,對事務的認知和感知能力都相對較弱,尤其是小班的幼兒,對于剛剛離開家庭來到學校新環境下的他們來說,幼兒園的一切都是挑戰。生活自理能力是每個正常人的必備技能,要從小抓起,從小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為以后的生活鋪平道路。然而,現在很多家長的思想和育兒模式都不利于培養孩子良好的品性和能力,對于幼兒,認為其年齡小,任何事情都不適合做,家長事事包辦,不給孩子鍛煉的機會,這樣一來,孩子產生依賴心理,認為自己什么都不用做,或者認為自己長大就會自然會做的心理。事實上,這樣對孩子的成長發展是十分不利的,我們應在家長和幼兒園的共同幫助下,為幼兒學習和提高技能提供平臺,讓幼兒形成勤于動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正確觀念,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本文將對家園共育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進行探究,分析培養策略,讓幼兒在愛的包圍下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小班幼兒處于成長發育的啟蒙時期,身體的各方面協調能力都比較強,對于外界事物的好奇心也比較重,在此階段,是培養孩子能力的最佳時期。而生活自理能力是基本技能,如果幼兒沒有自理能力將難以適應校園生活,給幼兒、幼師以及家長都會帶來諸多的不便,甚至讓幼兒產生不良心理。因此,在小班階段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是幼兒生活成長的必然要求。
在家長和幼兒園的共同配合努力下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對幼兒的成長發展十分重要。首先,能夠幫助幼兒適應幼兒園生活,解決生活基本問題,讓幼兒園生活不成為幼兒的負擔;其次,能夠有效地促進幼兒身體協調發展,鍛煉身體協調能力。幼兒通過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服等簡單的活動,讓身體配合完成,鍛煉手指等部位的靈活度,促進身體的健康成長;再次,有利于塑造幼兒健全的人格。從小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讓孩子通過生活中的小事得到鍛煉,不僅是對幼兒技能的培養,更是思想上的培養,樹立勤于動手,獨立完成事情的觀念,讓孩子更有信心和成就感,進而磨練意志,形成克服困難,不畏艱難的良好品格。因此,在小班幼兒階段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都產生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2.1 家長以身作則,樹立好榜樣。家長是對幼兒產生影響最大的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生活習慣直接影響孩子的行為,因此,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做出正確的示范,例如,引導孩子自己吃飯、不浪費糧食、自己穿衣服、飯前洗手等,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鍛煉技能,不過分依賴父母,以父母為榜樣,進行能力的培養。同時,家長也要配合幼兒園的教育工作,無論是在家里還是在外面都要注意自己言行,教育孩子獨立自主,自信自強。
2.2 根據幼兒特點,制定階段性目標。幼兒自主生活能力的培養不可急于求成,而是一個循循漸進的過程。在幼兒園的學習生活中,幼兒以幼師為主要任務,幼師可以根據幼兒年齡和身體特點,制定階段性目標,例如,在吃飯時不說話,細嚼慢咽,不浪費食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也可以每天鍛煉一項小技能,日積月累,通過一個個小目標的實現,使幼兒形成良好的習慣。
2.3 多做正面表揚,鍛煉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幼兒的天性告訴我們,鼓勵式教育更有成效,幼兒的心靈較為脆弱敏感,他們渴望得到重視和表揚,在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時也一樣,對他們的小進步進行肯定,效果會更明顯。例如,在幼兒園吃飯時,誰吃的最干凈,就獎勵一朵小花;對自己獨立穿衣服的小朋友提出表揚;讓幼兒交流自己在家獨立做了什么等,讓幼兒更有自信,同時也更喜歡去完成自己的事情,增強成就感,讓幼兒在鼓勵下進行健康成長。
幼兒生活能力要從小進行培養,在培養小班幼兒能力時,要注重方法的使用,不能一蹴而就,要根據幼兒的性格特點,進行潛移默化,循循漸進的教育培養,讓幼兒不卑不亢,體會自主生活的樂趣。在家庭和幼兒園的共同努力下,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條件和環境,做出正確示范,做到家園共育,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為以后的學習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促進幼兒快樂成長,擁有一個健康美好的童年,進而推動幼兒園教育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