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昕彤,馬文華
(河北水利電力學院 自動化與通信工程學院,河北 滄州 061001)
電類專業的技術層次比較高,需要學生先打好基礎,對整個學科有較好的認知水平后,才能夠開展專業內容的教學。目前,我國很多高校電類專業教學體系已經開始重視基礎課程,并且在基礎課程方面傾斜了較多教學資源。但是,從創新人才培養的角度來看,電類專業基礎教學活動還存在較多不足,導致基礎課程教學的整體模式和創新人才培養之間出現了一定的沖突。在這種情況下,就有必要結合我國電類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現狀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與探索,提出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方式,使得基礎課程教學體系能夠發揮創新教育的作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各個行業的發展也開始重視創新元素,同時開始吸收創新型人才。特別是我國目前已經全面進入雙創時代,很多高校針對人才培養體系進行改革與調整,融入了創新創業教育的相關元素。而電類專業基礎課程創新人才培養活動也是基于這種背景開展的。但由于創新教育理論在我國高校教育體系中的融入時間并不算太長,很多高校電類專業基礎課程教學在融入創新人才培養模塊時存在很多問題,也沒有進行內部教學體系的充分變革。對此,相關學者有必要在后續時間里進行深入的探討與分析。
從當前我國高校電類專業基礎課程創新人才培養的基本現狀來看,多數教學活動都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導致基礎課程教學并沒有充分實現創新人才培養的目標。在具體教學過程中,這些教學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5個方面。
(1)教師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沒有充分融入創新教學思維。這使得很多教師在開展基礎課程教學的時候,很難實現各類新型教學理念的融入。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還是因為高校針對教師群體的培訓不足,使得他們沒有真正掌握創新思維的教學方法。
(2)電類專業基礎課程的內容與創新人才培養存在顯著脫節情況。特別是電類專業基礎課程中的很多內容都存在重復交叉的情況,而教師并沒有對這些教學內容進行整合與優化,使得整個教學活動變得非常僵硬,同時重復性教學也降低了學生在課堂環境中的活力。
(3)教師并沒有充分掌握創新教學的方法,導致教學活動比較僵硬。多數電類專業教師還沒有充分掌握線上與線下聯動的教學方式,導致教師很難提高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參與度與體驗水平。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學生都只能被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這也就很難全面貫徹創新教學模式。
(4)電類專業基礎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存在欠缺,無法充分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雖然很多高校的電類專業基礎課程都安排了實驗活動,但是大部分實驗都是驗證性實驗,同時實驗開展的比例也不高,導致學生在這些實驗活動中很難得到充分的鍛煉,最終也就無法通過實踐來提升他們的創新素養。
(5)當前我國高校針對電類專業開展的創新創意大賽數量非常少,使得學生失去了創新教育的有效平臺。很多高校認為大學生的創新水平有限,很難在大賽中有較好的表現。這種情況也使得高校無法充分發揮創新教育的價值。
在電類專業開展創新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思維與理念是非常重要的,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創新教學活動的最終成效。因此,各個電類專業教師應該在后續時間里積極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融入開放式教學和創新性教學的相關理論,使得整體教學活動變得更加靈活,有助于學生形成較好的創新性思維,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電類專業教師應該充分了解創新教學的戰略價值與具體內容,同時還要積極搜集國內關于電類專業基礎課程創新教學的實際案例,在這些案例中汲取創新教學的有效方式。對各個高校的電類專業院系來說,其也應該在平時積極召開電類專業創新教學的相關研討會,引導教師提高自身在這方面的認知與理解水平,給教師群體進行教學改革與創新提供較好的支撐。
電類專業基礎課程教學活動之所以與創新人才培養出現較大的沖突,在很大程度上與課程內容僵化有較為顯著的關聯。因此在基礎課程教學體系進行變革的過程中,也應該實現基礎課程內容的優化。教師應結合電類專業基礎課程的實際內容進行全面的分析,明確基礎課程的優化方向。電類專業基礎課程相互之間有較為顯著的聯系,同時在教學內容上也有一定的相通性。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對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避免出現重復性教學。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結合基礎課程的具體內容,實現教學過程的簡化。教師應適當簡化邏輯表達式,同時也要適當刪去一些邏輯內容,使得整體教學活動的效率可以得到較好的提升,通過這些基礎課程內容的優化,降低教學內容的難度,使得學生可以自主探索教學內容。
對電類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師來說,其在后續時間里也應該積極實現課程教學方法的創新,并立足于此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這需要各個教師能夠突破傳統灌輸教學理念的限制,實現線上與線下的聯動教學體系建設。在線上教學模塊,教師可以積極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將枯燥的電力基礎課程內容轉化為生動的圖片、視頻等內容,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接受程度。但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方法的時候,教師也應該注意提出一些開放性問題,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進入多媒體情境,使他們可以在學習過程中發散思維,提高他們的創新素養。在線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避免直接使用填鴨式教學模式,而應該充分關注學生的體驗,同時還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豐富他們的創新能力。這也需要教師合理使用小組分工合作教學法、浸入式情境教學法等方式,使得學生擁有自主思考與探究的空間,逐步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
在進行電類專業基礎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并依托于此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電類專業基礎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即實驗教學和實訓教學。在基礎課程階段,實訓教學是非常少的,但實驗教學的比重非常大。對教師來說,在剛剛開展實驗教學時,其可以多組織開展一些驗證性實驗,使得學生可以快速熟悉電類專業的實驗流程。在學生實驗操控能力得到一定提升以后,教師可以考慮開展一些開放性實驗,讓學生自主探索實驗內容,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但由于電類專業的實驗活動存在一定的危險性,教師應該做好實驗過程的管理,避免發生意外事故。在后續開展實訓教學的時候,教師也應該加強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得他們能夠快速將自身學習到的學科知識內化到行為上,并結合實踐操作進行創新思考。
在當前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創新教育已經得到較好的重視,同時很多高校也將創新教育納入到戰略層面,顯著減少了創新教育的內部阻礙。這種情況也給高校創新教育帶來了較好的基礎支撐。高校應積極開展創新創意大賽,激發學生的創新積極性。由于電類專業具有較強的技術性,大一學生在參與這類活動的時候,需要具有一定的知識與技能。而大二、大三學生有了較好的知識累積,在參與這類活動的時候,能積極發散思維,強化自身的創新能力。大四學生已經開始就業實習,在參與這類活動的時候可以結合社會行業的實際情況,進行一些具有行業實踐意義的創新創意設計。這樣一來,創新創意大賽就能夠在不同年級電類專業學生群體中發揮較好的作用,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創新能力。
在雙創教育時代,我國各個行業對創新人才的需求將會顯著提升。因此對于高校人才培養體系來說,在后續時間里也應該全面融入創新教育元素,提高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整體成效。對電類專業教師來說,在開展基礎課程時,其應該積極突破自身的傳統教育思維,融入開放式教育理念,在降低基礎課程教學難度的同時,顯著提高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活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應該充分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讓學生在各個實踐活動中拓展創新元素,最終切實提高他們的創新素養。這樣一來,電類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才能夠取得較好的成效,實現高校的戰略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