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達藝
我一直非常珍視課堂中激起的每一朵漣漪,記得1987年在大學實習時上初中政治課就嘗試分組競賽方式組織討論法教學,收到很好的效果,獲得好評,于是就整理心得寫成《政治課用小組競賽方式組織“討論法”的體會》一文刊載于《湛江教育》1988年第3期。這激發了我重視發現并記錄課堂點滴的愛好,參加工作后寫了不少這類教學小論文。1997年我作為主要成員參與課題《初中歷史開放性教學實驗研究》,更努力在課堂作嘗試,1998年我上了一節《海內存知己》的展示課,覺得與學生探討的過程很有意味,課后師生評價很高,現重新輯憶整理,以饗同行。
一、教學設計
《海內存知己》是初中七年級歷史第5課,這一課是通過《唐朝與海外友好關系》來幫助學生認識唐朝開放的政策、強盛的國力,是世界各國景仰的強盛國家。
為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突出課堂的開放性,確定教學目標為:教授基礎知識,提高學生對唐朝繁盛的主體認識,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學史興趣。
為便于課堂組織教學和知識系統學習,著意把教材內容順序調整如下:(一)唐和新羅的友好關系;(二)唐和日本的友好往來;(三)玄奘游天竺;(四)大食、波斯、東羅馬與唐通好;(五)唐朝發達的海外貿易繁榮的原因。
為了落實教學目標,使每個學生認識能力都得到發展,我依據開放性教學的“整體—開放—有序—進步”的步驟和“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采用扮演歷史人物角色分組討論來組織教學,落實基礎知識激活課堂氣氛,用問題法、談話法,引導學生進行信息交流。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旨在營造一個平等、民主、開放的教學環境,用啟發激勵的語言引導學生動手、動口、動腦,達到落實基礎知識,培養學史興趣和提高學生能力的目標。
二、課堂實錄
1.復習導入
師:我們前面學習的幾節課分別是:“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反映了唐朝政策和社會安定繁榮的原因,從唐朝經濟的發展反映了唐朝的富足,從“和同為一家”反映了唐朝民族融合相處和社會的安定。今天我們再從唐朝頻繁的貿易往來的角度看唐朝的強盛,請同學們把書翻到第5課。(教師板書:第5課? 海內存知己)
2.新課導學
師:請同學們齊聲朗讀“海內存知己”的提示內容。
生:隋唐時期,我國經濟繁榮,文化昌盛,是世界上強盛的國家。隋唐政府對外采取比較開放的政策,積極同各國交往,尤其同亞洲近鄰交往頻繁。那時候,我國都同哪些國家交往?阿倍仲麻呂是誰?鑒真東渡是怎么回事?玄奘西游到了哪兒?學過這課就可以知道了。
師:朗讀得很好,大家還記得唐朝詩人王勃的詩“海內存知己”的下一句是什么?
生:“天涯若比鄰。”
師:對,今天坐在這里的就有很多來自海內各地和天涯鄰國的貴賓。有來自新羅的留學生(手指第一學習小組),有來自日本的貴客好友(手指第二學習小組,笑)有來自天竺的佛教徒(手指第三學習小組同學,笑。)還有來自大食、波斯、東羅馬的信徒富商(手指第四學習小組,大笑。)還有我大唐的大臣和民眾(手指單人組)還有我——唐代皇帝。(學生大笑)大家都明白我的用意和你們扮演的角色嗎?
生:明白!
師:那么請各國的朋友根據問題要求分組討論。
投影:
(1)你想知道哪個國家的有關情況?請你設計問題提問。
(2)各組要認真查閱有關資料,熟悉本國史實,設置一問題討論,以備別人提問。
【學生立即分成4人一組進行閱讀、討論,有的做筆記;學生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活潑而有序,教師巡行各組指導或參與各組討論,師生間和諧協調。期間教師隨意叫一個小組同學在黑板上寫下了以下板書:
一、唐和新羅的友好關系。
二、唐和日本的友好往來。
三、玄奘游天竺。
四、大食、波斯、東羅馬與唐通好。
15分鐘很快在同學們的歡樂討論聲中過去】
師:請各國朋友安靜,以后誰想去新羅游覽和訪問的,請向新羅朋友咨詢。
生:我來自日本,請問新羅朋友,你們來大唐主要學習哪些東西?
生:我們新羅與唐朝關系很好,政府分批派了大量留唐學生,主要學習中國的歷史文化、唐朝的政治制度、租庸調制,有的留學生還參加大唐的科舉考試,崔致遠還考取了進士,他們回國后還帶回了不少唐朝的文化典籍,大唐的各種典章制度對我們新羅影響很大。
生:我是波斯商人,請問新羅朋友,不知你們那里有什么值錢的土特產?
生:我們那里貨物豐富,馬、牛、墨、筆、折扇等都很有特色,深受大唐商人和讀書人的喜歡,尤其高麗參,如果販運到西亞出售,肯定賺大錢。(滿堂大笑)
師:據我大唐海關部門設計,來我大唐的各國留學生中,最多的是新羅人。新羅特產居我國進口貨物的首位,這大大豐富了我國人民的經濟文化生活。我們非常感謝新羅的朋友。(掌聲驟起)
師:(手指板書二)請問日本朋友,我大唐曾有一位雙目失明的得道高僧鑒真,應日本高僧邀請,曾六次東渡,前五次都失敗了,第六次一去不回,不知是否已到了日本?
