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維保
【摘要】在素質教育時代,學生才是課堂上的主體,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尊重,使學生能夠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這需要教師采用創新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的感官能夠充分被調動,將誘思探究理論有機的與數學課堂進行結合,充分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好奇心,繼而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
【關鍵詞】誘思探究;中小學數學
誘思探究理論,通俗來講就是通過對學生的數學思維進行一定方式的誘導,從而讓學生能夠進行探索研究。與其他的教學模式相比較,誘思探究這種教學形式能夠更加凸顯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且對學生的自主思考以及自主能力較為注重,這與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一致。在實際教學中,教書通過認真找尋誘思探究的切入點,采取誘思問題等教學載體,從而逐漸提升中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引導性與啟發性,使學生們的數學認知能力等到擴展,繼而使誘思探究這種教學方式的價值得到發揮。
一、尋找誘思切點,探索構建學習機制
在教學中,教師需要找尋誘思探究的切入點,繼而能夠使誘思探究切入點變成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起始點,使學生的認知經驗得到充分的激發,讓學生能夠完成對數學知識的遷移式自主學習,最終實現構建學生自己的數學學習機制。在中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有效的誘思探究教學切入點很多,包括數學實驗和數字化資源以及實際生活等均能成為誘思探究教學的切入點。所以,教師要在這些切入點中靈活的選擇,以學生們的心理特點以及學生整體的學習水平和不同班級的教學特點等因素綜合進行考量,從而將這些誘思探究切入點與數學教學巧妙靈活的相結合。除此之外,教書需要明確這些切入點在思維層面上的難度,選擇合理難度的切入點進行引導,引導學生完成自主學習來積累數學知識,讓學生能夠獲得學習上的自信心,這能夠有效培養學生們對數學學科的探究學習激情。在教學中,教師在充分掌握這些誘思探究的切入點,并且需要在這些切入點的投放之后能夠在課堂中進行留白,將這些空間教給學生,給足學生們對數學學習的探究思維空間。
二、精準設置誘思問題,啟動學生的探究學習思維
在數學教學中,數學問題一方面能夠促進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另一反面數學問題能夠啟發學生的探究學習思維。因此,教師要在日常教學中巧妙的設置具有一定啟發性的誘思性問題,以此為引導,使學生能夠順利的數學問題的探究學習中去,提升學生們的數學學習能力,強化學生的數學探究專注度,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在數學探究思維當中,存在著一定的規律,所以,教師在設置誘思問題時,需要考量問題的遞進性和引導性以及系統性,使其能夠匹配學生的認知水平,從而達到數學問題的引導作用。但是,想要充分激活學生的探究學習思維,僅僅依靠一個數學問題顯然不足,這需要教師對課堂上的教學進行更加細化的處理,使探究學習細分成若干個小目標,通過互相緊密相連的問題鏈來充分啟動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
三、充分突顯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培養自學探究能力
在應試教育時期,學生們在課堂中時常處于較為被動的狀態和地位,學生們接受的通常是填鴨式教學,雖然這類教學模式能夠取得一定效果,但是這樣教導出的學生通常在思維的主動性方面表現較差,不利于學生的日后學習和生活。除此之外,數學學習一定是具有探究性和實踐性的,要想讓學生們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能夠實現對數學知識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則需要讓學生能夠充分的自主探究和深入的思考,使學生能夠參與到數學知識的發掘過程中。如果知識被動接受理論知識,缺乏思維的激活,那么就會出現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局面。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給予學生充足的自主學習空間,使學生們能夠以課堂主體的身份對數學知識進行探究鉆研,思考和實踐,充分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
四、通過誘思活動,提升探究學習體驗
誘思探究的數學學習課堂是需要學生主動的參與。因此,教師可以設計數學教學的實踐活動,將誘思探究與數學實踐活動相結合,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的探究學習體驗過程,使學生能夠在數學活動中通過感性認知,巧妙的構建起數學知識體系。通過構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或者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來營造真實的場景,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夠建立起與生活的直觀感知,繼而提升了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
五、拓展誘思視野,提高探究學習質量
數學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過程。因此,教師要在日常教學中及時的進行擴寬誘思探究的視野,在教學新的數學知識時,能夠與舊的知識進行有效銜接,使學生能夠在舊知識的基礎上,逐漸進行數學思維的發散,繼而完成遷移式的學習過程,提高學習教學效率。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中的應用練習以及知識鞏固環節,同樣需要擴展性的教學策略,僅僅依靠簡單的知識回顧是不夠的,最主要的是要將學生所學到的數學知識能夠有效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在進行數學教學視野的擴寬時,教師要側重于關注對學生思維的引導,使學生能夠完成對數學知識的整理歸納和分析總結,提升學生在不同層面的數學學習能力。
綜上所述,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明確教師的引導作用,再利用豐富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使學生能夠進入到自主探索階段,鍛煉學生的自主思維以及動手能力,在自身的實踐經歷和體驗中逐漸形成系統性的數學知識體系,使學生從傳統的被動學習狀態變為主動探究學習,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以及探究能力,為學生日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盧國華,王文靜,姜萬云,孫喜娟,周雷,劉晶瑩.中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資源整合的研究[C].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年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教師教育論壇資料匯編(一).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402-404.
[2]陳艷.高中數學中注重以學生為主體的誘思探究教學理念[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05):48.
[3]陳平,劉鳳春,丁良松,安玉娥,田鷹.中小學數學中常用數學思想方法的認識研究[C]..《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三卷).:《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總課題組,2018:15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