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嘉新 華立君
(哈爾濱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25)
近期全國青少年兒童體質健康調查結果表明,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問題越來越突出。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呈逐年下降趨勢,問題非常嚴重。該研究希望通過籃球運動的開展來緩解當今青少年體質下降的問題,引導更多的青少年參與籃球運動,掌握籃球專項技能,響應國家體育發展規劃中“加快青少年體育發展,促進青少年養成體育鍛煉習慣,掌握多種體育技能”的號召。
該文中的“體質”是指由先天遺傳和后天獲得所形成的所固有、相對穩定的特性,它包括身體的素質、心理素質、社會適應能力等幾個方面[1]。“健康”是指身體健康,還有精神健康、社會適應性強的特征。該文中將體質健康的概念表述為,人的身體素質、體育學習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在人的成長過程中處于相對穩定的良好狀態。體質和健康兩者之間的關系密切,它們相互影響、相互促進。
從國內的已有研究來看,與過去30年相比,雖然青少年的形態指數有了明顯的提高,但學生的身體機能和體質健康水平卻呈現出快速下降的趨勢,主要體現為學生肥胖率的不斷提高、耐力素質下降。姚小燕的研究,通過對比2010年和2005年青少年的生長發育情況發現超重、肥胖學生的比例明顯增多[2]。
研究表明,自殺是15~29歲年齡組的第二大死亡原因,導致自殺的原因是抑郁。2019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和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團隊對青少年進行了心理健康調查,結果顯示,中學生、高學歷學生和工齡青年中抑郁的高危人群比例分別為7.7%、6.6%和8.8%。與2008年的同類測試相比,青少年的抑郁問題更為嚴重。抑郁對青少年的學習和社會交往功能有顯著影響,因此,我們在關注青少年的身體健康的同時,更要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3]。
面對當前我國青少年群體普遍存在的肥胖、抑郁和社會適應能力差等問題,如何提高青少年的體質健康水平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籃球運動作為一項需要青少年全身心投入的體育運動,很適合在青少年群體中開展,通過堅持鍛煉對青少年的全面發展大有益處[4]。
籃球運動要求練習者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身體素質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韌和靈敏等五大素質。
在力量練習方面,籃球運動中長期的身體力量訓練(如負重半蹲、借助阻力帶的橫向滑步、后跨步等)方法和比賽過程中身體的對抗,有利于青少年在面對復雜的條件下完成精準投籃,從而增強身體核心穩定性[5]。在速度方面,籃球的快攻和快速后防對青少年的速度有很高的要求,長期的訓練促進了青少年速度素質的提高[6]。在耐力方面,籃球運動中的熱身跑、耐力跑、折返跑等耐力訓練方法有利于青少年的抗疲勞能力和疲勞后的快速恢復能力。在柔韌性方面,青少年長時間從事籃球運動,可以使肌肉的粘滯性大大降低,有效刺激肌肉組織,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并使韌帶和肌肉更有彈性,增強身體的柔韌性。在靈敏性方面,籃球的技術特點要求青少年具有保持短時間的跑、停、跳、沖刺的能力,并具備快速停、改變動作等能力,如傳球或投籃時遇到對手攻擊、防守等都需要青少年及時做出反應。青少年經常處于這種不斷變化的環境中,有利于他們思維和動作靈活性的發展[7]。
綜上所述,籃球運動中,機體必須充分調動和發揮青少年身體各部位器官和系統的機能,如呼吸能力加強、血液循環加快、神經調節能力增強等,這種長時間的鍛煉,可使青少年的各種身體素質得到不斷的提高。
2.2.1 促進青少年的智力發展
《運動改變大腦》中的研究表明,僅僅運動就能提高青少年的注意力或活躍前額葉皮層,青少年不僅能獲得更好的注意力,還能促進學生的學習。籃球運動可以提高青少年的學習能力,完善青少年的思維模式。在籃球運動中,青少年根據場上的情況,準確做出判斷,有利于提高大腦皮層的靈活性和工作性。籃球攻防守雙方的技術和戰術運用,可以促進思維能力的提高和拓展。當青少年在打籃球時,各種感官(眼睛看著籃球,手感受到防守隊員的動向,耳朵聽到教練和隊員的呼喚,向隊友大聲提醒等)都在高度興奮的狀態下工作,互相配合、協調,籃球運動也因此成為最佳的感統訓練之一。
2.2.2 促進青少年情緒情感的健康發展
大量的研究表明,運動是預防與改善抑郁情緒的有效手段,通過運動能夠促進內啡肽、多巴胺等的合成與更新來發揮抗抑郁作用。青少年通過參與籃球運動能夠改善抑郁情緒,籃球運動讓人有了目標感和自尊感,從而有利于未來的發展。一旦青少年有了積極的情緒,就會把這份熱情遷移到其他事情中,在刺激身體運動的同時,也刺激大腦對生命的熱愛。適度參加籃球運動不僅可以增強體質,提高身體素質,還能愉悅身心,緩解壓力,這就是體育心理學中的“運動愉快感”。因此,青少年經常參與籃球運動可以有效預防和改善的抑郁情緒。