生:到了,他到日本后,講經傳道,還將中國的建筑、雕塑、醫學等介紹到日本,還在我們那里建了招提寺,后在日本逝世,我們日本民眾是非常尊敬他的。
生:我來自天竺,我想問的是你們日本政府派了十多批遣唐使到大唐學習和參觀,不知大唐文化在哪些方面給日本帶來了影響?
生:我覺得我們大和民族是一個崇洋媚外的民族,(學生笑)很會吸取外國先進文化,據我所知,這十多批遣唐使在中國學習了唐人的文學、歷史、典章制度、哲學等。其中阿信仲麻侶還在大唐中了進士,做了官,還和大詩人李白、王維有很深的交情,尤其我們日本政府進了一場社會改革就是受唐朝制度的影響,我們得感謝偉大的唐人!(掌聲不斷)
生:我補充的是,我們的建筑也深受唐人影響,平城京的建筑規模就是依照長安,建造的也有朱雀大街、東市、西市等。
生:我補充的是,我們日本的習俗風尚和登高風俗也是從唐人傳承過來的。
生:我是天竺的方丈,聽說日本以前是沒有文字的,現在正在創造日本的文字,有這回事嗎?
生:有,我們的文字就是按中國的漢字偏旁加以改造而成的,還未完備,我們的文字叫片假名。好,我也有個問題請問方丈,天竺和大唐關系怎么樣?
【這時,教師及時在板書“三、玄奘游天竺”下面畫了一道橫線】
生:不錯,我國的佛教正在大唐盛行,唐皇還派人到我們那里學習砂糖熬制方法。唐人的造紙術和陶瓷、絲織品也傳到了天竺,我們兩國是互通有無、取長補短的!(掌聲)
生:請問方丈,天竺人信教的特別多,而且不殺生不吃肉,這是真的嗎?
生:你們日本人到天竺,不要帶生魚來,唐人到天竺,請不要帶豬肉之類,否則我們天竺人對你不客氣(學生大笑)
師:請問方丈,我太宗先帝曾派玄奘到過天竺,你聽說過這個人嗎?
生:大名鼎鼎的玄奘高僧,我當然知道,他經絲綢之路,從天山南路到東亞,再轉道天竺國,在天竺游歷學習,最后在那爛寺專攻佛經,成為寺里十大法師之一,還組織過一場佛學辯論會,戒賢法師和天竺18個國王都有參加玄奘在天竺有很高的威望,他回大唐時,那爛寺還贈送了600多部佛教真經,大唐是否還保存這些真經?
師:玄奘回國后用了19年翻譯、整理這些佛經,已譯出75部,1300多卷,對我國人民了解天竺的風土人情很有幫助。玄奘那種出生入死、矢志不渝的頑強精神深受我國人民的尊敬和學習。
【這時教師的教鞭指向板書“四、大食、波斯、東羅馬與唐通好”】
生:請問來自西亞的朋友,請說說西亞各國與大唐友好的表現在哪些方面?
生:我來自波斯,我們那里有很多中國的貨物,很多波斯人在中國經商,據唐朝朋友統計,在長安的外國人,以我們波斯人最多,我們曾有位先皇及其兒子也來過長安,后還客死長安,唐人以禮厚葬,我代表波斯人謝謝大唐了。
生:我是大食人,大食入唐使有四十多次,很多商人也到中國經商,我們大食成為中國逐向歐洲非洲的橋梁。
生:我們東羅馬與大唐關系也不錯,兩國之間互派使臣,互贈禮品的記載屢見不鮮。
【教師板書:五、發達的對外交通和海外貿易繁榮的原因】
師:好,大家今天歡聚一堂,暢所欲言,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話語相投不言多,我還有個問題請大家真心回答:據我海關部門統計,與我大唐交往的國家已有70多個,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唐朝有這么大的吸引力?
生:是大唐國力強盛,經濟繁榮對各國產生了強大的吸引力。
生:是唐朝開明、開放的外交政策吸引了各國。
生:是唐人熱情好客和方便的水陸交通,讓我們暢通無阻。
師:好,大家說得我心里熱乎乎的,為了答謝大家一片真情,我大唐派使者明天回話各國,要回國的朋友可以隨我國使團出發。現請我朝外交大臣向大家介紹我唐朝與各國的交通線路線。
【懸掛《唐朝主要交通路線》圖 教師請一學生上講臺指圖講解】
生:各方來賓請注意,我國對外交通發達首先介紹的是陸路,從長安出發,向東可到達新羅,向西經河西走廊……
師:請看地圖有匹駱駝,你可以坐上駱駝趕路,別把我的駱駝當死馬看啊,(全班同學在驚奇中大笑,原來有線牽著——駱駝模型,可東西方向自由移動)該生會意地指揮駱駝向西到達波斯、大食。
生:其次是海路交通發達,看我這小船可從揚州出海到新羅和日本,從廣州出海到東南亞各國。甚至到非洲、歐洲各國。請各國朋友注意,我朝皇上說了明天就安排使團回訪各國,請各國朋友做好準備,隨團回國。
師:好!我朝發達的水陸交通把五湖四海的國家連結起來,我朝強盛的國力,開明開放的政策,我朝人民的熱情好客吸引了遠方賓客,我們的國家才能在互相交流中發展壯大。好,今天時候不早了,讓我們預約二十年后再相會,謝謝各位朋友!退朝!(此時笑聲、掌聲伴隨下課鈴聲同時響起)
三、課后反思
第一,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在課堂上各方面的表現,一個小小的細節就可能是我們授課的真實反饋。
第二,教師要珍視課堂上與學生互動的自然生成,每一滴被激起的漣漪,都可能是教師因勢利導和解決問題的切入口。
第三,給學生一份信任和放手,學生定會還你無數意外和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