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志紅 陳 娥
1.江陰職業技術學院,江蘇無錫 214400;2.江陰市教師發展中心,江蘇無錫 214400
2016年9月國家頒布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指出教育要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全面發展”包括三個方面和六大素養:三個方面指文化基礎、自主發展和社會參與,六大要素指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和實踐創新。而《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和《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文件更是提出要“立德樹人”和“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提出要求。
在國家重視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現狀下,職校旅游專業畢業生逐年增加進入就業大軍,照理來說,社會的就業壓力會隨之變大;但是相關旅游行業企業單位卻面臨著招聘難的局面,這種供給困境的出現反映出學生、學校和行業三者對職業核心素養認知的偏差。中職旅游專業學生的核心素養涵蓋職業道德、職業意識和職業能力等,職業核心素養的形成與否直接影響到就業后的職業前景。
當今中職旅游專業學生普遍存在職業代入感不強,崗位規范意識不夠,缺乏吃苦耐勞精神、團隊合作意識等現象。
中職學校的學生多數是因為中考成績不理想而進入職校學習的,他們的知識基礎薄弱,理解能力不足,自控能力較差,對自身的職業未來沒有清晰的規劃,做專業選擇時就業觀念模糊,待到對專業的認識加深并進行專業實踐后,學生發現旅游行業的工作沒有想象中的簡單美好,要勞心勞力還無薪酬保障,隨之而來是挫敗感和職業忠誠度下降[1]。
中職旅游專業學生的職業核心素養形成最主要是在校園里完成的,所以學校在培育中職學生的核心素養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1 旅游專業課程設置與實際執行有偏差
旅游專業學生的職業核心素養中的應變能力、禮儀禮貌、語言表達能力,吃苦耐勞、團隊合作、積極進取等都需要長時間的鍛煉、實際中磨煉中才能完成。中職學校旅游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的確是按要求設置學時的,但是各學校在具體的實施內容和手段上卻各有參差。
2 教學方法落后限制學生興趣
中職學校的公共課程是為培養學生的終身發展能力而設置的,奠定職業核心能力的基礎。教師要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結合中職學校的專業課有效地改變教學方法才能重新激發學生的興趣[2]。但多數教師的教學沒有創新改變,在課堂上缺少與學生的互動交流,甚至還用“填鴨式”說教,課堂沉悶,學生興趣不高,容易產生厭學情緒。
旅游實習企業是中職學生離開校園接觸社會,感受工作的第一站,對其職業崗位的認同、理想信念的樹立、核心素養的確立等具有深遠的影響。
1 旅游企業矛盾的用人理念
旅游企業在接納實習生時多數希望學生一進入企業就能上崗,勝任崗位的工作,甚至能提高服務的滿意度,這樣企業可以減少對他們的就業再培訓。
2 無保障的實習生薪酬權益
多數實習企業把實習生當作解決用工難、緩解人手緊缺的應急策略,大多在旅游旺季接受學校實習生,由于不是正式員工,實習生的報酬都很低。而企業的處罰對實習生是與正式員工一視同仁的,實習生的工作信心和積極性受到打擊,隨之學生的職業忠誠度下降[3]。
此外,在旅游企業實習期間學生對其職業晉升的期望值、對旅游企業文化的認同等都會影響其職業信念。企業實習階段是對學校專業教育階段的延伸,學校對旅游專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在這個階段能否得到鞏固至關重要。
職業核心素養培養是全員全過程的教育教學活動,學校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并圍繞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做好設計,首先,教師層面就教育理念、課程內容、教學模式等形成共識;其次,學校要在社會實踐、校企合作、社團活動等方面達成一致,實現旅游專業學生核心職業素養的提升。
1 合理設置課時,改變教學模式,提高素養
中職學校培養的方向是專門的旅游職業技能人才,專業是其區別于普通教育,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必須與專業相結合才能達成。學校可以通過安排新生走進企業、認識專業,同時與企業共同舉辦講座等活動,幫助學生把對專業的空想落到實處,對專業的就業前景、企業崗位、職業發展等有一定的感知,更好地規劃職業目標,初步認識職業素養的重要性[4]。
教師將學校的教學課堂和社會行業相結合,改變傳統教學模式,設立教學項目或任務。通過“做中學,做中教”理實一體教學手段,在教學環節上創建情境,引入職業核心素養,引導學生學好知識、掌握技能并形成職業核心素養。
2 建設專業師資隊伍,提升綜合素質
教師是學生的指引者,是學校教學的實施者,教師的綜合素質對學生的影響十分深遠,必須要持續不斷地提高專任和兼職教師的“雙師”素養。
學校應鼓勵教師在確保教學任務和質量的前提下,積極在相關旅游企業鍛煉或組織教師有計劃地進行脫產進學習,了解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掌握旅游行業的最新動態,及時更新行業知識;同時,對學校聘請的兼職教師要嚴格把關,要真正切合中職旅游專業的教學需要,并能組織他們參與教師技能培訓,提高他們教學技能技巧,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提高學生的課堂積極性[5]。
1 實行積極的用人策略
中職學生年齡小,心智不成熟,沒有職場經驗是劣勢,但他們有專業基礎、可塑性強是優勢。企業要改變“重使用輕培養”的短淺的人才觀念,把實習生作為企業的儲備人才來看待。要給中職實習生足夠的理解和尊重,讓學生感覺企業文化、企業溫暖,對企業有歸屬感;同時,對學生進行相應的人才培訓計劃。
2 合理的薪酬權益保障職業安全感
中職學生到企業實習是他們第一次進入社會,也是第一次在社會上檢驗所學的專業,實習的體驗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他們對行業的看法。學生到企業實習的時間基本上都是在旅游旺季,企業人手短缺的時候,工作負荷很大,剛到崗位上還會面臨老員工的欺壓,心理壓力也大。如果沒有合理的薪酬,不能解決實習期間的溫飽,學生會產生職業抵觸感,更談不上建立職業忠誠感,所以企業應有恰當的薪酬,讓學生產生職業“幸福感”,能積極參與工作,同時也能在今后的中職實習生中建立自己的“口碑”[6]。
目前,傳統的接待服務逐漸不能滿足游客的需求,對旅游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的要求持續提高。旅游從業人員必須具備豐富的知識、嫻熟的技能和流利的談吐等綜合職業素養才能符合游客的需求。通過對行業情況的了解,中職學生應該有適當的崗位危機感和競爭感,并能由此不斷提高自學能力,完善自身素質。在校期間,中職學生應清楚認識自身的優劣勢,正確規劃三年學習計劃,在實習期間及時調整職業期望和企業實習之間的偏差,建立合理的就業觀,為未來的職業發展夯實基礎。
中職旅游專業學生的職業核心素養極大地影響著他們的職業發展前景,而職業核心素養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職業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學生、學校、行業甚至國家的參與,將職業核心素養融入中職三年旅游專業的教學實踐活動之中,由此才能培養出符合國家社會需求的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