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書語,于善波
(佳木斯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7)
大數據、云計算與人工智能科技,已經滲透到人們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財務會計作為組織機構管理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為組織管理策劃、控制風險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在會計工作中充分利用智能化時代的科技工具進行會計數據管理,是會計工作改革創新的必經之路。
2016 年,德勤與Kira Systems 聯手,推出第一款人工智能財務機器人“小勤人”,引發了全球財務領域的大變革。隨后,安永、畢馬威、普華永道等會計師事務所相繼推出財務智能機器人,掀起人工智能進入財務領域的變革浪潮。
近幾年,我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不斷擴大。2018 年,我國進入人工智能行業的企業已突破2 000 家,預計到2022 年人工智能產業規模超過300 億美元。未來,人工智能引領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將是必然發展趨勢。財務會計智能化將創造新的經濟管理模式與新的時代標簽。人工智能作為萬物互聯時代最前沿的科學技術,其發展趨勢必然推動傳統會計行業轉型升級,實現會計行業重塑與重鑄。人工智能機器人有著像人類一樣的計算功能,比人類計算更精致、更快捷,具備視覺和聽覺功能,能識別語音、語言和圖像,并做出相應判斷,采取相應行動,具有一定的認知和思考能力[1]。
人工智能產業迅速發展,各行各業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會計行業也因為人工智能日益廣泛和深入的應用,在不斷變革中創新發展。在這一背景下,有必要研究會計行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并適當做出改變,以順應時代發展趨勢。
用智能化思維重新審視會計業務與流程,從本質上來講,智能化并不是取代財務會計工作,而是一種技術上的更新與完善。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組織機構的財務管理職能不斷延伸與擴展。會計行業中,一些基礎性煩雜的具體工作由智能機器人代替完成,減輕了會計人員的工作量,使大量會計人員從原本低端、重復性的工作中解放出來,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高質量、深層次的財務數據分析和管理工作當中,從而拓展會計人員的職能范圍[2]。人工智能在財務管理中的廣泛應用,勢必帶來部分會計人員的職業危機,但這也會有效促進會計人員產生危機意識,并努力更新工作技能,提升自身專業能力和技術水平,進入更高層次的職業發展領域,對會計人員職業生涯發展起到助推作用。
智能機器人滲入財會領域能夠有效提升企業管理效率。由于數據核算的精準度、及時性都遠遠高于人工操作,財務數據的真實性、完整性都有充分保障。人工處理數據可能出現人為的造假、篡改、錯誤甚至數據丟失,但智能機器人在這些方面有絕對的保障。人工智能在預先設置好的程序下工作,以固態方式收集整理和處理會計憑證,在海量的數據中提煉數據,并積極分析信息價值,通過引擎向會計人員傳輸,具有超強的創造性和創新性[3]。會計人員通過引擎搜索,能直觀進行信息分析和研究,從而得到有效數據,做出決策。同時,能夠有效降低人力資源成本,通過財務智能化管理系統,生成企業銷售、數據采購、生產加工及線上報銷等多種業務數據,為企業集中核算、股權投資、債務重組和戰略定位等方面提供支撐。各種重復性機械性的勞動減少,使財務人員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參與企業日常經營和管理活動,為企業發展增加動力。
信息安全的基本目標應該根據國際標準化組織對信息安全的基本定義來制定,確保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和可靠性。影響會計信息安全的因素錯綜復雜,現實中,會計信息安全隱患因素大多來自網絡,但也不排除人員層面、管理層面和技術層面的一些因素。智能化時代背景下,會計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更加凸顯。網絡環境下的會計信息系統開放性和自由時空性進一步增大,這也使會計信息安全面臨更大的沖擊和挑戰,黑客攻擊、病毒入侵以及電腦主機和網絡技術、軟件系統、操作系統、資料庫等均可能出現漏洞。因此,智能化時代的會計信息安全面臨的風險更大,安全維護工作也更加復雜,需要政府部門、程序開發商和會計信息系統使用者等多元主體共同維護。
傳統會計行業基本是以比較低端的基礎性事務工作為主。經濟發展進程加快,企業規模越來越大,經濟事務也日趨復雜,對會計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隨著智能化時代的到來,很多基礎事務工作由計算機完成,這些傳統低端的會計工作崗位需求會大大減少。會計人員如果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趨勢,滿足會計職能發展的要求,就會面臨工作技能下降、失去競爭力的危機。財務智能化是會計人員工作技能轉型升級的重要驅動力,從某種意義上來看,人工智能只是一種先進科學的實用工具,它并沒有完全改變財務工作的核心內涵。不論多么先進的科學技術,都是人的智慧結晶。人的思維、學習和感知能力與智能機器各有優勢,會計人員只有在這一領域的專業能力達到一定高度,人與機器的結合才能更加有效[4]。
