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杰


摘? 要:目的? 探討原發性痛風患者行中醫辨證護理的方法及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選擇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濟寧市中醫院接診治療的89例原發性痛風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入院時間先后分組。對照組(44例)予以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45例)采取中醫辨證護理。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效果,評估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證候(關節疼痛、口干口苦、胸脘痞悶)改善情況及腎功能指標(尿酸、尿素氮、肌酐)變化。結果? 觀察組護理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中醫證候評分、腎功能檢測結果無統計學差異(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中醫證候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尿酸、尿素氮、肌酐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原發性痛風患者行中醫辨證護理干預具有針對性強、效果佳等優點,能夠調節患者腎功指標,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中醫辯證護理;原發性痛風;癥候表現;血肌酐
中圖分類號:R248.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8011(2021)-14-00-03
痛風屬于臨床常見疾病之一[1],若痛風患者未得以有效治療與護理,可能發展成慢性關節炎,出現痛風石、泌尿結石等,進而繼發腎衰、尿毒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中醫理論中將痛風劃歸為“痹證”等范圍,辨證護理即根據患者證型予以針對性干預,從而提高護理質量,促進患者恢復[2]。本研究選擇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濟寧市中醫院收治的89例原發性痛風患者為研究對象,簡述中醫辨證護理的措施及效果,分析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濟寧市中醫院接診治療的89例原發性痛風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入院時間先后分組。對照組共計患者44例,包括男性30例,女性14例;年齡39~69歲,平均年齡(51.52±2.61)歲。觀察組共計患者45例,包括男性30例,女性15例;年齡38~70歲,平均年齡(51.61±2.5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者其家屬知情同意并自愿參與本研究。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痛風中醫臨床診斷標準,屬于“痹證”者;②年齡≥18周歲;③均為原發性發病。
排除標準:①合并精神疾病者;②合并心腦血管類疾病者;③服用對本研究有影響的藥物者;④中途脫離者。
1.3? 方法
兩組患者護理時長均為20 d。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包括普及疾病知識,叮囑患者忌食高嘌呤食物,忌煙酒,適當運動等。
觀察組患者采取中醫辨證護理,具體方法如下。
1.3.1? 起居護理
①針對確診為風寒濕阻型患者,應叮囑其保持室內通風和空氣干燥,重點針對腰部予以保暖處理,禁止夏季睡涼席,對因出汗導致的潮濕衣褲應及時更換。②針對確診為痰瘀痹阻型患者,需叮囑患者居家護理時應注意臥床靜養,并對腰部進行重點防護,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性,室溫需控制在18℃~23℃之間。另外提醒患者在每天睡前可使用熱水泡腳,時間為10~15 min,水溫不宜過高,以免導致身體出汗。③針對確診為風濕熱郁型患者,叮囑其日常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和充足光照,降低室內濕度,保持衣物干燥,必要時需及時更換衣物。④針對確診為肝腎虧虛型患者,需叮囑其嚴格控制性生活頻率,保持室內溫度,尤其在冬季時要做好保暖工作,避免膝關節、腰部等受寒。
1.3.2? 飲食護理
痛風患者飲食護理的基礎在于禁止食用生冷的食物,也不得飲用加入冰塊的任何飲品,并適當增加新鮮蔬菜、水果的比例。①針對確診為風寒濕阻型患者,需增加燥濕類食材的攝入量,例如生姜、玉米、粳米、紅薯等,禁止食用任何動物的內臟、海鮮類、牛肉等,以降低高嘌呤食物的攝入,同時嚴格禁止生冷、肥膩、甘甜的食物。②針對確診為痰瘀痹阻型患者,需叮囑其日常增加柑橘、金桔、柚子等水果的食用量,以此起到化痰理氣的功效,食材方面則需選擇薏苡仁、山藥、冬瓜等,嚴格禁止食用辛辣、肥膩、味厚的食物,以維持脾胃平衡。③針對確診為風濕熱郁型患者,飲食需以清熱、利濕等為主,可選擇薏米、冬瓜、蘿卜等,禁止食用任何動物內臟、香菇、豆類、肌肉等,不得飲酒。④針對確診為肝腎虧虛型患者,應叮囑其食用富含纖維素的綠色蔬菜和水果,例如白菜、芹菜、油麥菜等,也可增加如檸檬、枸杞、酸棗等的食用量。
