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峰 天水市衛生學校
在體育教學之中滲透德育教育,是達成立德樹人這一根本目標的重要途徑,同樣也是驅動學生健康成長的關鍵舉措。職業院校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的過程之中,要想實現德育教育的完美融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由于職業院校的學生大都處在身心發育的重要階段,其心智并不成熟,必須依賴于教師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正確引導。教師應當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教學內容,按照其身體運動條件、思想行為以及情感指標等因素,為其量身打造體育和德育相結合的學習內容[1]。例如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跑步訓練的過程之中,針對女學生可以要求其進行400米跑步,針對男學生就可以適當提升跑步距離以及難度,并在這一過程之中給學生講解男女生在身體機能方面所存在的差異,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夠在跑步過程之中認識到自身身體的潛能,進而為了充分激發潛能而做出不懈的努力,長此以往學生就能夠養成一個積極向上的心態,并且也能夠推動男女生之間有著更為深厚的友誼。
要想讓體育教學中充分滲透德育教育,體育教師應當深入挖掘體育教材的基本內涵,按照教材的具體要求來制定合理的體育融合德育教育計劃,以此來讓德育滲透力度得到全方位的加強。例如教師在進行長跑訓練的過程之中,應當遵循教材中鍛煉學生吃苦耐勞品質、培養集體精神等原則,適當將這方面的德育元素占比進行提升,降低在長跑過程中相關技巧的傳授頻率,增強對學生心理方面的暗示,讓其能夠認識到必須要堅持不懈的努力到底,才能夠達成心靈上的慰藉,進而產生一定的自豪感以及自信感[2]。在組織學生參與到足球、籃球這類項目之中,讓學生認識到勝敗乃兵家常事,不因一時的勝利而驕傲,也不應一時的失敗而氣餒,這對于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大有裨益。
基于職業院校學生的年齡特征,他們往往對于體育教學活動有著較高的熱情,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學生能夠在體育課堂之中開展一系列的游戲活動,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能夠讓學生的學習壓力得以緩解。因此教師應當加強在體育教學之中體育游戲的應用頻率,通過游戲的手段來實現德育教育中團隊協作意識的滲透,以此來讓德育教育取得更為良好的成效。例如教師在進行田徑教學時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接力賽跑”這一游戲,根據學生的實際體育素養來劃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并讓不同小組之間進行接力比賽。由于不同學生在跑步速度方面存在著較大差異,且在交接的過程之中很容易受到自身心理素質、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而出現失誤,這就導致了部分學生可能會對其余同學產生意見,此時教師就應當對其進行教導,讓其能夠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是團隊中的一員,必須要通過互幫互助才能夠在競技之中獲得良好的成績。這樣一來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地提升團隊協作力度,長此以往就會讓學生的團隊意識得到全方位的增強。
就其本質而言,體育教學不是教師單方面進行傳授的模式,主要是一種師生互動的過程,必須要保證教師與學生都能夠充分調動主動性,才能夠有效提升體育教學質量。在進行體育教學時,學生言行舉止充分展示出了其對學習的具體感受,因此教師應當細致觀察學生的具體變化,以此為基礎來適當調整德育教育的滲透方式。例如部分學生在開展體育教學活動之中會持有強烈的好奇心,其積極性相對較強,往往能夠主動對教師所傳授的內容進行學習,主動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但也有部分學生對體育學習缺乏興趣,僅僅是被動參與到體育教學活動之中,無法有效保證其學習效果[3]。因此教師在對不同學生的體育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價時,應當基于其對體育的興趣以及實際體育素養情況,讓其能夠正確認識到自身的優點以及不足之處,針對其中的不足之處給予一定的指導,教師也可以對下一步的德育教育計劃進行調整,這樣一來不但能夠有效調動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積極性,還能夠讓其德育思想初步萌芽。
綜上所述,無論是體育教育還是德育教育,其最終目標都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健康成長,將德育教育滲透至體育教育之中,能夠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以及世界觀,促使其養成堅持不懈、團隊協作等優良精神,這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大有裨益。因此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體育素養情況,選擇相契合的教學手段,從而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夠養成正確的道德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