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河南省高速公路聯網管理中心

目前,河南省高速公路路齡在10年以上的占59%,5年~10年的占23%,5年內的占18%。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河南省高速公路養護管理辦法》(豫交〔2009〕20號)的諸多內容已無法適應行業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為有效解決高速公路養護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困難,河南省交通運輸廳依據相關政策法規,在借鑒先進省份優秀管理經驗和做法的基礎上,修訂完成了《河南省高速公路養護管理辦法》(試行),并于今年4月印發實施。
“十三五”時期,河南省全面加快高速公路建設步伐,公路里程及路網密度不斷增加,目前河南省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已達7100公里,橋梁1.5131萬座,隧道325座。但與此同時,高速公路領域“重建輕養”“重經濟效益輕社會效益”、道路服役年限持續增加、養護管理壓力越來越大等問題也不斷顯現,亟待重新修訂《河南省高速公路養護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以適應河南建設交通強省、實現交通運輸現代化的新要求。
當前,隨著路面服役年限的增加,亟待養護提升的路段越來越多,使得高速公路養護管理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愈發凸顯?!笆濉逼陂g,河南省共投入高速公路養護資金25億元,年均投入約9萬元/公里;“十三五”期間,2016年~2018年的年均高速公路養護資金投入約18萬元/公里,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2019年~2020年的高速公路養護資金投入逐漸增加,年投入資金基本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以往,高速公路養護工程專項計劃由運營管理單位自行制定,缺乏全省統一的行業養護規劃,導致部分路段未能及時、有效地開展預防性養護,造成路面技術狀況下降較快;行業監管部門未及時開展高速公路養護管理評價工作,無法有效發揮行業監管的作用。
河南高速公路日常養護采用的“大包干”模式,無法調動運營管理單位的工作積極性,養護成效較差;部分高速公路養護工程的承包單位規模小、管理散、實力弱,導致施工能力不足,施工機械化程度低。
高速公路運營管理單位配備的專業養護人員低于河南省平均水平(6人/百公里),某些路段的配備標準僅為2人/百公里。此外,由于養護管理工作任務重、壓力大、待遇低,且不易出成績,很多養護專業技術人員流失或轉崗到建設項目,導致專業養護人才緊缺,亟需采取激勵政策,穩定和加強養護管理隊伍。
河南高速公路養護管理的信息化應用程度較低,長大橋隧和高邊坡健康監測系統應用少,省級高速公路未安裝視頻監控,省級云平臺監控采集的視頻像素不高。
為進一步加強河南高速公路養護管理工作,提升養護質量和效益,河南省交通運輸廳重新修訂了2009年印發的《管理辦法》,其中多項創新舉措得到了行業的廣泛關注。
加強省級交通主管部門的行業指導新修訂的《管理辦法》明確,由河南省交通運輸廳負責全省高速公路養護管理發展頂層設計,制定全省高速公路養護管理目標和養護管理規劃。
開展高速公路養護管理提升三年行動為落實好《管理辦法》的具體要求,提高全省高速公路養護管理水平,河南省制定了高速公路養護管理提升三年行動規劃。其中,2021年開展路面養護工程78個,共投資49.56億元,計劃通過三年努力,使全省未來三年高速公路平均路面使用性能指數(PQI)分別達到2021年94,2022年94.2,2023年94.5;一、二類橋隧比例達到95%,無橋頭跳車,無四、五類橋隧,無重大安全隱患,爭取2025年河南高速公路路況水平進入全國優秀行列。
開展環鄭州國家中心城市高速公路服務品質提升三年行動為解決鄭州等重要城市周邊高速公路與城市道路路容路貌、路域環境相差較大的問題,河南省制定了全面提升環鄭州國家中心城市高速公路服務品質提升三年行動方案,以“改善路容路貌、美化路域環境、提升服務品質、保障通行安全”為核心,推進高速公路養護管理提升、服務提升、品質提升,打造與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發展相適應的路域環境,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公眾安全便捷出行。

