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盼
(益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湖南益陽 413000)
田徑運動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是人類運動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各類運動會中的必要比賽項目,在全世界各國都得到了重視和逐步的發展,也是衡量國家體育水平的重要標志。所以近年來,關于田徑訓練的研究受到了體育工作人員的重視。
發展是指個體對某種職業的渴求和欲望,如果從個體出發,發展就是個人參與職業工作和社會活動的動機,通過滿足個人的發展,可以發揮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有利于人員更好地服務社會和造福社會,提升個人價值。訓練基地院校是培養運動員技能的重要階段,能夠對運動員的專業知識和體育技能進行培養,滿足運動員的職業能力要求[1]。近年來,我國的訓練基地取得了迅速的發展,為我國的社會發展培養了大批優秀的職業運動員。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尤其是在經濟、科技、文化一體化發展的背景下,社會對運動員有了更全面的要求,運動員需要有更高的綜合素質。開展現代田徑訓練的特征與發展趨勢探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為了確保運動員未來的發展,訓練基地應該針對不同專業進行體育技能訓練,確定訓練的理念、方法和內容,采取不同的模式進行立體的職業訓練,保證訓練基地運動員的身體素質,為運動員的長遠發展創造條件。
大多數人會在400m以后會產生假疲勞現象,等堅持到1000m以后,假疲勞現象基本上會消失,但后面會出現真正的疲勞現象,這個時候就需要真正考驗選手的真正實力和能力。在長跑中,在前面的2000m很多人還可以試著調整保持勻速前進,2000m后可以嘗試緩慢加速,到最后的1000m后就可以加緊力度做最后的沖刺。
大多數情形下,田徑運動中的中長跑運動都是保持勻速前進,這樣有利于達到最好的成績。但是,起跑后和沖刺跑這2種情況下需要加速,在起跑后到沖刺跑的中間途中基本上會堅持較高速度的勻速跑。勻速跑的節奏和呼吸的節奏穩定,能保證需氧量和供氧量的平衡,能源物質不斷地輸入組織,可使機體營養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對于節省體力和推遲疲勞的到來十分有利。在比賽中,好的戰術是成功的關鍵。在中長跑比賽中,跟隨跑技術的使用是取得更好的比賽成績的一種措施。比賽時耐力好的運動員可采取領先跑的戰術,速度好的運動員可采取跟隨跑的戰術,這是因為耐力好的運動員最后的沖刺很難采用高速度,若采取跟隨跑,勢必影響成績;速度好的運動員若采取領先跑會消耗大量能量,影響最后沖刺,也會影響成績。另外,跟隨跑和領先跑也可交替進行,中長跑運動員應采取這種戰術[2]。總而言之,每個運動員的潛力不一樣,可以根據運動員的自身情況和實際的距離以及天氣等情況來確定何時采用跟隨策略、何時采用領先跑策略,盡量發揮出自己最大的水平。
做好田徑運動前的準備活動十分有必要。因為田徑運動需要爆發性沖刺,這會對一些身體部位造成傷害,如肌肉、關節以及下肢。預防傷害的最好辦法就是在田徑比賽前做好賽前準備工作。準備活動做得越充分,身體就能提前適應比賽的節奏,越不容易對身體造成傷害,從而可以以最好的身體狀態去競賽,最大地發揮真正實力,從而提高運動成績[3]。
訓練基地的領導和教練應該建立正確的職業田徑訓練觀念,充分分析各種工作對于運動員身體素質的要求。
訓練基地領導決定著運動員的職業田徑訓練計劃和目標。訓練基地領導必須改變過去陳舊的思想,認清社會對于訓練基地運動員更為全面的素質要求,主觀上接受對運動員進行田徑訓練有利于運動員提升自身技能的理論,確保能制定出科學的、符合運動員職業發展計劃的職業訓練方法[4]。訓練基地的體育教練是訓練基地田徑訓練的執行者,他們將會決定運動員職業訓練的內容、方法、管理模式、評價方法。體育教練同樣要改變思想觀念,必須在職業田徑訓練中建立以人為本的訓練模式,充分結合發展,促進運動員的全面發展。同時在田徑訓練的過程中,要給運動員灌輸正確的訓練觀念,保證運動員能可以正確看待身體機能對未來發展的作用,并形成自主進行田徑訓練的習慣。
