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征 楊安麗
(中南民族大學 教育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4)
高等教育大眾化以來,湖北高等教育取得了輝煌的發展成就。以擴招之前的數據為例,1998年全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9.8%[1],當年湖北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11%,僅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1.2個百分比。2005年,全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增長到21%,湖北則為24.9%,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3.9個百分比[2]。2018年,全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8.1%,而湖北卻已經增長到了58.2%,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0.1個百分比[3]。相關研究指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25%之后,其高等教育的發展速度會放緩,進入一個平臺期,學界稱之為“大眾化中后期”。從這個角度而言,自2005年以來,湖北高等教育即已邁入高等教育大眾化中后期。從精英向大眾階段轉變要經歷一個相當長的總的量變與局部質變相互交錯的過渡階段,這個階段中的種種局部性質變化在推動大眾化進程中發揮著巨大作用[4]。
專業是高校人才培養的基本單位,也是分析高等教育結構的重要因素,因此,本研究將對大眾化中后期以來湖北高校本科專業結構展開分析,揭示其所發生的變化,期冀為湖北一流本科專業建設提供理論借鑒與實踐咨詢。
本研究數據來源于湖北省教育廳發布的《湖北教育年鑒》《湖北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等資料。在借鑒三維分析框架的基礎上,從專業設置、專業布點、專業招生三個維度展開結構分析;在每個維度之下,再從規模和科類結構兩個層面描述其結構變化[5]。本科專業設置規模指的是所設置本科專業的種類數量;本科專業布點規模指的是本科專業的布點個數;本科專業招生規模指的是專業招生人數。科類結構指的是專業所屬學科在整體中所占的比重。科類結構劃分有兩種通行分類法:一種是按照本科專業設置目錄中的學科分類,將專業劃分為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和藝術學等學科門類;另一種是分為文理兩大科類,理科指的是理學、工學、農學和醫學,其余的學科則統稱為文科。
1.本科專業設置規模
2005年,湖北有普通高校32所,設置本科專業232種;2018年,高校數量增至68所,共設置本科專業347種,較之2005年新增115種,增幅為49.57%(如表1所示)。其中,工學本科專業種類增量最大,增加45種。在大眾化前期,工學本科專業種類存量最大,在大眾化中后期其獲得的增量也最大,體現出“存量決定增量”的增長邏輯。工學屬于應用學科門類,社會需求量大,特別是一些戰略性新興產業直接推動相關高校設置與其相關的工學本科專業種類[6]。另外,專業種類增加較多的還有管理學、藝術學和醫學。管理學和藝術學分別在1998和2012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成為單獨設置的學科門類,并且在其下分別設置了32種和29種本科專業,為高校增設相關專業種類提供了制度空間。然而,在眾多學科門類不斷新設專業種類的同時,理學、教育學和歷史學本科專業的種類卻呈現減少的趨勢。理學專業的下降數量最大,這是由于理學偏重基礎理論,社會需求量有限,所以,有5種專業被撤銷。教育學和歷史學分別只減少了1種專業,這是由于2012年版專業目錄調整了相關專業的學科歸屬,因而種類減少。
表1 2005和2018年湖北高校本科專業設置的規模和科類結構
2.本科專業設置的科類結構