4月20日,河南省交通運輸廳召開全省高速公路養護管理提升三年行動動員部署會,決定利用三年時間,集中行動,進一步提升群眾出行體驗。
強化經費保障首次明確養護經費保障比例標準,要求養護經費原則上不少于本單位通行費收入的10%,重點保障鄭州等重要城市周邊高速公路的養護投入。
強化人員保障為加強全省養護管理專業技術人才保障,要求各運營管理單位配備的專業養護管理人員應不少于8人/百公里,山嶺重丘區段高速公路、鄭州周邊高速公路、年平均日交通流量大于4萬輛或通車10年及以上的路段,原則上應不少于10人/百公里。其中,橋梁養護工程師配備不少于1人/百公里,山區高速公路不少于2人/百公里,橋涵比大于50%的路段不少于3人/百公里,有長隧道的路段應配備機電養護工程師。
強化車輛保障明確要求養護巡查車輛配備應不低于2輛/百公里,鄭州周邊高速公路不低于3輛/百公里。著力解決養護隊伍人員不足、能力不強,交通工具不足等問題。
開展信用評價目前,河南省正在制定高速公路養護工程從業企業的信用評價辦法,對施工、監理、設計單位實施信用評價,規范養護市場,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加強養護計劃審核備案管理分級建立養護工程項目庫,各運營管理單位要根據全省的養護規劃,制定年度養護計劃,經河南省交通運輸廳審核備案后方可實施。
加強養護工程質量行業監管為加強養護工程質量管控,確保高速公路養護管理提升三年行動順利實施,河南省將5000萬以上的養護工程納入行業質量監督體系,并印發《河南省高速公路養護工程施工過程質量控制要點》,以此加強行業的質量管理。
建立養護管理常態化評價機制自2020年起,河南省開展了高速公路的年度養護管理評價工作,對運營管理單位的養護投入、養護效果、管理情況進行評價和考核。養護管理評價工作的常態化,將進一步強化行業主管部門的監督和指導作用。
建立養護管理強制機制對未能履行養護管理職責、達不到養護管理目標或養護管理水平較差的運營管理單位,根據《公路法》《收費公路管理條例》等相關要求實行強制養護。
創新養護融資模式按照河南省高速公路養護發展規劃目標,創新多渠道籌集養護資金融資模式,按需及時投入,確保高速公路設施處于良好狀態。例如,河南高速公路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安新分公司將京港澳高速公路安新段的中分帶景觀混凝土護欄改造工程作為固定資產投入,通過融資模式的創新,既達到提升護欄防護能力的目的,又解決了養護資金緊張的問題。
創新養護招標模式積極探索設計施工總承包等模式,引入專業化程度高、技術力量強、業績信譽好的大型專業化養護施工單位進入河南養護市場,提高省內養護的專業化和機械化水平。為鼓勵長期限、大標段招標,實施周期性養護,要求每個養護標段的長度不宜少于100公里(管轄里程不足100公里的運營管理單位按實際管轄里程招標),養護年限不少于3年,有助于從根本上解決養護施工隊伍“小、散、弱”的問題。
創新養護承包模式改變以往“大包干”模式,日常養護可按照“費用包干、清單計量、年度檢評、目標管理”的模式,實行年·公里和清單報價相結合的報價方式。具體模式應便于管理,由各運營管理單位自行決定,以充分發揮運營管理的主動性和養護施工單位的積極性。
創新養護管理模式要求各運營管理單位加強養護施工人員、監理咨詢人員管理,推廣養護路段長制,實施網格化管理,實現養護管理精細化,有效解決日常養護管理缺位、不到位的問題。
按照河南省交通運輸廳“一中心、四平臺”信息化建設總體要求,構建覆蓋全省的養護管理信息系統,不斷擴展應用場景,利用信息化加強日常養護和養護工程管理,推進長大橋隧、高邊坡健康監測,以及惡劣天氣預警、路面施工質量管控、養護作業車輛實施跟蹤監控等技術應用,提升養護管理信息化水平和效率。目前,河南省各運營管理單位已通過養護管理信息平臺,對所轄路段的主要及附屬設施的基礎數據、路況檢查、評定數據、項目庫等內容進行錄入、校核和更新,為養護規劃設計、科學決策提供了數據支撐。
圍繞“尊重人才,重視人才”的方針,鼓勵人才隊伍建設,為實現養護可持續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保障。新修訂的《管理辦法》要求各運營管理單位設立養護專業技術崗位,建立專業人員技術職稱與薪酬體系掛鉤機制,在職稱評定、薪酬待遇等方面給予養護技術人員政策傾斜。例如,平頂山葉舞高速公路有限責任公司考慮到養護工作壓力大、任務重,明確規定養護人員工資高于其他管理部門10%,有效避免了養護人員的流失、轉崗,穩定了養護管理團隊。