2.2.3 培養青少年意志品質和進取心
籃球運動獨特的環境條件和高競爭性都可能導致運動損傷的發生,每次訓練后的大汗淋漓和疲勞狀態也是青少年必須面對的現實,通過家長和教練的指導與鼓勵使青少年克服困難,堅持常年籃球鍛煉,有助于培養青少年在以后的生活、學習中克服主觀和客觀困難,培養他們良好的意志品質和進取心。
2.3.1 有助于青少年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籃球運動是培養和形成良好人際關系的重要途徑和手段。籃球運動、人際關系和交往三者之間的關系是一種互動的關系,通過在隊友之間、對手之間、球員和教練之間、球員和裁判之間等體現出來。青少年通過籃球語言進行交流,團結合作,為共同目標竭盡全力。因此,參加籃球運動能提高青少年之間的社會交往能力,能增加青少年之間的接觸機會,幫助他們學會正常的人際交往,改善和促進青少年人際關系的發展。
2.3.2 有利于培養青少年的競爭意識和抗挫折能力
美國華人學者Angela Duckworth的研究發現,“韌勁”是人生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比智商和情商還重要,而籃球的訓練就是對青少年“韌勁”最好的錘煉。“世上無難事,只怕肯攀登”,只要堅持就能成功。籃球運動是一項成功與失敗相互交織的實踐活動,面對競爭中不可避免的挫折和失敗,青少年不能被一時的失敗所嚇倒,要及時從失敗中尋找取勝之道,重新參與競爭并取得勝利。因此,通過籃球運動可以使青少年正確看待社會生活中的困難和問題,有助于青少年走上社會之后,適應面臨的競爭和挑戰[8]。
2.3.3 有利于培養青少年的合作能力與意識
“一人難挑千斤擔,眾人能移萬座山”。籃球本身就是項團隊運動,一個人和一支隊的成功,一定是這個隊集體中的每個人(運動技能、技戰術、性格等)的融合。1979年,美國NBA球隊奇才隊,他們隊員的組成也是參差不齊,矮而快的后衛組織進攻,高而壯的中鋒和快而準的前鋒在比賽中輕易撕破對方防線,這個團隊各有所長,合而為一。因此,只有團隊精神和智慧的結合才能贏得冠軍。籃球運動要求青少年調動個人力量來提升整體作戰效果,最大限度提升青少年的團隊合作意識,經常參與籃球運動有助于青少年合作意識、合作能力、團隊精神的培養。
在家庭方面的具體表現是,一方面青少年長時間久坐學習、放學后沒時間進行籃球運動,經常使用智能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進行娛樂;另一方面,父母工作壓力大,無時間陪伴孩子進行籃球運動。針對上述問題家長應增加孩子的日常活動,并采取激勵機制引導青少年參與籃球活動,籃球不僅是一項競技活動,也是一項娛樂活動。獎勵是吸引青少年注意力的最好方法之一,父母不要吝惜口頭表揚,偶爾也可用一些實物進行獎勵,會收獲極佳的效果。除此之外,家長應在空閑時間多陪伴孩子一起進行籃球運動。
籃球運動在學校方面存在問題的具體表現包括:學校堅持升學優先,而不是健康優先;體育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過于單一、評價方式過于陳舊、為了教學而教學,對學生運動興趣的培養和堅持籃球運動的習慣沒有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9];國內對青少年的籃球教學,很多時候同訓練成人的訓練方法相同,缺乏科學性和趣味性,對青少年沒有吸引力。針對上述問題,體育教師在籃球課教學或訓練中,應采用合理的方式加以引導,增加趣味性練習,提高青少年參加籃球運動的熱情,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10]。
陸游說過:“汝欲學詩,功夫在詩外。”打籃球可以給青少年帶來很多“詩外”的人生收獲。現在的問題是,籃球專業人士還沒有意識到這些好處并把這些好處告訴家長和學生。籃球運動只是為少數專業從事籃球運動的青少年服務,忽略了校內外的大多數青少年,致使他們無法參與籃球運動。因此,從社會角度出發,相關組織和機構應發動全社會組織開展青少年籃球普及和推廣活動,擴大參與范圍。學校和公共體育場館的籃球場地應該對青少年免費開放,使青少年打籃球更加方便,通過舉辦各年齡和級別的1v1、3v3以及標準的籃球比賽,使廣大青少年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進行選擇[11]。
(1)籃球運動作為一項獨具魅力的大眾運動項目,對青少年身體、心理、社會適應能力都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2)籃球運動能有效提高青少年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韌性、敏捷性等身體素質。
(3)籃球運動有利于青少年良好意志品質的培養,有助于培養青少年的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識。
(4)籃球運動不僅能減肥、增強肌力、保持關節柔韌性、有效控制體重、改善體形和外表,還可以有效改善青少年情緒情感等心理,為未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身心健康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