2005至2018年間,湖北高校本科專業設置的結構變化值是22.31。比較各學科之間的結構比例,發現其結構比例變化差異不顯著。藝術學是結構比例增幅最大的學科門類,增長了2.75%。在高等教育大眾化之前,由于藝術學的社會實用性不高,其發展規模一直偏小;大眾化以來,更多學生出于自身興趣或升學壓力的動機而選擇報考藝術學專業,直接拉動藝術學本科專業種類增長。另外,藝術學專業多為小班授課,且學費較高,因而,高校也愿意設置藝術學本科專業以獲取更多的辦學經費。管理學、醫學的結構比例增幅分別為2.62%和2.18%,這與管理學和醫學的新增專業種數有著密切關系。盡管工學專業種類增量較大,但其結構比例變化卻不顯著,這是因為相對快速增長的專業種類總量而言,工學專業種類增量較為有限。科類結構比例降幅較大的學科有理學、教育學和農學。其中,理學的結構比例下降幅度最大,下降了5.87%,這與理學專業種類撤銷直接相關。
從文理學科大類來看,文科本科專業由2005年的92種,增至2018年的150種,增量為58種,增幅63%;理科本科專業由2005年的140種增加到2018年的197種,增量為57種,增幅41%。無論是從種類增量,還是從種類增幅來看,文科專業都要高于理科類,使得文科本科專業種數的結構比例從2005年的39.66%增加到2018年的43.22%,理科本科專業種數的結構比例從2005年的60.34%下降到2018年的56.77%。總體而言,當前湖北高校本科專業種類結構仍然呈現理強文弱的格局,但是其結構比例變化之差已由2005年的20.68%縮小到2018年的13.55%。文理結構之差縮小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文科專業具有更廣的社會適應面,能夠滿足人們多方面的發展需求,特別是在進入大眾化之后通常會出現反彈性增長。二是湖北民辦高校數量較多,截至2018年底共有民辦高校32所,幾乎占本科高校數量的一半[7]。受師資來源、辦學成本等因素限制,民辦高校通常更傾向于設置文科類專業,特別是文學、經濟學、管理學和藝術學等專業。
1.本科專業布點規模
2005年湖北高校共布點本科專業1 758個,2018年本科專業布點總數為3 319個,累計新增1 561個專業布點,增幅為88.79%(如表2所示)。其中,工學共新增611個專業布點,是布點增量最多的學科門類。工學專業的布點增量具有壓倒性優勢,這與工學專業旺盛的社會需求分不開,而且,湖北高校中具有行業背景的工科院校所占比例較大,他們具有發展工科專業的潛在優勢。除工學外,專業布點增量較多的學科依次為藝術學、管理學和文學。尤其是藝術學的布點增量占新增專業布點總量的五分之一,使其當前專業布點個數3倍于其初始專業布點個數,對于藝術學專業布點快速增長的現象應該引起關注。布點增量較少的學科門類分別是哲學、歷史學、法學和理學,他們之所以布點增量較少,是由于其社會需求量有限。雖然醫學專業的種類增量較大,但其布點增量卻不夠顯著,這是因為醫學專業辦學準入條件較高,不易大規模擴張布點。
表2 2005和2018年湖北高校本科專業布點的規模和科類結構
種均布點數指的是各學科專業布點個數與其所設置專業種數的比值,反映著學科專業的布點密集程度。計算2018年數據,發現文學的種均點數最高,為15.4,這表明一種文學專業至少有15.4個專業布點,也意味著15.4所院校設置有該專業。管理學和藝術學的種均點數也較高,分別為13.7和12.9。但是,過高的種均點數極易造成區域高校專業結構同質化的問題。高等教育大眾化中后期,院校之間要錯位發展,打造自己的學科專業特色,必須考慮區域專業布點存量,不斷優化院校專業結構。另一個值得注意的趨勢是,校均專業布點個數從2005年的55個下降到2018年的49個。也就是說,在布點個數快速增長的同時,本科院校數量的增長幅度更快,如此才使校均專業布點個數有所減少。進入大眾化中后期以來,院校規模擴張沖動逐漸減弱,本科院校的專業供給更為充裕,這為高校專業結構調整提供了相應的空間。
2.本科專業布點的科類結構
2005至2018年間,湖北高校本科專業布點的科類結構變化值為21.29。其中,藝術學本科專業的布點結構比例上升最快,增長6.35%;其次為工學,增長3.67%;再者為文學,增長0.63%。由于藝術學專業初始布點存量相對較小,而后期布點增量顯著,所以,藝術學結構比例增長最快,以至于藝術學專業布點規模成為僅次于工學、管理學之后的第三大學科門類。盡管文學專業布點規模也有較多增長,但由于其前期存量較大,所以其結構變化值較小。學科結構比例下降幅度最大的是理學,這是因為其增量較小,且其增幅遠不如其他學科。