目前,河南省交通運輸系統正在全力實施高速公路“13445工程”,到2025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將達1萬公里。
下一步,河南省將圍繞“設施數字化、養護專業化、管理現代化、運行高效化、服務優質化”的養護管理“五化”發展目標,持續推進高速公路養護管理高質量發展,確保到2025年,建成更加暢通、安全、綠色、和諧、高效的高速公路網絡。
設施數字化高速公路視頻監測設施覆蓋率不低于90%,接入率和在線率不低于95%,省級云平臺建設率100%。在河南省高速公路綜合養護信息管理平臺的基礎上,試點建設單橋健康系統、隧道監測和高邊坡預警系統,初步建成河南省高速公路綜合預警監測平臺。
養護專業化高速公路總體技術狀況(MQI)、平均路面使用性能指數(PQI)均大于94,平均優等路率不低于90%;一、二類橋隧比例不低于95%,無橋頭跳車,無四、五類橋隧;打造不少于10條養護管理示范路段。
管理現代化治超系統省級平臺建設率達到100%,實現高速公路“零超重”、路產巡邏和內業管理電子化。
運行高效化收費站ETC覆蓋率不低于95%,聯網收費交易成功率、計費準確率達到99.99%,ETC使用率不低于90%;打造不少于10個示范收費站。
服務優質化達標服務區比例達到100%,打造10個交旅融合示范服務區,不少于2個集商業、旅游、文化于一體的復合型商業綜合體服務區;出行信息服務覆蓋率達到100%,服務區服務滿意度不低于95%。
構建數字化的設施體系打造統一標準、統一規范、共享兼容的路網數據標準體系,持續完善河南省高速公路綜合養護信息管理平臺基礎數據,完成與國家綜合交通運輸信息平臺的數據對接,實現部省兩級數據在交通運輸部數據共享交換平臺上匯聚和共享應用。深入挖掘數據信息,不斷完善路網技術狀況監測分析、交通流量監測分析、專項養護工程管理、養護科學決策等信息化管理功能,形成主動發現、智能分析、自動預警、響應及時的閉環工作模式,提升監管效能。
構建專業化的養護體系基于河南省高速公路綜合養護信息管理平臺,研究制定高速公路養護規劃決策相關制度和標準規范,科學合理構建養護工程項目庫并實現信息化動態管理。完善養護工程和養護技術服務的市場化供給模式,實現長周期、大標段、周期性養護。開展“河南省高速公路養護管理提升三年行動”“環鄭州國家中心城市高速公路服務品質提升三年行動”,重點專項治理掛牌督辦路段、橋頭跳車及路面揚塵。聚焦高速公路養護領域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深化路面廢舊材料再生技術、廢胎膠粉改性瀝青技術、工業廢渣綠色生態膠凝材料技術等資源集約循環利用技術研究應用,著力提升循環再生材料技術性能、應用層位和應用規模。
構建現代化的管理體系深化高速公路養護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加快推進《河南省高速公路條例》修訂,強化養護市場準入管理。加強養護市場信用評價體系建設,建立健全信用評價辦法和評價標準。健全完善“政府主導、行業監管、部門協同、運行單位負責”的橋隧管養責任體系,完善橋梁養護工程管理制度,健全橋梁養護工程咨詢、決策、設計、施工、驗收和后評價機制。
構建高效化的運行體系加強河南省高速公路路警聯合指揮中心建設,開展部、省、站三級信息報送、會商調度、應急指揮等管理機制和支撐信息系統建設。研究出臺收費站暢通工程實施細則,開展收費站暢通工程專項行動,擴大綠色通道區域集中驗貨模式覆蓋范圍,提升收費站通行能力。以國家區域性公路交通應急裝備物資儲備中心為基礎,合理規劃全省應急物資儲備站點布局,探索建立區域性協調聯動的應急保障體系。
構建優質化的服務體系建立健全公路出行信息共享和發布機制,統籌各類出行信息服務資源,不斷完善“一體化路網出行服務平臺”功能。開展ETC專項提升行動,拓展“ETC生活圈”服務場景。研究出臺《服務區服務品質提升的意見》,開展“服務區三年提質升級專項行動”,完善無障礙環境設施、綠色和智慧服務區建設。研究出臺《高速公路交旅融合示范路和服務區指導意見》,加強服務區與物流、文化、旅游、鄉村振興等產業的融合,推進連霍高速公路鄭州服務區、鄭州西南繞城高速公路鄭州西服務區等集商業、旅游、文化于一體的復合型商業綜合體提升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