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蓮
(四川省阿壩州金川縣觀音橋中小學校 四川 金川 624100)
初中生物是對生命活動規律和生命現象進行研究的學科,也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性學科,一些生物現象需要借助具體的實驗操作來完成帶給學生更加直觀化、形象化的認知和理解,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能夠強化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那么不僅能夠強化學生理論知識的充分理解,而且能夠讓學生學習和掌握生命現象觀察與研究的實驗方法和實驗手段,強化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熱愛生命的良好興趣的激發和高尚情操的培養。
初中生物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有計劃、有目的、有準備地將一些以形象為主的、帶有較強情緒色彩的、具體的、生動的場景引入或創設出來,強化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學習欲望的調動,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和引導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教材中的實驗內容和知識。信息技術有著較為強大的顯示和放大功能,能夠將情景觀察提供給學生,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很多學生經常借助一些實驗儀器進行觀察和操作。比如在進行《練習使用顯微鏡》一章節內容的實驗教學過程中,著眼于讓學生更加全面的對顯微鏡的功能和結構進行全面了解,在對顯微鏡結構進行講解和闡釋的過程中,由于其相對立體、一些部分難以清晰的展示給學生,其中每一部分的結構也很難讓學生了解清楚。此時,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進行微課的制作,將顯微鏡的結構和功能全方位、立體化、多層次、多角度地展示出來,讓學生獲得更加深刻、清晰的了解,從而更加科學有效地對顯微鏡的用法進行理解和掌握。
信息技術包含了眾多的內容和載體,既可以是微課視頻的設計,也可以是flash課件或PPT課件的設計,這些載體能夠強化教學重點和難點的有效突破,幫助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探究,強化學生問題分析和解決能力的提高。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教師應當以信息技術為載體,最大限度地實現教學渠道的擴展,千方百計將抽象內容變得具體化,讓深奧、復雜的知識簡單化,強化教材重點的突出和教學難點的突破,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比如,在進行《認識生物多樣性》一章節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從互聯網上搜集和整理一些有關沙塵暴的視頻,讓學生借助視頻更加清晰地觀察和認知沙塵暴,更加深刻地理解沙塵暴是沙暴和塵暴的總成,是強風將地面的大量沙塵物質吹起來,并卷入到空中,導致空氣變得渾濁,水平能見度不高于1千米的相對嚴重的風沙天氣現象。而沙暴則指的是大風將大量的沙粒吹入到近地層所形成的挾沙塵暴,而塵暴則是大風將大量的細粒物質、塵埃等卷入到高空之中所形成的風暴。借助這樣的能夠強化學生注意力吸引的視頻和課件,就能夠強化學生認知積極性的調動,讓相對枯燥、乏味的講解變得更加形象、生動,取得良好成效。
信息技術與初中生物實驗融合教學的實施,能夠為初中生物實驗高效教學的開展奠定堅實基礎,但其中的一些問題同樣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與反思。一方面,信息技術與生物實驗教學的整合決不是在生物實驗教學中完完全全地運用信息技術,而應當是巧妙、科學的應用與滲透,其目的在于更好地為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開展提供服務和輔助,而并非完全依賴信息技術手段進行實驗教學活動的開展。比如,在進行初中生物《植物的光合作用》等課程內容的教學之中,由于實驗的目的在于讓學生更加直接、直觀地進行生物現象的觀察與感受,因此在課堂實驗和課外實踐之中,教師應當組織和引導學生自主性地進行植物光合作用現象的觀察,在近距離體驗之中,以實驗的實際需要為依據,對其中發生的一些相對微觀的實驗現象借助信息技術進行教學輔助和補充。另一方面,教師要嚴格遵循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強化對學生初中生物自主學習能力的引導。教師也要注重強化自身專業素質的提升,在教學中行之有效地進行信息技術的應用,信息技術與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融合,并非一味地趕進度、將更多的知識傳輸給學生,而是要以信息技術的合理化應用進行教學的科學引導,帶動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開展,讓信息技術與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在方法上實現融合。同時,信息技術并非萬能的,信息技術與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融合重點在內容上的整合,以教學內容為核心進行信息技術的巧妙應用,借助信息技術將生物實驗的主題、內容、步驟、流程、儀器、操作等知識體系串聯起來,助力最佳教學效果的達成。比如,在進行《細胞分裂和血液流動》相關內容教學中,由于這些內容相對抽象,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手段進行形象表達,在進行人體的器官結構和骨骼結構的內容介紹中,教師可以借助實體模型進行展現,幫助學生將知識內容系統起來。
教學改革發展背景下,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要強化與信息技術的融合,堅持以信息技術為依托進行教學情境創設,以信息技術為載體進行教學難點突破,以信息技術為支撐實現科學巧妙整合,助力初中生生物核心素養的培養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