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

【摘要】調查了解農村初中學生負面評價恐懼和社交焦慮的現狀及其關系,探討有效的應對策略,為農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開展針對性干預措施提供科學依據及心理健康課堂開課方向提供內容結構指導。本研究選取社交焦慮量表(IAS)對418名農村在校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社交焦慮在農村中學生群體中普遍存在,其中中等程度的社交焦慮占大部分,社交焦慮在性別上差異顯著(P<0.01) 社交焦慮在年級上差異不顯著(P>0.05);社交焦慮在是否住宿上差異不顯著(P>0.05)。
【關鍵詞】社交焦慮;農村初中生;教育應對
在學校心理輔導工作中,學生社交困擾問題的情況尤其突出,占輔導工作的70%以上。面對廣泛出現的學生社交問題往往又無法引起除心理老師之外的其他科任老師以及家長的重視,將學生的社交焦慮認為是不成熟的表現,甚至引起親子關系、師生關系的疏離與對峙。
社交焦慮主要指的是對某一種或多種人際相處時有強烈的焦慮、緊張不安或恐懼的情緒反應和回避行為。主要表現為:日常生活中害怕與別人對視或被別人注視;害怕自己在人前的言談舉止不合時宜;害怕在人面前進食、走路等。過分的社交焦慮會嚴重妨礙個體的正常社會交往活動,甚至發展成嚴重的社交障礙。中國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導致城市與農村發展的步調不統一,學生從社交媒體上接觸著同一個世界,但現實生活的差距卻使學生的社交氛圍發生了變化,在網絡上面能侃侃而談,在現實生活中卻瞻前顧后。社交焦慮容易出現在社交環境突然變化的過程中,例如升學、外出集體活動、比賽等與學生息息相關的生活場景當中。
一、對象與方法
1. 對象
對在佛山市三水區大塘鎮三間中學進行分層隨機抽樣,選取農村戶籍被試,以年級單位,抽取初一、初二、初三學生共418人,回收有效問卷389 份。其中,男生193人( 49.6%),女生196 人(50.4%);初一207人(49.5%),初二211人(50.5%),住宿生190人(45.4%),外宿生199人(51.2%)
2.方法
對于社會焦慮的測量采用交往焦慮量表(IAS),該量表由Leary編制,用于評定獨立于行為之外的主觀社交焦慮體驗的傾向。由15個自陳條目組成,采用5點計分法,從1(完全符合)到5(完全不符合)不等,分數范圍在15-75分。分數越高,說明個體社交焦慮水平越高。一般認為45分為劃分社交焦慮水平高低的分界。該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3.統計
利用SPSS17.0對有效數據進行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檢驗。
二、結論
農村中學生社交焦慮得分為(33.12±10.497)。其中,存在輕度社交焦慮的農村初中生占32.3%,存在中度社交焦慮的農村初中生占45.4%,存在重度社交焦慮的農村初中生23.3%。獨立樣本t檢驗發現,本研究中農村初中生社交焦慮在性別上差異顯著(P<0.01),女生的社交焦慮明顯高于男生;社交焦慮在年級上差異不顯著(P>0.05);社交焦慮在是否住宿上差異不顯著(P>0.05)。見下表。
三、討論
第一,農村中學生的社交焦慮現狀。本研究表明,農村初中生的社交焦慮情況明顯,大部分都處于中度社交焦慮狀態,占總數的45.4%。對于步入青春期的初中生來說,同齡人的交往在生活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甚至超越親子關系的地位。同伴關系對青少年兒童的社會性和情感發生具有獨特的、成人不可替代的功能。研究假設內宿學生接觸同伴的時間長,社交關系單一,從而對社交關系的穩定有更高的要求。研究表明,是否內宿對社交焦慮的影響并不顯著。
第二,農村中學生的社交焦慮應對方式。同伴關系對青少年的社會支持感、親密感的獲得以及自我概念的發展同樣有重要作用。初中生在處理社交焦慮問題上,可以通過努力提升人際吸引力,展現個人能力來增強自己心理安全感的確定感,進而緩解個體的社交焦慮。人際吸引力的培養涉及社交處理技巧和個人人格品質等的挖掘和提升。努力提升自身的社交潛能,會讓個體更能增強社交安全感,能體察自己的人格魅力,更能從容地面對社交活動。
學校應在各個年級安排與社交相關的課程,為學生創造更多與人分享、溝通、團結的社交環境,拓寬學生的交往空間。鼓勵學生鼓起勇氣,多嘗試接觸新朋友、多進行社交練習。行為主義認為,行為的習得來自多次重復的刺激反應。個體通過反復社交練習,會漸漸認識社交的本質和意義,逐漸克服社交過程中的恐懼、焦慮和不安。這種社交練習是有利于增強個體對社交行為的確定感和控制感,并以此泛化到其他未知事物。
參考文獻:
[1] Merikangas KR. Vulnerability factors for anxiety disorder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 Child Adolesc Psychiatr Clin N Am,2005,14(4):649-679.
[2] Chavira DA,Stein MB,Bailey K,et al. Child anxiety in primary care:prevalent but untreated[J]. Depress Anxiety,2004,20(4):155-164.
[3] Palapattu AG,Kingery JN,Ginsburg GS. Gender role orientation and anxiety symptoms among African American adolescents[J]. Abnorm Child Psychol,2006,34(3):441-449
[4]王凱,蘇林雁.7-10歲兒童焦慮障礙的調查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5,2(13):173-176.
[5]Ruscio AM,Brown TA,Chiu WT. et al. Social fears and social phobia in the USA: results from the National Comorbidity Survey Replication [J]. Psychol Med,2008,38(1):15–28.
[6]肖融,吳薇莉,胡峻梅.成都市大中學生社交焦慮障礙患病率及發病影響因素分析[J].四川大學學報:醫學版,2006,37(4):636-640.
[7]劉勇.城鄉兒童社交焦慮水平的比較[J].中國精神衛生雜志,2005,19(9):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