1.3.3? 情志護理
①針對確診為風寒濕阻型患者,應幫助其建立恢復的信心,可介紹病情好轉的成功病例,并叮囑家屬日常多進行勸慰,以確保其戰勝自身恐懼心理。②針對確診為痰瘀痹阻型患者,需叮囑其保持樂觀的情緒狀態,不能出現過大的情緒波動,以免造成短時間內血運異常,家屬也需注意減少對其的刺激。③針對確診為風濕熱郁型患者,叮囑其保持充足的睡眠,日常減少困倦、抑郁等情況,必要時可通過增加外出活動的方式提高睡眠質量。④針對確診為肝腎虧虛型患者,應在日常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并注意定時休息,切忌疲勞過度和大喜大悲,包括注意力轉移法、深呼吸法等。
1.4?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護理前后證候評分及腎功能指標。護理效果分為顯著(病癥表現消失,腎功能檢測結果恢復至正常范圍)、有效(癥狀表現明顯改善,腎功能檢測結果較護理前下降)、不佳(癥狀表現、腎功能指標無明顯變化)3個等級,護理總有效率=顯著率+有效率。參照《中醫證候診斷療效》相關規定,對患者護理前后中醫證候表現予以評估,包括:關節疼痛、口干口苦、胸脘痞悶。各表現以10分計算,得分越高,癥狀表現越嚴重,反之越輕。分別于護理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進行腎功能指標檢查,包括尿酸、尿素氮、肌酐。
1.5? 統計學分析
選取SPSS 26.0為處理工具,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字2 檢驗。若P<0.05則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總有效率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中醫證候評分的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前證候評分無統計學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各項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腎功能指標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干預后,尿酸、尿素氮、肌酐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我國中醫理論將痛風歸于“痹證”的范疇,認為當人體先天腎氣虧虛,加上后天飲食肥厚油膩,或飲食無度,則會導致病變[3]。后又提出血熱、涉水、受寒、血瘀等誘發因素,并進一步確立了辨證理論,主要包括風寒濕阻、痰瘀痹阻、風濕熱郁、肝腎虧虛4類。該病癥目前沒有完全治愈的方法,患者發病后需經過長期的治療,在此過程中就需要辨證施護理論予以輔助,以確保整體恢復效果[4]。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總有效率、中醫證候評分、尿酸值、尿素氮值、肌酐值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這是因為,本研究采用中醫辨證護理,對不同證型患者實施不同的干預對策,針對風寒濕阻型患者應做好保暖工作,減少接觸寒氣的概率,飲食方面以溫燥為主,盡量保持體溫處于較高的狀態。同時注意在保暖的同時避免過多出汗,及時更換衣物。針對痰瘀痹阻型的患者,則需在日常推薦其食用健脾、除濕、化痰的水果和蔬菜,也可采取經常熱水泡腳的方式調理血運狀態。針對風濕熱郁型的患者則需嚴格禁止飲用任何含有酒精的飲品,并嚴格控制高嘌呤類食物的攝入量,叮囑其多飲用溫開水,通過增加尿量的方式增加尿酸的排出量。針對肝腎虧虛型患者,提醒其注意日常睡眠,并食用富含纖維素、維生素的食物,減輕疲勞感,并緩解情緒波動。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護理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該研究結果與張本清[5]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原發性痛風患者行中醫辨證護理干預具有針對性強、效果佳等優點,能夠調節患者腎功指標,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傅設麗.中醫辨證護理對原發性痛風的效果觀察[J].養生保健指南,2020,19(13):161.
[2]李茜.中醫辨證護理對原發性痛風的臨床療效探析[J].飲食保健,2018,5(52):192-193.
[3]趙藏.社區中醫護理模式在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 2020, 30(2):348.
[4]孫蕾,趙躍萍.中醫辨證護理在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民康醫學,2020,32(9):166-168.
[5]張本清.辨證施膳與護理對痛風患者血尿酸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健康必讀,2020,28(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