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昕一
(天津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天津 300350)
在教育領域,融合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雙重優勢的O2O教學模式(Online to Offline)逐漸成為今后教學模式的發展方向之一。本文以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為例,從教學原則等方面,總結O2O 教學模式的實踐經驗,以期為高職院校的教學提供參考。
O2O 最早起源于美國商業領域,主要運行方式在于通過線上業務和線下業務的整合,克服單一服務方式的弊端,使顧客能夠享受更便捷、更多元、更具特殊性的產品和服務[1]。
概括而言,O2O 教學模式主要包括線上活動、線下活動以及線上和線下的融合環節3 個部分,其中線上教學主要是指利用即時通信工具,開展線上授課、線上討論、線上留言等活動;線下教學則主要是指課堂教學、課堂討論、實踐操作等線下進行的環節;融合環節則是指教師和學生對線上線下的銜接,如線下討論線上內容、線上批閱線下作業等。得益于O2O教學模式的多種優勢,這一教學模式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以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為例,其體現出明顯的優勢。
在以往的會計專業課教學過程中,教材、教案、PPT 和輔導資料是主要的教學工具,教學內容也比較陳舊,而O2O 教學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大量的線上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內容。
教師授課、學生聽課、相互討論是傳統授課式課堂的基本流程,O2O 教學模式可以采用的教學形式則較為豐富,除了傳統授課式之外,還可以組織學生觀看線上視頻、線上會計知識答題、線上財務管理案例分析等。O2O 教學模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以往會計專業的線下教學能夠實現面對面的交流,但在課后難以實現即時溝通。線上教學能夠實現課后即時溝通,但是在交流的有效性、深入性方面存在欠缺。O2O 模式的優勢就在于將線下交流和線上交流有效結合起來,將師生交流、生生交流融為一體。
得益于線上線下雙向互動方式的特征,在O2O 教學模式中,學生可以及時向授課教師反映自身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并且,在O2O 教學模式中,學校教學管理部門還可以建立匿名性的評價體系,設置各項具體的測評指標,由學生進行即時性的反饋評價。
經過實踐探索,筆者認為,在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可以按照“備課—授課—互動—反饋—評估”的基本環節建立O2O 授課程序。其中,“備課”“授課”“互動”屬于教學環節,“反饋”“評估”屬于教學評價環節。該“五維程序”涉及線上教學的多個階段,涵蓋主體包括教師、學生,能夠為高職院校會計專業O2O 教學模式提供參考。
“備課”是指授課教師在課前進行準備,涉及線下授課的資料準備。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按照線上教學的要求,準備軟硬件設備,如電腦、線上會議軟件等,可以保證授課內容的豐富性。在正式授課之前,需要授課教師對線上授課使用的軟件進行提前試用,避免在授課過程中出現設備故障,影響教學進度和授課效果。
“授課”是O2O 教學模式的核心程序,具體而言包含3 個部分。一是線上授課,授課教師在線上依托各類授課平臺,向學生講授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能;二是線下授課,授課教師在教室、實訓室等空間內組織課堂授課、線下討論;三是線上和線下的交互授課,主要指在授課過程中利用各類信息化手段組織學生提問、答疑。
“互動”是指授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和教學活動后,與學生就課程內容進行溝通交流。在O2O 教學模式中,互動分為線上互動和線下互動兩個方面的內容。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而言,線上互動主要是指教師和學生之間就觀看的教學視頻、微軟辦公演示文稿(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PPT)展示的專業知識、需要掌握的工作技能進行溝通交流。線下互動的內容更為豐富,除此之外還包含在實訓環節中教師對學生的指導以及學生和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等。
“反饋”是指在課程結束后,學生向授課教師反饋學習效果。在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中,反饋的內容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學生不了解、難以掌握的知識點和專業技能,特別是具有一定難度的部分,對此授課教師需要進行更深入的講解;二是學生對后續教學方式、教學內容、實訓條件的期待,對此授課教師需要做好相應的記錄,在后續教學中進行及時的調整,補充相應的內容,以更好地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評估”是指由第三方主體對線上教學過程進行評價。具體而言,評估的主體可以是學校的教務管理部門,也可以是校外用人單位,評估的內容可以設置若干大類的評估指標。第三方評估能夠提供更加客觀、中立的績效指標,為授課教師完善O2O 教學模式提出更具針對性的改進意見。
經過近一年在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過程的經驗探索,并在借鑒既有研究的基礎上,筆者認為,在O2O 教學模式的設計過程中,需要遵循指向性、完整性、操作性、穩定性和靈活性“五重原則”。其中指向性和完整性是針對教學內容而言,操作性、穩定性和靈活性是針對教學方式而言。五重原則是統一整體,構成O2O 教學模式實踐效果的基礎性保障。
包括會計專業在內,高職院校的特點在于以實際就業需求為導向,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以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2]。因此在進行O2O 教學模式課程設計的過程中,授課教師就必須注意和實務單位對接(如中小型企業、事務所等),了解當前就業市場上對高職院校畢業生的能力需求。
除了要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在O2O 教學模式課程設計過程中,還需要有一套完整的結構。特別是考慮到線上線下雙重教學模式的復雜性,授課教師需要有效協調線上和線下不同的教學內容,以此實現統一的教學。
O2O 教學模式并不是游離在教學過程之外,而是融入教學過程。因此,O2O 的教學方式必須能夠落地。具體而言,教學使用的軟硬件設備應該具有大眾化特征,保證絕大部分學校基本都能實現采購,授課教師也基本都能掌握,在課堂上可以得到有效應用。
對授課教師而言,O2O 教學模式所提供的程序對教學有一定的參考作用,在一定時期內可以重復應用。因此,授課教師與學校教務部門可以進行共同協商、討論,確定適合本專業的教學方式。
穩定性是相對的,作為一種新出現的教學模式,O2O 教學模式還存在很多不確定的內容。對此,授課教師可以根據學科特點、教學內容、教學條件和師生情況進行調整,以保證教學效果。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職業院校的教學模式有了很大改變,從單純的線下教學,發展到線上教學,再發展到現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O2O 教學模式)[3]。O2O 教學模式既是對以往教育信息化發展的一次綜合,也是適應現代教育發展的一次探索。在高等職業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隨著云計算、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th-Generation,5G)、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應用,“互聯網+高等職業教育”將是未來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方向[4-5]。
經過近一年的探索實踐,針對O2O 教學模式的實踐形態,筆者提出了“備課—授課—互動—反饋—評估”的“五維程序”以及指向性、完整性、操作性、穩定性和靈活性“五重原則”。從基本功能上講,按照這種方式,O2O 教學模式能夠完成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的融合,增強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的綜合效果。具體而言,授課教師能夠在互動環節中與學生形成有效對話,及時提升O2O 教學的水平和質量,學生也能夠在掌握必備的職業技能的同時,提高會計信息化、云財務處理能力,為日后的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