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永利
(貴州省遵義市桐梓縣燎原鎮中心幼兒園 貴州 桐梓 563200)
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所提出了的“教學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并且與當前的綜合素質教育理念相互符合,順應當前的教育改革目標。大部分的學前教育階段的兒童年紀對小,并且智力水平有限,在教學當中教師都是教學生是指辨物,使學生可以慢慢的認識事物。在“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念下應當更加注重學生的思維能力,并且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與生活緊緊聯系,使學生可以正確的學習,進而促進動手能力的提升,使學生加深對事物的印象,讓學生的智力得到有效的開發。
1.1 發揮引路人的作用,以做促進學的開展。在傳統的教學當中教師所存在的問題就是死板沉悶,僅僅局限于對書本上理論知識的講解,并沒有起到引路人的作用,并且幼兒的思維也只是局限于課堂的教學當中,不能得到提升。知識來自于實際的生活,是我國人類智慧的結晶,開展學前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可以使幼兒掌握更多的知識,并且運用到實際的生活當中,進一步實現學與做的有效融合。同時教師的教學方式也應當圍繞著幼兒,緊跟時代的潮流轉換思維,學前教育的開展不能運用灌輸的教學方式,教師應當發揮自身引路人的作用,抓住幼兒的興趣點,從而進行因材施教。
1.2 由教到做,促進教學的實際運用。幼兒思維發展的主要階段就是學前教育,并且對事物都存在著一定的好奇心理,教師應當緊緊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從而通過動手實踐來教授知識點。比如教師在教授學生認識小動物的時候,教師并不能指著書本當中的插圖引導學生辨別動物,這樣的方式并不靈活,幼兒反而會被圖畫當中的色彩所吸引,從而導致學生不能充分的辨別動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當中一些常見的小動物,如果遇到不懂的問題就應當積極的詢問家長以及教師,如四條腿的動物分別有什么,天上飛的動物是什么,水里游的又是什么,讓孩子學會分清動物的類別,知道大千世界中的動物有千百萬種,飛禽走獸都是構建美好世界的一部分。通過生活當中的實際教學,使學生的想象力不在局限于課本當中,深刻的感受動物的形態,從而使幼兒可以形成基本的條件認知,促進思維更好的發展。
2.1 改變教學觀念,注重學習與生活之間的相互結合。在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教學做合一”的理念當中,重點說明了教師的責任并不在于“教”,而是在于“教學”,只有教師教會學生學習,并且掌握更多的學習規律才可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教”。在傳統的教學模式當中教師僅僅局限于書本內容的講解,主要以知識的灌輸為主,并不注重學生知否掌握了真正的知識。但在新課改的教育理念下,教師應當將學生發展成為課堂的主體,并且遵循學生思維的發展,引導學生對知識的內容有更深的理解,表內七個將所學習的內容與知識進行緊密的相連,確保學生可以認識生活,學會思考。
2.2 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為了使幼兒的身心得到更好的發展,培養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國家已經明確的要求嚴禁學前教育小學化,不能使孩子過早的被思想以及作業所束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創建多元化的動手實踐的課程,促進學生動手能力的提升,教師可以開展畫畫、折紙有關實活動的內容,從而通過實踐活動展開對知識的灌輸,并且在輕松歡快的氛圍當中完成教學的任務,進一步促進“教學做合一”教學的落實。
2.3 促進教師教學水平以及職業素養的提升。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會直接的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如果教師在教學當中不懂得靈活變通,那么學生的智力發展就會受到限制,并且思維也不能靈活的運轉。確保學生的思維可以得到全面的發展,應當對教師積極的展開培訓,對幼兒給予更多的關愛,在信息技術發展迅速的時代,教師應當加強對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使學生可以對世界有更加廣闊的認知,從而使學社工德智體美勞得到全面的發展。
總而言之,學前教育是幼兒啟蒙教育的重要階段,以“教學做合一”為核心的教育改革可以有效的尊重學生思維天性的發展,從而在實踐當中掌握更多的知識,理解知識。并且將所學習的知識落實到實踐生活當中,在“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模式下可以使學生的思維得到鍛煉,從而不斷的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體積創新能力,使學生可以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