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輝
(合肥師范學院,合肥 230000)
瑞幸咖啡在2018 年1 月開始試營業,2019 年5 月便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一度要與在中國發展20 多年的星巴克一決高下。瑞幸咖啡財務造假事件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上市公司瑞幸咖啡的轟然倒塌,引發了眾人的關注。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為謀求更大的利益,不惜通過財務造假的方式來達到目的,不僅給投資者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同時也影響了資本市場的發展。
2020 年4 月2 日晚,瑞幸咖啡爆出其公司首席運營官劉劍財務造假,涉及金額近22億元。至此,瑞幸咖啡股價開始雪崩,一度暴跌逾84%,最終收跌7.57%,市值蒸發超過300 億元人民幣。該事件一出,市場一片嘩然。近年來,財務造假案例屢見不鮮,2019 年以來,有22 家上市公司財務造假,6 起案件被移送至公安機關,近50 家上市公司及其董監高因違法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其中,康美藥業更是一夜消失300 億元,造假規模創了歷史之最。可見,近年來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事件并不是個別現象,在市場當中時有發生。
瑞幸咖啡共有4 000 多家門店,分布在53個城市。瑞幸咖啡通過各種方法虛增業績,主要包括虛增訂單、虛增商品的實際銷售價格、虛增其他產品收入等。例如,瑞幸咖啡時常會有跳單行為,為造假提供了空間。跳單行為不易被調查機構察覺,調查機構也很難查出虛開的訂單。同時,為了保險起見,瑞幸咖啡有幾種不同類型的順序排號,采用這種方式,調查機構更難以統計門店的銷量。
會計學當中,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在傳統的造假方式中,企業通常會在增加資產的同時增加利潤,而增加的資產往往都是有形資產,這就意味著很容易被審計查出。咖啡行業屬于輕型資產行業,資產一旦虛增過多,很容易被查出。因此,瑞幸咖啡便采用了一種新型的造假方式,即在虛增集團層面的費用的同時,虛增門店收入,如此一來,整體上似乎沒有增加利潤,但是門店的銷售數據可觀。在計算門店的利潤時,主要是門店收入減去租金、員工工資、水電費等,而集團層面的費用是不影響門店層面的利潤的,如此一來,就給投資者帶來一種假象,即門店實際上是虧損的卻依然呈現出盈利的假象,導致投資者的誤判。
關聯交易在市場當中廣泛存在,瑞幸咖啡便通過此種方式節約交易成本,同時侵犯了股東的權益,也損害了債券人的利益。例如,瑞幸集團董事長陸正耀及其關系較為密切的股權投資人曾從神州租車套現16 億美元,通過收購寶沃汽車轉移資金給關聯方,借著發展“無人零售”的名義,吸走公司大量現金。
數據顯示,目前全世界咖啡消費市場的規模大約12 萬億元,而中國僅僅700 億元,全球人均年咖啡消費為240 杯,而中國只有5~6 杯,部分投資者片面地認為,咖啡行業在中國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中國的咖啡市場有著巨大的潛力,卻忽略了文化因素。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下,國人95%的咖啡因攝入來源于茶葉。在國內市場當中,咖啡行業發展最好的品牌之一無疑是星巴克,然而星巴克之所以能夠盈利,并不僅僅是依靠咖啡,還有很多其他因素。例如,星巴克門店內營造了適合約會、聊天的氛圍,這是瑞幸咖啡所沒有的。在同行業的競爭壓力下,瑞幸咖啡不得不尋找其他途徑。瑞幸咖啡試圖通過低價銷售的方式來搶奪市場份額,低價雖能開拓市場,然而價格一旦上升,客戶的忠誠度便會下降。相較于星巴克而言,瑞幸咖啡缺少了核心競爭力。企業一旦上市,財務報表就需要定期披露,要讓投資者了解公司的經營狀況,為了能夠更好地獲得投資,就需要有引起投資者興趣的財務數據,瑞幸咖啡鋌而走險,選擇了財務造假的方式。
從瑞幸咖啡的整體治理來看,其內部控制存在缺陷,董事會、監事會和管理層之間的制衡流于形式,而且監事會監督不力,給了瑞幸咖啡財務造假的機會。瑞幸咖啡的高管誠信意識缺失,而且沒有一個完善的內部評價體系,公司的制度對高管缺乏有效的約束力。2020 年1 月31 日,渾水等做空機構指控瑞幸咖啡財務造假,然而瑞幸咖啡的監事會和審計委員會形同虛設,未能及時開展有效的內部控制監督評價工作。公司內部也沒有形成一種互相監督的文化氛圍,整體制度缺乏合理性。
神州租車2012 年曾赴美上市失敗,2014 年在香港上市成功,2015 年6 月至2016 年3 月,陸正耀及其他投資者拋售神州租車42%的股份,套現16億美元。陸正耀是瑞幸咖啡的實際控制人,瑞幸咖啡的很多核心成員也都出自神州系,瑞幸咖啡的發展模式與神州系的企業十分相似,可以說,瑞幸咖啡復制了神州系企業的運營模式。
現如今,上市公司財務造假事件時有發生,說明相關的法律并不是很完善,還存在一定的漏洞。法律是公民的最低行為標準,是國家強制力的保障,針對財務造假,法律應對上市公司形成強有力的威懾,嚴懲主要策劃者,對于從犯,根據其在事件當中的參與程度予以處罰,絕不姑息任何違法之人。同時,對于協助上市公司造假的公司、供應商、客戶等,也應當追查到底,追究其法律責任,形成一種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無人敢幫的局面,基于嚴厲的法律懲罰,增強威懾力。對于行為嚴重者,根據其違法行為嚴重程度追究其刑事責任。在經濟上,需要加大懲罰力度,可以根據財務造假給公司帶來的利潤以及給社會帶來的影響,綜合考量后進行處罰,增強法律的威懾力。
一家公司能否長遠發展,與公司的內部管理是密不可分的。為此,要加強審計委員會的監督作用,增強審計委員會的話語權,同時還要擴大審計委員會的規模。對于公司內部人員,要定期進行法律教育,增強其法律意識,杜絕財務舞弊現象發生。要建立健全財務舞弊預防機制,強化公司董事會、監事會和管理層相互監督的責任意識,對知情不報者追究其責任,對主動反映相關情況者進行獎勵,可以實行匿名舉報制度,保護員工隱私。
要改變管理層控制審計委托的現狀,防止外部審計受到企業內部人員的控制。要想有效杜絕財務舞弊現象,創造一個良好的審計環境,就需要擴大注冊會計師的審計權限,擴大注冊會計師的審計范圍,以有效遏制財務舞弊現象。與此同時,公司內部也應注重培養專業的審計人才,強化審計監督,從根本上杜絕財務造假。
外部同行的競爭壓力,加上公司內部的控制缺陷和監督不力,成為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誘因,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嚴重影響了資本市場的良性發展,因此,必須給予嚴懲。在法律上,應該完善相關法律,加大懲罰力度,使無人敢造假;在公司內部監督上,要完善公司內部治理,建立健全的管理機制;在外部審計上,要改變委托機制,強化審計監督,從根本上消滅財務造假的可能性。只有真正杜絕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可能性,其財務報表的真實性才能得到保障,從而保證社會經濟秩序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