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梅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有興趣,有品位,需注意抓住課內閱讀主陣地,帶動課外閱讀全過程。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學生找到自己所喜歡的,辨識自己需要的,發現自己缺少的,得到熏陶,得到滋養,修身養性,提升自己的閱讀品位。
一、品色知溫度
教會學生欣賞飽含情感的圖畫色彩,從中感受其表達的真情實感。
兒童閱讀首先吸引學生眼球的便是圖畫。兒童推薦閱讀從繪本開始,張張精美的圖,美侖美喚,圖畫的色彩飽含情感,風景色彩艷麗,細節獨具匠心,有豐富的想象空間與藝術水準。好的繪本不僅在講述一個故事,也有助于提升孩子的觀察力,豐富他們的想象力,升華他們的精神境界。兒童在與繪本進行心靈對話中,必定會開闊眼界,豐富內心,升華境界,健全人格。
繪本閱讀中我們還引導學生抓住重點畫面感知,進行重點欣賞和層層分析。我們欣賞的重點畫面必定是色彩鮮明,情境性強,具有一定的情感性,適宜學生的年齡特點。遵循漸進性和目標性原則,由近及遠、由簡至繁進行欣賞,學生看到不同的顏色自然會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明白了顏色能代表人物的心情。在多次觀察感受中學會閱讀繪本的方法,逐漸領略顏色所帶來的信息,能抓住重點感知文本。
二、品意知情感
教師引領學生進入文本,了解文字表面的意思,還要引領學生聯系自己的文化背景和生活背景,對作品的思想感情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有自己的體驗,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等情感和體驗。
1.比中品妙處
閱讀中要適度引導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品味,感受文章中的情切切,意融融,感受字里行間的喜怒哀樂,這既能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又有助于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無窮魅力。在比較中辨析詞語的色彩、想象豐盈語言的形象、再現語言描繪的畫面,感受語言的妙處。如,同樣是神話,中國的神話與西方的神話異同在哪里;同樣是狐貍,在不同的故事里形象的異同是什么……
2.體驗品情意
不同語言的合適運用,不僅能表現出并傳達出作者的情感,能在想象中豐盈語言的形象,感受語言的妙處,還能在一些特殊時候表達出不一樣的效果。學生對一些生詞、成語、優美語句感興趣,而對一些常見的、平實的語言不太關注。老師需引導在一些看似平常的語言中讀出一些不尋常、不常見的東西,讀出作者的匠心所在,品鑒語言表達的情感之美。獲知文本中他人的情感與文本外自己的情感交融,發現愛與表達愛方式的采用。
《愛心樹》中,大樹給孩子快樂的童年,“悄悄的,小男孩兒愛上這棵大樹了”。面對男孩長大后的變化,一次又一次的要求,大樹奉獻了果實、樹枝、樹干……全篇沒有提到大樹愛孩子,面對孩子只有簡單質樸直白的話。而正是這些最簡單、最平實的語言里,飽含了多少愛!傾其所有,毫無怨言、毫不猶豫,這是多么深切的愛!
遷移到自己生活中的父母老師無怨無悔的情感表達的點點滴滴,感悟真愛就在身邊。文本中他人的情感與文本外自己的情感交融,發現愛與表達愛方式的采用。
3品味知深度
引導學生感受語言的深度,情感的遷移,甚至情感的高度,提升自己的品位。
(1)體悟情感遷移
閱讀文本,就是要揣摩語言文字,看到語言文字背后豐富的意蘊,體悟情感的遷移。《桂花雨》中“回家時,總要撿一大袋桂花給母親。可是母親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我”的“總要”在想什么,母親“比不上”的是什么。大家漸漸能悟出這個不起眼的詞語中包含著絲絲深情。我對桂花的愛,對母親的愛,暖心的關懷;母親的戀鄉情結……
如果說親人師生之間的是“小愛”,那《燈光》《狼牙山五壯士》等對大眾的愛就是“大愛”從這些文章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感受“小愛”,更要能引導學生感悟“大愛”,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情感品位。《今天我是升旗手》中肖曉等同學為生病的林茜茜賣書籌款的愛,《小綠人》小葉子對小綠人的愛,引導學生感受愛、品味愛,學會愛。
(2)品味情感之位
縱觀課堂內外,文章當中情感在流通,或激昂,或從容,或跌宕,或曲折;放眼現實生活,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永遠都不乏情感的基調,或濃或淡,轟轟烈烈是愛,溪水纏綿是愛,平平淡淡也是愛。
《狼王夢》中藍魂兒臨死前“出于一種求生的本能,伸出兩只前爪,緊緊抱住紫嵐的脖子,再也不松開”。而竭盡全力想把它推上狼王之位的母親紫嵐前一秒“把全部母性的溫柔都凝聚在舌尖上,來回舔著藍魂兒潮濕的頸窩,鐘情而又慈祥”,下一秒卻“一口咬斷了藍魂兒的喉管”,以至藍魂兒氣絕身亡。這個片段,讓孩子們的認識出現了分歧,部分同學讀出了紫嵐的兇殘,狼性的惡,覺出矛盾。經過品味,也能感受到紫嵐對藍魂兒深深的愛,感覺到紫嵐維護藍魂兒的深情,不得已而為之的心痛……從而對母狼紫嵐油然而生敬意,被感到、被震撼。學生在感受、品味中提升對愛的感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閱讀品位。
(3)感悟表達之法
低年級,我們引導學生拿到一本書,先看封面,看封面的書名、作者、年代等信息,看扉頁或封底的言論,看偉人、名人的簡單書評,既能大致了解書的價值,也能大致引起學生的興趣。中年級,我們引導學生看篇幅相對短小的故事、圖書,學習看故事,講故事,交流其中感興趣的片斷。高年級,我們推薦引領學生讀整本書,讀有一定情節性,有一定導向性的書。
在讀書中邊讀邊思考,邊讀邊想象,邊讀邊創想……在讀中,我們積累優秀詞句;在讀中,我們積累優秀段落;在讀中,我們學習結構與編排,學習文章的寫法……
長期以來,我們的學生不僅愛上閱讀,讀出味道,讀出了品位,還能對文章進行多方位的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