田徑訓練教材對體育教練開展田徑訓練、運動員學習有著關鍵的指導作用,是傳播知識的重要載體。訓練基地運動員的專業性很強,并且在訓練過程中對體育技能的培養要求也比較高,所以他們必須具備良好的體能。因此,訓練基地應該結合運動員的發展進行運動員田徑訓練教材的開發,設置對應的田徑訓練內容[5]。
為保證教材開發的精確性和易用性,訓練基地可以通過運動員和教練收集教材編寫的意見和建議,為了解不同職業的真實需求,也可以和用人單位交流,分析不同崗位的職業病,針對性地制定田徑訓練內容。訓練基地可以組織本校體育教練自行進行教材的研發工作,也可以聘請專家指導教材的設計和研發工作。為了進一步提升教材的針對性,訓練基地還可以選擇一定數量的運動員加入到教材的研發工作中。
訓練基地的生源比較多樣,而且專業也比較廣泛,因此造成他們的專業技能提升需求會存在比較大的差異,因此體育教練需要選擇職業田徑訓練模式因材施教。但實際上,很多訓練基地在指導運動員進行田徑訓練時,往往都使用“一刀切”的模式,對任何專業都采用的相同模式和訓練方法,所以田徑訓練存在僵化的問題,并不能很好地幫助運動員預防職業病[6]。雖然對不同的專業采取針對性的訓練能夠減輕體育教練的訓練壓力,也有利于體育課的統一實施,但是實際作用很差。因此,需要體育教練能看到不同運動員的發展,提升運動員的身體素質。
實踐工作中,體育教練需要研究不同專業對運動員身體素質的要求,并且采用針對性的訓練方法。比如,對體育專業的運動員,就要通過體能競賽、小組對抗的方法,提升他們的動態身體素質,包括爆發力、敏捷性等。在訓練方法上,教練也可以借助信息技術讓運動員理解不同職業對于田徑訓練的要求,為運動員創造一個符合田徑訓練環境的平臺[7]。
評價體系的建立能確定運動員的身體素質,確定有哪些素質需要加強訓練,所以評價活動是訓練工作的重要環節,對于整個訓練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練需要做好對田徑訓練活動的評價,還要判斷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各項體育活動的能力,從運動員的專業出發,判斷運動員的體育活動情況。另外,訓練基地的校領導也需要對體育教練的訓練方法進行評價,研究運動員的職業田徑訓練理念、方法和內容是否能滿足運動員的發展。除了直接評價運動員的身體素質,也要對運動員參加田徑訓練的動機做好調查,包括審查運動員的田徑訓練態度等[8]。同時,也可以定期對運動員的想法進行調查,了解運動員是否對田徑訓練滿意。
為了進一步提升運動員的體能素質,訓練基地應該為參加體育課程的運動員建立體能檔案。從運動員入學開始,就對運動員的身體素質進行調查,并且做好數據歸檔工作。在建立體能檔案之后,還需要定期進行運動員的身體素質檢查,同步更新數據。為了達到這一要求,需要體育教練具備一定的資料調查能力、分析總結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和數據處理能力。在訓練管理工作中,也應該進行相關數據的檢查,分析運動員體能的發展趨勢[9]。
在提升運動員身體素質的同時,也要提升運動員的心理素質,為保護運動員的更好發展創造條件。當前社會有著巨大的競爭壓力,訓練基地運動員要在社會上立足,不僅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同時也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以確保他們可以具備更強的人際交往能力、抗壓能力和適應能力。而職業田徑訓練也能提升他們的心理素質,因為田徑訓練的時間一般都比較長,并且訓練內容比較單一,可以提升運動員意志力和自我調控能力。并且,教練在訓練的過程中也會采取小組競賽等方法,讓運動員的競爭意識得到培養[10]。在訓練過程中,教練應該注重運動員的心理素質變化,及時調整訓練內容。
為了吸引運動員加入到田徑訓練中,訓練基地可以開設特色田徑訓練課程,使運動員對田徑訓練有更高的主動性,體現出當地的地域特征,吸引運動員參加,并達到弘揚民族體育精神的目的[11]。
為了訓練訓練基地運動員的體能,訓練基地的領導需轉變辦學理念,并認識到田徑訓練是一項長期并且系統的工作。為了能培養更多的符合社會要求的運動員,訓練基地應該構建田徑訓練的培養體系,做好評價工作,為運動員未來的長期發展創造良好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