從文理學科大類來看,文科專業布點數從2005年的852個增加到2018年的1 708個,新增856個,增幅為100%;理科本科專業布點數從2005年的896個增長到2018年的1 611個,新增715個,增幅為79.8%。不難看出,文科專業布點多于理科,且其增幅更大。比較文理兩大學科門類的結構比例發現,文科專業的結構比例從2005年的48.46%增長到2018年的51.45%,理科專業的結構比例從2005年的51.52%下降為2018年的48.54%。由于文理科之間的布點結構比例此消彼長,所以,使得湖北高校本科專業布點結構呈現出文稍強、理略弱的格局。進一步深入探究發現,在經濟學、法學和管理學等科類結構比例都下降的時候,文科專業結構比例卻不降反升,這與藝術學專業布點增量較多密切相關。
1.本科專業招生規模
2005年湖北高校本科招生人數為147 400人,2018年本科招生人數增加到213 000人,13年間本科招生人數共增加65 600人,增幅為44.5%(如表3所示)[8]。從各學科招生人數來看,除理學減少本科專業招生1 798人外,其余學科本科招生人數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中,工學本科專業招生人數增量最大,共新增27 640人,其次分別是管理學和藝術學,這三大學科招生人數的增量均在萬人以上。此外,本科專業招生人數增量最小的學科依次是哲學、歷史學、法學和農學,這四個學科招生人數增量均在千人以下。無論招生增量較大的學科,還是招生增量較小的學科,都與其本科專業布點增量的走勢基本保持一致。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藝術學本科招生人數已經超過文學,一方面表明藝術學專業和社會的聯系日益緊密,是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專業領域;另一方面,需要審慎思考的是,藝術學專業是否培養出了滿足社會需要的高層次人才,這是因為相關研究指出,藝術學本科專業的高考錄取分數大大低于其他本科專業,那么,對于文化基礎薄弱的考生而言是一條“曲線救國”的高考“捷徑”。而文學本科專業招生增量并不大,僅高出教育學600余人,表明文學專業的社會需求幾近飽和。
表3 2005和2018年湖北高校本科專業招生的規模和科類結構
點均招生人數是反映本科專業招生規模效益的指標,即專業招生人數與專業布點個數的比值。對比2005和2018年各學科點均招生人數,發現只有哲學和歷史學專業點均招生人數略有上升,其實,這兩大學科的專業點均招生人數仍遠低于其他學科;此外,其他學科的專業點均招生人數均呈下降趨勢,特別是藝術學和文學下降最為顯著。從當前數據來看,湖北高校本科專業點均招生人數已從2005年的84人下降到2018年的64人,表明湖北高校本科專業點均招生規模已經顯著縮小,專業建設已不再以外延式發展為主。
2.本科專業招生的科類結構
2005至2018年間,湖北高校本科專業招生的科類結構變化值為15.41。總體看來,各學科的結構比例變化值并不顯著。工學本科專業招生結構比例增長最多,高達3.34%。2018年麥克思就業報告指出,工學本科畢業生的就業率位居各學科之首,為93.67%,也就是說工學專業有著旺盛的市場需求[9]。增幅僅次于工學的是藝術學,其專業招生結構比例增長了2.69%;另外,管理學、教育學和醫學的專業招生結構比例也有所上升,其增長比例分別為0.59%、0.55%和0.53%。管理學作為曾經的熱門學科,在此階段其增長比例大幅回落;而曾經的冷門學科教育學,其專業招生結構卻還出現了不小的增長。除上述學科外,其余學科的專業招生結構比例均呈下降趨勢,下降幅度最大的是理學,其結構比例下降了4.34%,這與理學專業布點結構比例下降的態勢相一致;其次,下降幅度較為突出的學科還有文學和法學,分別下降了1.45%和1.14%,表明在大眾化中后期,文學和法學也不再具有潛在的擴張生源。
從文理學科大類來看,湖北高校文科本科專業招生人數從2005年的72 495人,增長到2018年的106 162人,增幅為46.44%;理科本科專業招生人數從2005年的74 904人,增長到2018年的106 838人,增幅為42.63%。可見,理科本科專業招生人數略多于文科,但文科增幅稍高于理科。因此,文科本科專業招生的科類結構比例由2005年的49.20%提升到2018年的49.85%,理科本科專業招生的科類結構比例由2005年的50.81%減少至2018年的50.15%。兩相對比發現,2005至2018年間湖北高校文理科招生人數的結構比例變化不顯著,目前文理科招生結構比例基本持平,理科僅有微弱優勢。性別差異是解釋文科專業招生人數增長的人口學因素,從調查數據來看,女性更愿意選擇文科專業。2005年湖北高校女生人數占43.6%,到2018年其比例已提高到49.0%,不難看出,女性已基本享有和男性同等的高等教育入學機會[10]。
