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倩



摘? 要:目的? 探究低劑量螺旋CT掃描在塵肺小陰影肺結節診斷中的價值。方法? 以2017年10月~2019年10月聊城市陽谷縣人民醫院收治的100例塵肺患者為研究對象,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參照組(50例)和研究組(50例)。參照組實施常規劑量CT掃描,研究組實施低劑量螺旋CT診斷,對比診斷結果。結果? 研究組診斷檢出率與參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t影、p影、q影、s影檢出率與參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意義(P>0.05)。研究組CT容積劑量長度乘積、劑量指數、總管球劑量、有效管球劑量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塵肺患者可使用低劑量螺旋CT診斷,有效檢出小陰影肺結節,有效減少掃描參數,降低輻射,應用效果顯著。
關鍵詞:胸部低劑量螺旋CT;塵肺;小陰影肺結節;常規胸部螺旋CT
中圖分類號:R44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8011(2021)-14-0-02
塵肺病是指患者在社會活動中吸入灰塵,在肺內積存,引起肺組織彌散性纖維化的全身性疾病。塵肺病主要癥狀為胸痛、呼吸困難、咳嗽、咳痰等,對患者的工作與生活產生嚴重影響,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1]。塵肺病無特異性癥狀,與肺結核、慢性肺心病、肺癌等疾病癥狀相似,鑒別診斷的難度大。因此,應當重視塵肺病患者的有效診斷[2]。研究指出,塵肺病患者采用影像學CT診斷,能有效檢出疾病。本文將以近年來(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探究低劑量螺旋CT掃描在塵肺小陰影肺結節診斷中的價值,詳細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7年10月~2019年10月聊城市陽谷縣人民醫院收治的100例塵肺患者為研究對象,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參照組(50例)和研究組(50例)。參照組中,男22例,女28例;年齡37~68歲,平均年齡(47.18±4.59)歲;粉塵接觸工齡3~16年,平均接觸工齡(7.56±1.92)年。觀察組中,男21例,女29例;年齡38~69歲,平均年齡(47.28±4.89)歲;粉塵接觸工齡2~15年,平均接觸工齡(7.06±1.82)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分析,差異無統計意義(P>0.05)?;颊呤熘狙芯?,且患者家屬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資料齊全;②長期接觸粉塵。
排除標準:①精神異常;②肺部疾病;③資料不全;④心胸等重要疾病功能障礙;⑤不配合研究者。
1.3? 方法
研究組應用低劑量螺旋CT診斷:選用CT為飛利浦64排128層螺旋CT。實施全肺屏氣普通掃描。采用單源掃描技術,由頭部先進,上舉雙臂,掃描范圍為胸廓入口到肺部底部。兩臺設備采用實時、自動球管電流調節方法對輻射劑量進行控制。管電壓設定為120 KV,設定管電流為40 mAS,以標本參數掃描模式對其他參數進行設置,詳細記錄劑量長度乘積、容積CT劑量指數。胸部轉換系數是0.014。隨后,對試驗者的胸部有效劑量進行計算,即有效劑量=胸部轉換系數×劑量長度乘積。所有檢驗由兩名及以上醫師閱片與查看,并由副主任醫師審核。若CT診斷可見高度可疑結節,應當再次閱片,對病灶特點進行討論。
參照組應用常規劑量CT掃描:掃描設備、方法與參照組相同,掃描參數設置如下:管電壓設定為120 KV,管電流設定是200 mAs,層厚設定為5.0 mm,螺距設定為0.8。
肺結節處理:使用肺結節CT報告分級系統進行分類。
1.4? 觀察指標
詳細記錄兩組患者的診斷準確性,以手術病理診斷結果為金標準,分析各類型的檢出情況,包括t影檢出率、p影檢出率、q影檢出率、s影檢出率。最后,詳細記錄兩組患者的CT容積劑量長度乘積、劑量指數、總管球劑量、有效管球劑量。
1.5? 統計學分析
數據經SPSS 20.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則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檢出情況
研究組診斷檢出率與參照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對比兩組各類型的檢出情況對比分析
研究組t影、p影、q影、s影檢出率與參照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掃描情況對比分析
研究組CT容積劑量長度乘積、劑量指數、總管球劑量、有效管球劑量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塵肺病是一種職業病,其治療原則是遠離污染環境、預防并發癥。然而,塵肺疾病無特異性癥狀,極易出現誤診與漏診現象,需重視高危人群的定期體檢[3]。隨著醫療技術不斷提高,影像學技術發展迅猛,多排螺旋CT廣泛應用于臨床,并在塵肺病患者的診斷中取得顯著效果[4]。大量臨床實踐表明,多排螺旋CT可有效診斷塵肺病,進而明確疾病,促進疾病的治療,對患者具有重要意義[11]。然而,研究指出[5],高輻射劑量CT診斷塵肺病患者時,惡性腫瘤發生概率增加,然而采用低劑量螺旋CT篩查,可有效降低病死率,因此,對于塵肺病患者可采用低劑量螺旋CT掃描診斷。當前常用的降低CT掃描輻射劑量方法包括自動管電流、固定管電流等[6]。本次研究中,在對塵肺病患者實施胸部低劑量螺旋CT診斷時,通過將參考管匯總電流降低,以及結合調節自動管電流,實施迭代重建技術,設定參考管的電流是40 mAs,調整有效輻射量是1/6的常規圖像,不僅降低輻射劑量,可有效保障圖像質量,滿足診斷要求[7]。由本次研究結果可見,研究組診斷檢出率與參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t影、p影、q影、s影檢出率與參照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CT容積劑量長度乘積、劑量指數、總管球劑量、有效管球劑量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指出,使用低劑量螺旋CT診斷5 mm以上結節,其發現率等同于普通CT的檢查,既可滿足圖像診斷要求,又能夠降低對人體的X線輻射劑量,被視為肺結節篩查的最好選擇[8]。
綜上所述,塵肺患者可使用低劑量螺旋CT診斷,有效檢出小陰影肺結節,與常規劑量螺旋CT相比,有效減少掃描參數,降低輻射,應用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邢瑞欣.低劑量螺旋CT掃描對塵肺小陰影肺結節的診斷價值[J].系統醫學,2020,5(4):10-12.
[2]李億廷.低劑量螺旋CT掃描在塵肺小陰影肺結節診斷中的價值[J].醫療裝備,2020,33(22):25-26.
[3]周建中,劉貴喜,曹子文,等.低劑量螺旋CT掃描對塵肺小陰影肺結節的診斷價值分析[J].臨床醫學,2019,39(6):19-21.
[4]魏琴,黃薇,潘志華.胸部X線平片與低劑量螺旋CT在診斷肺結節中的對比分析[J].中國CT和MRI雜志,2020,18(6):59-61.
[5]黃國鼎.6層螺旋CT胸部低劑量掃描在肺結節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華夏醫學,2020,33(1):139-143.
[6]李要京,田浩.低劑量螺旋CT在肺部結節篩查中的應用價值[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20,20(54):210,212.
[7]朱華.低劑量螺旋CT對肺磨玻璃結節(GGN)性質的診斷價值[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0,4(8):118-119.
[8]曹棟棟.多層螺旋CT低劑量胸部掃描對肺結節的診斷價值[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0,4(2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