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霞

(資料圖片)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圖/IC?
與市場預期一致,當地時間11月3日,美聯儲宣布將于11月中旬開啟縮減購債(Taper)。
具體來說,11月中旬開始的月度計劃將僅購買700億美元國債和350億美元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當月減少購入100億美元國債和50億美元MBS;12月中旬開始的月度計劃將購買600億美元國債和300億美元MBS,比上月再減少合計150億美元的資產購買。
3日美聯儲發布的聲明只宣布了未來兩個月的縮減購債計劃,對于明年其是否會加快縮減購債節奏,經濟學家們看法不一: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鐘正生認為,不能排除明年1月以后美聯儲加快Taper節奏的可能性;中金公司研究部宏觀分析師、副總經理劉政寧則認為,后續的Taper大概率會以類似節奏進行,但美聯儲可能視經濟前景的變化,加快或放慢Taper節奏。
相比2013年12月美國宣布的Taper力度,本輪Taper的節奏更快。對此,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答記者問時表示,這是由于目前的經濟形勢與2013年很不同,當年就業很差,通脹也并未達標,而本輪美國經濟非常強勁。
今年9月美聯儲曾透露加息大概率在Taper結束后進行。這一路徑在今后是否依然有效需要打個問號。由于美聯儲開啟Taper的時間符合預期,目前市場更加關注其何時開始加息,特別是市場較為擔憂在供應鏈擾動下美國的通脹走向失控,進而逼迫美聯儲不得不提前加息以抑制通脹。
鐘正生表示,近期市場對于美聯儲加息的預期大幅提前,據CME FedWatch數據,市場預計2022年6月至少加息1次的概率,在近一個月由20%左右大幅躍升至60%左右。
對于近期市場出現的明年加息2次的預期,鮑威爾予以了否定。劉政寧認為,綜合來看,“鮑威爾的基準情形是明年加息1次,而這也可能是大部分美聯儲官員的想法。不過,從美聯儲Taper的路徑看,也不能完全排除加息更多次數的可能性,因為按照當前的時間表,Taper將于明年6月前結束,這相當于給明年下半年留出了加息空間。如果到時候經濟數據超預期強勁,美聯儲是可以采取行動的”。
2013年5月,美聯儲釋放量化寬松退出預期后,部分新興市場受到了極大的沖擊,投資者因美債收益率上升、美元指數升值預期,紛紛撤離新興市場,引發全球資本大轉移,給部分新興經濟體的股市、利率、匯率帶來較大負面影響,造成“縮減恐慌”(Taper Tantrum)。
大部分經濟學家認為,本輪縮減購債不會再度引發“縮減恐慌”。鐘正生認為,盡管如此,仍不宜忽視美聯儲行動造成的市場波動風險。對于未來美聯儲政策正常化的影響,他表示謹慎樂觀。
“一方面,我們看到本次美聯儲對美國經濟仍有較強信心,對于‘滯脹格局的破解有一定自信,短期或能在一定程度上安撫市場。客觀而言,四季度的美國經濟確實很難比三季度更差,經濟基本面的企穩回升也是市場信心的來源之一。另一方面,橫向比較,與此前不同的是,美聯儲是市場和同行的‘追隨者。這意味著,其后續即使邊際加快政策收緊步伐,市場對此或具有一定容忍度?!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