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玲
(晉中信息學院 淬煉商學院,山西 晉中 030800)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企業數據共享成為趨勢,隨著企業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經濟業務更加復雜,很多大型企業集團在生產經營活動中也面臨新的困難和挑戰。一方面,員工認識不到自己的職責所在,領導層制定的管理方法不夠;另一方面,企業信息共享體制不完善,數據不能第一時間傳遞到財務部門,因而財務部門的管理和控制能力有限。因此,企業必須創新經營管理模式,進行業財融合勢在必行。
業財融合指運用新的管理理念,將業務管理融入財務工作中,使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實現財務和業務的有效協調統一,以形成業務與財務相結合的科學管理體系,最終服務于企業的戰略決策。
1.2.1 協調性
業財融合的協調性主要體現在部門之間的深度融合上。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達成深度合作,統一數據標準,保持口徑一致,體現出高度的協調性。
1.2.2 整體性
業財融合的整體性主要體現在它存在于企業經營的各個方面上,貫穿企業經營的整個流程。從公司的管理經營理念開始,到實施每一步戰略的具體要求,每一環節都需要管理人員層層把關,在企業各個部門中貫徹執行。
1.2.3 漸進性
業財融合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穩步推進。從企業的戰略部署到戰略實施,從信息共享再到具體人員分工,業財融合需要企業打破固有的思維邏輯,不斷做出戰略調整,分步開展、穩步推進。
1.2.4 時代性
開展業財融合工作必須運用新的技術手段和新的管理方式,才能使管理更高效、更有序,因此業財融合具有時代性。
在現代企業管理體系中,風險管理至關重要。若想運用財務管理方法和手段降低企業面臨的財務風險,傳統的財務管理方法收效甚微。傳統的財務管理人員缺乏對業務的及時監督和總結,采用“亡羊補牢”的手段進行彌補,治標不治本,使得信息滯后的問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企業只有引入業財融合管理機制,在業務流程中逐漸滲透財務管理,運用財務的專業知識進行業務風險判斷,及時分類整理并結合企業自身的發展狀況,提出解決方案,才能及時止損。
企業的經營成果最終通過財務報表展示出來,傳統的企業經營模式下,財務人員獲取數據不及時、不準確,得出的財務分析結果也存在偏差。而實現業財融合后,財務人員和業務人員可以同時獲取數據,財務人員運用專業的知識對數據進行分析、判斷和整合,提交高質量的財務數據分析報告。
1.4.1 變革組織結構
隨著業財融合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嘗試轉型,嘗試打破固有的交流壁壘,使業務、財務兩個職能部門之間的溝通更加密切。這也意味著企業將面臨人員冗雜的局面。因此,為了避免雙方層級過于復雜、流程煩瑣而造成信息滯后和失真的局面,企業必須從上到下調整原有的管理層級,為雙方搭建好無障礙溝通的橋梁。
1.4.2 推廣信息技術
要想順應時代變化發展的要求,不被時代所淘汰,就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信息共享對每一個企業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能幫助企業抓住機遇,便于企業拓展新的業務,獲得更多的利益。
1.4.3 重構會計流程
在業財融合的過程中,傳統會計流程的缺陷不斷顯露,所以企業必須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重構會計流程,使企業的數據信息能夠及時準確地傳遞到各個部門。
在傳統的制造業企業中,從原材料的購入到產品生產、銷售的過程中,數據第一時間傳到業務部門,但未及時傳遞到財務部門。精準及時的數據不僅對業務部門的工作有重要指導作用,對財務部門、管理層制定企業未來發展戰略,及時調整近期戰略方針也具有重要意義。財務部門不能及時收到業務部門的相關數據,會使管理者在經營決策中錯失良機。因此,只有業務部門、財務部門兩個部門及時協調、配合,做好監督與管理工作,才能實現相關數據的有序整理、歸納,服務于企業決策制定。
將業務和財務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是業財融合的第一要求,但由于業務與財務分屬于兩個部門,管理理念和方法差異大,各有特點,所以兩個部門之間存在工作協調問題。財務部門是在嚴格的企業會計制度準則下,把控企業的生產成本、銷售收入等,以實現企業的利潤最大化為目標;而業務部門更看重的是業務指標的完成與否,有時甚至為了完成業務,而不顧及企業的生產成本與制造費用。
企業業財融合制度的實施,主動方是財務部門,而業務部門則是被動方。部分業務人員錯誤地認為,在財務人員的全面操控下,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出現工作態度不積極、工作熱情降低的情況。業財融合從根本上來說就是制度的變革,舊的管理模式、營銷方案以及優惠策略都要改變,改革初期各部門的工作量也會加大,壓力陡增,業務人員缺乏全局意識,不能站在企業長遠發展的角度考慮問題,出現排斥與財務部門相互融合的情況。
傳統的財務人員利用會計語言記錄經濟活動,卻未真正發揮財務管理的預算、控制、監督等職能。部分財務工作者知識結構單一,對企業生產部門的采購、生產和后期的銷售策略都缺乏研究和了解,僅停留在傳統的會計核算中,不追求進步,且業財融合的實施對財務工作人員有了全新的要求,這樣勢必會在加大財務工作人員工作量的同時,加大其工作難度。經過調查發現,企業很多財務人員依然墨守成規,只做一些簡單的事后核算,不愿主動參與業務部門的工作。
業財融合是將財務和業務一體化,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先進的信息技術和平臺的引進尤為重要。目前,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一些企業由于缺乏資金,無力引進先進的技術,即使引進了相關技術和平臺,也未能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來完善共享系統的運行。這樣一來,信息不對稱將會帶來更大的決策風險。
不同部門的目標和要求是不一樣的。例如,業務部門以提高業務完成量為目標,考慮的內容較為單一,而財務部門要對整個企業運行期間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發展能力、營運能力進行綜合測度,考慮因素相對復雜。為了實現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的深度融合,首先要做的就是制定明確的業財融合制度,合理分配雙方的任務、職責和權限,使雙方明確自身的責、權、利,確保各環節的操作規范,最終提高企業的綜合效益。
全面貫徹落實業財融合制度,要讓每一位員工都對其有正確的認識,樹立主人翁意識。在此基礎上,要構建有利于業財融合制度實施的企業文化,推進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的融合,實現相互促進,共同提升,這個過程不僅可以使業務人員提高自己的風險管控意識,還可以讓財務人員和銷售人員相互學習,讓雙方都逐漸增強業財融合意識。
業財融合要求業務、財務部門強強聯合,雙方人員相互輪崗學習,進行角色互換,打破以往的陳舊思想觀念。只有通過輪崗學習,雙方部門人員才能相互理解、相互配合,進行更為有效的溝通與交流,有效解決工作中遇到的諸多問題。管理者要結合實際情況,找到更加適合企業的管理方法,降低企業運營風險,提高經濟效益。還要建立優秀的人才隊伍,以更好地完成企業業財融合目標,將企業做大做強,將業財融合做細做精。
隨著科技的進步,會計工作中簡單重復的工作將由人工智能完成,因此對財務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財務人員必須多學習業務知識,不斷提升業務能力,多與業務人員進行交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才能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財務人員還要不斷學習財政部門的新規,才能適應時代的變化,更好地為企業服務。
大數據時代,業財融合的實施是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可以讓企業更好地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增強自身實力。企業構建業務、財務一體化的新型財務管理模式,必須以科學技術為基礎,實現財務、業務數據一次采集,及時傳遞,實時共享,全面整合線上線下資源,這樣才能進一步發掘業務信息的內在價值,從而開展全面的分析研究,提高管理效率和企業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