高等教育大眾化中后期以來,湖北高校本科專業在設置規模、布點規模、招生規模等三個方面都有較大幅度增長,增幅最大的是專業布點,其次是專業設置,再次是專業招生。其中專業布點增幅遠遠超過專業設置和專業招生的增幅,表明大眾化中后期以來湖北高校本科專業布點的擴張勢頭依然強勁,只有新增大量專業布點才能給更多學生提供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專業設置也有較大幅度增長,意味著大眾化中后期以來,本科專業種類的多樣性還在不斷豐富。從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來判斷,當前湖北已經邁入了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隨著湖北高等教育適齡人口總量緩慢回落,高校的擴張沖動逐漸降低,可以預測,今后專業設置、專業布點和專業招生的規模將不會再有大幅增長。在規模層面,各學科之間也呈現出較大的差異。工學、管理學和藝術學在專業設置、專業布點和專業招生三個方面的規模增長都十分顯著,尤其是藝術學的表現極為搶眼;與之相對的是,理學在這三個方面的規模增量皆較小,呈下行趨勢。文學僅專業布點方面的規模增量較大,而在其他兩個方面表現不突出。
湖北高校本科專業在設置、布點和招生三個方面的科類結構發生了一定程度的變化。科類結構比例變化最大的是專業設置,其次分別是專業布點和專業招生。也即是說,專業設置種類改善較為顯著,而專業招生的科類結構變化較小。從各個學科門類來看,藝術學在專業設置、專業布點和專業招生方面的科類結構變化值都較大;工學在規模層面占優勢,但其在專業設置和專業布點方面的結構變化值卻不大;文學僅在專業布點方面結構變化值較大,而在其他兩個方面變化較小;理學在三個方面的結構變化值都較小,這與其較小的規模增量密切相關;經濟學和法學在專業布點和專業招生方面的結構變化值呈負增長態勢;其他學科的結構變化值不甚顯著。從文理學科大類的角度來看,湖北高校本科專業的文理結構比例之差在逐漸消弭,尤其是在專業布點和專業招生方面,文理結構比例基本持衡。
大眾化中后期以來,湖北高校本科專業結構仍處于不斷調整之中,但也存在如下突出問題:第一,學科的非理性擴張。藝術學在2005至2018年間獲得較大的規模增量,但藝術學的就業率在各學科的專業就業率中排名倒數第二,可見藝術學專業已經供大于求[9]。然而,農學和醫學專業與經濟社會發展息息相關,卻沒有獲得實質性擴張,這應引起重視。總體而言,文科本科專業在設置、布點和招生方面的結構比例均呈上升走勢,而理科卻表現出下降傾向,特別是文科本科專業布點和招生的增量已經超過理科,使得湖北高校本科專業的文科規模與理科基本相當。文科能獲得大規模擴張,是由于文科專業的建設成本較低,擴張難度小,更容易提高規模效益;另外,文科專業師資供給量大,高校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滿足專業設置所需的師資隊伍要求。然而,培養出的大批文科學生又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這說明高校未能將有限的辦學資源有效配置到社會亟需的專業建設上面去。第二,專業質量未受到應有的重視。從學科的種均點數來看,文學、管理學和藝術學是各校布點最多的學科門類,這使得校際間的專業結構相似度高,不利于院校辦出自身特色。從專業的種均招生人數來看,各學科的點均招生人數盡管較之大眾化初期有所下降,但目前的種均招生人數仍然偏高,客觀而言,不利于提高專業教學質量。從校均新增專業點數來看,平均每校新增23個專業布點,鑒于部分老本科院校幾乎未新增專業的事實,那么可以推斷,新建本科院校的新增專業布點數要遠遠高出這個數目,所以,新增專業過多的本科院校其專業建設壓力更加沉重。說到底,高校學科專業質量取決于專任教師隊伍的整體質量,當務之急,就是要降低高校生師比,要增加專任教師人數,提升專任教師整體能力素質。
在當前建設一流本科專業的背景下,湖北高校應針對本科專業結構調整采取如下措施:第一,要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立足自身辦學定位,建立專業動態調整機制,繼續優化專業結構,打造專業特色。第二,要堅持以質量為中心的專業建設理念,制定專業建設標準,加大專業建設投入,推動形成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第三,要加強專任教師隊伍建設,既要改善文理科教師的學科分布結構,補充師資緊缺專業的專任教師,滿足專業調整的需要;也要重視教師專業發展,不斷提升教師教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