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坤,孟翠翠
很多高職院校的學生都對體育課表示不感興趣,逃課現象一直都存在著,應試教育下,對于體育課的不重視是一直都存在的。培養學生興趣,引導其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這也是高職院校體育課該有的責任。
很多高職院校中的體育課程相較于專業課來說往往顯得不那么重要,所以教師管得松,學生也經常不在乎,逃課現象也屢次發生。不過自從教育部明確地提出了要求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目標之后,這種現象也減少了許多,高職院校也已經將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作為了一大目標。針對學生的體育課方面,也針對院校以及學生的狀況提出了不少的要求。大一到大三期間學校為學生開展了一系列的體育課,主要形式多是以教授健美體操為主。但是經過長時間的實踐觀察之后,卻發現效果并不明顯,學生對于體育課程的不感興趣導致逃課現象依然存在。而高職體育課程的開設并沒有考慮到學生自身的因素,所有學生都是教授的同一內容,并沒有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來選擇不同的授課內容。這也難以讓學生對體育課產生興趣。
我國的應試教育直接的決定了在義務教育中的教導重點,中小學中教師都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在考試中取得一個好成績而做出一系列努力,而體育課并不在這一行列中,所以中小學中體育課占課現象屢見不鮮。很多主課教師,尤其是畢業班的教師為了多講一點應試知識,將體育課取消的現象并不少見。這就導致學生對體育課也沒有太多的重視,直接影響到了學生步入高職院校中,對于院校中的體育課的開設顯得并不重視,也并不感興趣。另外由于一直以來的體育課的缺失,導致自身的身體素質不達標,受不了高職院校中一些高強度的運動,這也使得學生對于體育課有著厭煩情緒。
高職院校對于體育課的開設往往是基于三大球類,排球、籃球、足球。這三大球類的體育場設置完畢就算是完成了體育課設施的建設。但是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運動需求。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時需要保持愉悅的心情,但是面對不喜歡的體育項目,很難保持這一點。然而學校并沒有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基礎設施,達不到學生想要的標準,使得不少學生對于體育課的興趣急劇下降。
高職院校對于體育課的開設基本上都是根據普通高校的標準來定的,并沒有針對自身的發展情況做出相關教學標準。在體育教學中,多是籃球、武術之類的項目,教學單一并沒有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所在,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這種情況下很難讓學生保持對體育課的熱情。而且高職院校的教學目標是培養技術型人才,多是為了給社會輸出更多的職業人才。而高職院校的體育課設置也不應該脫離這一點,但在體育課的設置上并沒有符合與學生就業職業相關的體育教學內容。
高職院校是要為社會培養更多的應用技術型人才,所以體育課的設置也要體現這一特色。但是高職院校多是由中專院校發展而來,所以很多方面都有著中專院校的教學痕跡,目前并沒有針對這一部分人才設定相關體育教學標準。而高職院校目前的體育課設計多是參照的普通高校,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忽略了高職院校所應該有的專業人才的體育技能。教學觀念的模糊,教學目標的不確定導致高職院校中的體育課開展有了一定的阻礙。
對體育課的不重視不僅僅體現在教學設備不足上,師資力量的不足也阻礙了體育課程的發展。體育教師的選用多是一些邊緣的公共體育教學者,他們原本的工作多是完成群體或者體育教學任務。另外,體育工作者一般任務都很重,目前高職院校的學生人數多在數千人以上,而體育教學者僅僅只有二十余人。師生數量的差距導致體育課教師承擔了大部分的教學工作,教學壓力劇增,教學效果也會相應地降低。還有原本的體育研究平臺也被忽視,高級職稱的體育教師幾乎沒有,這就使得高職院校內部的體育教師科研水平被弱化。這也影響到了整個院校的發展。
教學評價一直在教學活動中占據著主要地位,一方面看學生對教師授課活動的滿意程度,另一方面看學生的學習程度。而在體育教學中,合理的評價措施能夠促進教師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但是目前的體育課程評價活動中,教師多是根據學生最終的體育考核來進行評價,并沒有根據學生平常的體育課表現來進行。這就使得學生缺乏上體育課的動力。尤其是一些體育課基礎差的學生,對最終考核的過于擔心導致失去了上體育課原本的樂趣。另外在體育課教材的開發中,大多是套用更多的競技內容,對其相關動作細節做出強調,這使得體育課教材枯燥乏味,趣味性不足,導致學生提不起興趣。
體育課的開設本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在學習之余多鍛煉身體,提高身體素質,這也能夠讓學生擁有更好的生活。可以說,體育課與學生的生活密不可分,體育課的標準也不應該脫離生活。通過體育鍛煉,讓學生學到更多的體育知識,同時多鍛煉身體,形成良好的鍛煉習慣,保持良好的身體素質,這對于學生終身都有著重要意義。將體育課內容逐漸發展向生活化,能夠有效地降低學生對于體育課的排斥。也能夠充分地體會到體育課的樂趣所在,提升身體素質的同時也能夠提高自己的綜合體育能力。
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體育愛好,所以在體育課程的開設中,要設定更多的體育課程來滿足學生的需要。要多關注學生的思考能力,讓學生自己領悟到課程中的技巧。為此,高職院校要設置不同的體育課程,多方面培養學生的體育素質。對于高職學生來說,他們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性格特點,對于提升身體素質,合理利用體育課有著自己的想法。學生與教師的教學目標從根本上達成了一致,對于其課程開設也要多符合學生的標準,注重學生的全方位發展,也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身體素質再好,沒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素質也是不行的。對于現代社會來說,一個人是否健康不僅僅要看身體,還要看心理健康。