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面推廣高速公路差異化收費實施方案》已公布一個多月,目前,全國29個省份均已結合本地實際,實施了高速公路差異化收費。
從實踐情況看,實施差異化收費,將促進試點區域和路段交通量分布趨于均衡,使路網運行效率明顯提升,貨車運輸成本有效降低,公路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障,實現了多方共贏。這也是各地積極推動方案落地的原因。
當然,高速公路差異化收費也不能一改了之。首先,作為一項提效、惠民措施,交通運輸部明確,在實施差異化收費后要保證整體收費水平不提高,在制定具體規則和實施時,更應秉承該原則,不增加群眾負擔。
其次,要做好保障。差異化收費實施后,原本車輛稀少的時段和路段車流量會因為收費的降低而增加。相關的各種保障要及時跟上,道路清掃、燈光保障、物資供給、應急準備等環節都要根據實際情況重新謀劃安排,確保不出現新的問題。
最后,要不斷根據實際情況對方案進行調整。從落實方案的具體情形看,各地差異化收費因車型、路段、出入口、時段和方向不同,收費標準均有所不同。不管何種原則,目的都是均衡流量、提高效率。隨著差異化收費政策的落地,車流量會發生一定變化,過程中也會出現新的情況和動向,各地要根據變化隨時調整收費標準,不斷總結經驗,修正差錯,確保流量動態平衡,讓高速效用真正發揮出來,群眾真正得到實惠。

中國在海外援建橋梁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1954年,中國組織專家團隊赴越南參與修復因戰爭損毀的橋梁。70年代初,中國陸續在緬甸、越南等國完成10余項援外工程,這些工程成為中國與相關國家友誼的見證。新世紀以來,隨著更頻繁參與國際市場競標,中國橋梁的挺拔身姿巍然矗立在世界各地。
如今,中國橋梁不僅幫助許多國家圓夢,實現諸多“不可能”的跨越,更以中國工匠精神、創新理念贏得了世界的尊重。
一座座飽含中國智慧和中國誠意的橋梁,讓當地人民的幸福感更上層樓。中國企業在歐洲修建的第一座大橋:塞爾維亞澤蒙—博爾察大橋,在當地獲得“中國橋”的美譽;中國企業建造的東非最大斜拉式跨海大橋——尼雷爾跨海大橋,不僅將中國技術與管理經驗留在了當地,也為坦桑尼亞培養了一批橋梁建設人才。許多橋梁建設項目還為當地民眾帶來了大量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并推動了旅游產業的發展。中國力量給當地經濟和百姓生活帶去了切切實實的發展便利,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履行著大國擔當。
中國橋梁正逐漸超出原本的物質意義,多年篳路藍縷,橫跨世界江河湖海的中國橋梁,是中國優質基礎設施建設的代表作。它們助力世界經濟文化交流,也成為中國走向世界、世界認識中國的通道。

9月1日起,浙江省德清縣境內高速公路免費通行。市民們紛紛表示“這件民生實事辦得好!”“做德清人太幸福了!”這項舉措彰顯了德清“無差別城鄉”建設駛入快車道。
免費通行境內高速,是2021年德清十大民生實事之一。
沿著高速,我們看見一個加速發展的德清。每一條高速高鐵,都是德清趕超發展的縮影。物理距離的縮短,帶來的不僅僅是人悅其行、物暢其流,更鋪展出“城里鄉下一樣美、居民農民一樣富”的美麗畫卷。
沿著高速,我們看見一個無比溫暖的德清。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百姓得實惠的關鍵在于“看得見”。境內高速免費通行,讓德清市民人人都能分享現代交通建設發展的紅利,讓群眾的幸福更有“質感”,讓德清這座城市更有“溫度”。
在德清,這樣人性化又貼心的創新實踐還有很多,我們應當為這樣的創新與探索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