會計智能化是我國會計發展的必然趨勢,人工智能雖然無法完全替代會計的所有領域,但仍然顛覆了會計工作的一些傳統模式和內容[5]。通常來講,會計的職能作用在于核算和監督,在人工智能時代,會計的職能作用不斷得到延伸和發展,管理會計的廣泛深入應用就是很好的體現。管理會計在控制、分析、預測和管理報表的基礎上,對數據信息進行分類比較,從而得出企業整體運營狀態的數據,為決策層提供財務信息支持。如果會計行業的職能還是停留在原有層面,那么很容易被時代所淘汰。為了迎接這一挑戰,會計行業必須要在計算機無法企及的其他領域拓展和延伸會計職能,在一系列基礎數據的前提下做出前瞻性判斷,通過不斷學習有效應對智能化時代的沖擊。
智能化財務從客觀上改變了會計記賬核算的手工模式,但數據的處理、分析和相關信息提供還是依靠人來操作。會計核算的前提是建立在填制會計憑證、登記會計賬簿、編制會計報表的基礎上,智能化環境下,只有確保會計基礎數據真實全面,才能進行會計核算、數據處理、經濟分析、提供決策支持等工作。如果財務人員工作態度不端正,工作流程不嚴謹,生成于智能系統中的相關數據失真,就會誤導企業決策。由于會計數據來源于單位各個部門,要求原始真實。因此,智能化時代的會計人員要更加注重財務軟件的實用性和規范性,這樣才能確保數據收集、歸類、整理和應用工作的嚴肅性和有效性。
推動會計行業智能化系統建設與應用是會計轉型的重要手段,數據信息標準建設是健全信息系統的重要工作。企業要基于會計核心工作內容構建完整統一的數據信息標準,將業務過程中發生的一系列原始憑證錄入系統中,會計核算系統自動識別會計事項,從而自動形成數據信息,通過會計確認、系統默認,自動生成記賬憑證,完成登記賬簿等工作。
要構建會計業務一體化工作流程,建立數據庫管理系統,利用智能化會計信息系統,充分挖掘基礎性數據并進行整理、分類與轉化,在專門的數據庫中保存。要應用流程再造優化會計工作流程,在智能化技術支撐下,實現企業各部門之間的信息實時傳遞和共享,將數據加工成標準編碼的原數據,為企業分析與決策提供安全可靠的數據儲備。實現會計業務一體化,要充分應用會計平臺模型,通過接收器、憑證模板、生成器等軟硬件設備,自動將業務數據轉化成實時憑證,確保會計業務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會計人員被視為行政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單位的內當家,其肩負著核算數據和經濟管理的重要使命,會計人員的業務能力和工作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單位經濟管理的成效,因此,加強會計人員的再教育和培訓非常重要。要對會計人員進行教育培訓,緊跟社會經濟發展的進程,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忠于職守、實事求是、不弄虛作假,切實維護單位利益。另外,會計人員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會計專業知識水平和智能化系統應用的能力。智能化時代,會計人員只有與時俱進,加強學習,才不會落后于時代。
社會發展日新月異,企業管理也應因勢利導,傳統的只會做賬的會計人員已不能適應企業和自身的發展要求。系統化、價值化和智能化將是未來會計職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這就要求會計人員積極轉變觀念,拓展業務領域,從記賬會計向管理決策型會計轉變。會計行業的專業特征決定了其職能的重要性,會計人員要想在行業內向更高層次發展,必須積極進取,努力晉升。會計人員的職業生涯與眾多的專業考試和技能等級評定相伴,如中高級會計職稱、注冊會計師、管理會計師、稅務師等,會計人員要不斷充實管理方面的理論知識。長期以來,一些職業資格考試都傾向于財務專業方面,這使得會計人員的管理能力欠缺。為此,要加快推進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結合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會計人員要從基礎的財務會計向具有全面知識結構的管理型會計轉變,特別是已經成為會計主管或財務經理的會計人員,在職業生涯中要進一步邁進,在實踐中儲備知識、提升技能、培養溝通協調能力和管理能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轉型。
大數據和智能化在財務領域的廣泛應用和深層滲入,能夠有效降低單位內部的財務風險。會計人員應積極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對海量和雜亂的數據進行高效處理和應用。首先,會計人員要學習智能化系統的使用方法,利用工具來搜集和處理數據,為單位決策提供支持。其次,努力實現財務部門和其他部門的信息互通,擴大數據來源范圍,通過數據挖掘技術,實現數據管理動態化,提高單位財務決策的科學性。再次,積極應用大數據對單位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進行監督和控制,通過強有力的數據支撐,提升會計監督控制的有效性。總之,在智能化時代,會計工作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對結構化、半結構化或非結構化的會計數據進行智能識別、傳輸、監控和處理,滿足財務管理需要,為決策提供可靠的內外部數據信息,為單位發展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