體育課對于高職生來說是為了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保證學生能夠健康發展,而心理健康也是健康標準之一。而且體育活動能夠使學生充分放松自己,釋放更多的生活學習上的壓力。對于正處于心理矛盾期的高職生來說,心理上的發展尤其重要。這個階段除了身體健康之外也要更多地去關注學生的心理教育。體育精神是要學生在面對困難時堅韌不拔,注重集體榮譽,所以體育與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息息相關的,心理教育融到體育課中也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針對高職生不同的體育課需求,要堅持以其需求標準,合理安排體育課。要注重課程設計的多元化,真正讓學生自主的選擇自己需要的課程。并且要在體育課中關注學生的積極程度,針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做出不同的要求。傳統的體育課鍛煉多是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為主,并不過多地去關注學生自身的身體情況以及運動愛好。如今在設置體育課標準時要摒棄這一點,多關注學生發展,在體育課過程中若是學生出現心理問題要多對其引導。另外針對不同的專業課學生要設置不同的多樣化體育課內容。盡量地多滿足學生要求,秉承以人為本的理念來進行體育課教學。
一成不變的體育課教學方式一向不被學生所接受,這從根本上表現了學生不喜歡體育課的原因。而體育課的設置應該從根本上加以調整。當前高職院校的體育課內容多是健美體操或是跑步等,而很多學生并不喜歡這一教學內容,在厭煩狀態下進行的體育鍛煉并不能達到預期效果。另外高職院校中的體育課時間較短,學生也并不能達到該有的體育鍛煉強度。因此在高校設置體育課標準時,應該將體育課時間適當地進行延長。在體育課過程中,教師也要明確各個學生的基本身體狀況,針對不同的學生設定不同的標準。對于身體素質不夠,并且有一定身體缺陷的學生,學校應該為其專門開設保健課,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能夠體驗到體育課的樂趣。對于體育課究竟要學習什么樣的知識技能,也需要讓學生根據自身的情況自由選擇。對于自己選擇的課程,學生們會更加積極地融入到體育教學中。另外在進行體育課的教授時,也要在其基本動作方面對學生進行引導,也要讓學生自己思考,去體會運動中的一些技巧。
體育內容多種多樣,每位學生都有不同的興趣方向,所以教師在進行課程選擇的時候,可以在教學中設置不同的教學方式。另外可以設定不同的單項體育課程,讓學生針對自己的興趣自由選擇課程。在不同的體育課程中開展體育教學,這樣既能夠讓學生學到相應的體育知識,又能夠豐富學生的體育技能知識。這樣也能夠豐富體育課的教學方式,針對學生的自身情況來合理安排足球、羽毛球、健美操等課程內容。激發學生對于體育課的興趣,在課程過程中也能夠促進學生的團體合作能力的提升。開展體育合作競技,像足球籃球這一類課程的選擇也可以讓學生自由的開展競技賽,也能夠提高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也能夠幫助一些孤僻的學生融入團體。
體育教學中的教學一向是重點,體育課教師的教學能力與學生接受體育課教學的能力呈正比關系。所以提高體育課教師的教學素養以及專業素質對于教學效果來說非常重要。如今我國體育課教師大多為研究生,不過針對一些本科以及研究生培養內容可以發現。不少的教師僅僅是在本科學習時進行一些寬泛的體育知識的認識了解。而研究生則是更多的專注于某一領域的研究。像一些體育教師在教授健美操之前都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學習才能進行教授。針對這一現象,學校應該設定專門的培訓課,來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這樣也能提高教學效率。
體育課應該根據學生的狀況來設定不同的課程,針對一些身體有缺陷的學生,保健課更適合他們。而一些身體素質一般而且沒有一定體育基礎的學生應該建立體育基礎班。在某些方面很擅長的學生也應該設定相應的體育選項課。這樣的體育課體系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開展體育課。另外對于不同年級的學生也應該有不同的體育教學目標。大一的學生應該學習一些基本的體育知識與技能,像田徑、體操等都可以。而大二大三的學生對于基礎的知識已經掌握,就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領域的知識去進行了解,教師可以根據課程知識對該項運動中的技能細節等進行講解。
教學評估一向在教學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在進行體育課的教學評價時,教師一定要以客觀事實為主,避免以主觀感受為主造成的偏差。首先教師要有一個明確的評價標準,對于課堂表現以及最終考核要有一個明確的比例分成。其次要考慮到每位學生的特點以及學習能力,以此來評判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不能一概而論,也不能一味地根據考核評分來進行學生最終的評判,這樣難免會導致學生喪失體育學習的自信心以及積極性。最后在教師進行評價過程中,要對整個學習過程中的內容列入評價指標中,不能夠忽略學生自身的努力以及良好的學習態度表現。教師不僅要對自己的教學評價指標做出詳細的規劃,還應該通過具體的數據來給出詳細的評價結果,最終反饋到學生手中。在評價過程中,要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成果,對學生在學習中的努力程度以及學習態度從教學評價中給予肯定。
另外教學時學生與教師同時進行的,所以教學評價也能僅僅放在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上,也要設定學生評價教師的環節。針對課堂上教師的講課內容以及教授知識的專業能力提出自己的建議。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也能夠讓教師發現自己的問題所在,并及時地做出調整。對于提高教學效果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
綜上所述,要想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體育運動中,還需要學校針對學生興趣建立更多更優質的教學內容以及體育課程。對院校中的體育教師也需要進行一定的培訓,以便提高教師的綜合教育能力,提升專業技能。要多鼓勵學生,通過學生課堂上的基本表現來判斷學生的學習情況,堅持以學生為主的理念,讓學生自主的投入到體育學習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