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宏偉
(江蘇省宿遷市宿城新區實驗小學 江蘇 宿遷 223800)
新課標對課堂提出新的要求,綜合素質的培養得到重視。為了提高語文課堂的質量,幫助學生培養長久學習習慣,教師應當從各類預習模式的建立入手,以提高學生與文章的情感共鳴,幫助其形成良好的思維方式,培養解決問題的技能。
1.1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對于小學語文的教學來說,小學老師要做的除了傳授語文知識以外,還要注重對學生文化素養的培養,其中針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不能夠只依靠老師自己進行培養,學生在上課之前自己對所學內容進行預習就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開展的第一步。因為課前預習的過程是沒有老師參與的,是最適合學生進行自學能力和獨立能力的培養的,學生能夠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之后,就能夠對自己不熟悉的內容有了全方面的了解,自然而然的學習能力也就能夠得到提高。
1.2 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生們對于自己不熟悉的事物都保持著濃烈的好奇心,雖然經過課前預習之后依舊不能對所有的教學內容完全掌握,但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而新課程教學的標準就是要以人為本,堅持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強調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如果能夠激發出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那么對于學習新內容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進行課前預習的過程中,學生能夠事先對所學知識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然后就可以篩選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在學習的過程中著重的去學習,從而加強了學習的效率。
1.3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對于比較陌生的新內容,在學生經過課前預習之后,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就會對所講的知識有熟悉感,能夠對老師提出的教學重點和難點進行精準的把控,對于自己在預習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可以在課堂上提出來,從而更有針對性和目的性的完成學習任務,使得學習效率得到顯著的提升,在課堂上和老師的交流也會更加的暢通,學習效率大大提高。在開始正式上課之前,學生進行課前預習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把能夠幫助學會對課文內容進行熟悉,通過簡單的讀、說、寫等環節對所學內容進行簡單的了解,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知識盲點,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不僅如此,還能夠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激發學生對于學習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
小學語文課本預習需要建立在課程目標之上,方能有的放矢。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安排對學生需要預習的內容提出問題,以問題帶領學生完成預習工作,既能夠提高預習工作的指向性,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預習問題設置應當多樣化,即涉及范圍應當廣泛,問題難度應當有區別,問題應當包含應答式與開放式等。在各式各樣的問題引導下,學生才能夠更深入課本內容,體驗人物情感與關系,進一步形成初期印象,為教師良好課堂效果奠基。
以六年級語文下冊《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為教學案例。本課文是當代作家葉永烈所創作的一篇說理性散文,以謝皮羅、波義耳和一位奧地利醫生的事件為例證,講述人們只有不斷提問并不懈探究,才能追尋到真理的故事。在布置預習任務時,教師可以設置問題,如:課文標題有著什么用意?文章結構是怎么樣的?除了與文章內容相關的探究性問題,教師還可以結合課后習題,對文章的遣詞造句進行提問,如引導學生探究“見微知著”的詞語意義與語境意義。同時,開放性問題也不必可少,教師可以引發學生對問題與真理之間的關系的思考。不同類型的問題能夠幫助學生從不同角度開展預習工作,同時能夠拓展思維,使其不再局限于某一方面。恰當的預習問題能夠促使學生主動深入文章內容,提高預習質量,也能夠引導學生形成自己的獨立觀點,培養其獨立思考能力。
為了保障學生對語文課文預習的質量,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進行抽查,抽查方式可包括復述課文、檢查生字詞等,抽查能夠敦促學生靜心研究課文內容,并形成完整的前期印象,提高預習效率。當抽查模式建立后,學生就會提高對預習的重視程度,教師也能夠借此環節了解學生的課文掌握情況,從而更好地制定下一步教學計劃。另外,抽查機制應與獎懲制度相結合,形成良性互動模式,從而促進學生對語文課文的預習工作。
例如,《草》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名篇,通過對野草的描繪,抒發送別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全詩章法嚴謹,對仗工整,讀來瑯瑯上口,十分適合小學生背誦以作文學儲備。因此,教師可以在預習階段要求學生完成詩歌的背誦,并在課上進行抽查背誦或默寫的檢查。在預習階段記背全詩,有利于學生掌握課文內容,雖然可能存在理解不當等問題,但學生對內容的熟悉度能夠很好地提高,為順利的課文講授打好基礎。在抽查過程中,教師需要關注學生可能出錯的地方,并在課堂中集中講授解決,將誤解文意等問題一貫清除。預習背誦與課前抽背相互支撐,共同構成勉勵學生認真完成預習任務的機制,促使其合理利用預習時間,深入了解課本,并提前發現問題,以備課上解決。如此一來,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效率便能得到大程度地提升。
語文學習不應只限于課本內容,教師應當將課本同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學以致用。在此基礎上,預習的開展就可以包括更加廣泛的內容,如了解文章作者的人物生平,從而更好地體會文章的情感;結合生活體驗分析文章內容,從而提高所學知識的應用性。在布置預習任務時,教師就可以將學生興趣愛好和生活經驗結合起來考量,將文章鋪展開來研究,從而完善知識體系,更加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為其進一步語文學習積累經驗。
以《詹天佑》為教學案例,《詹天佑》講述了愛國工程師詹天佑克服重重困難,以“人”型鐵路的創新設計實現中國京張鐵路建設的故事。文字質樸卻充滿力量,情感樸素但感人至深,值得學生仔細研讀,從中體會詹天佑的愛國精神。在預習本篇文章時,學生可以通過查閱相關資料來了解京張鐵路建造的歷史背景,詹天佑的任務生平等信息,有了這些背景資料,學生便更能體會文章所表達的精神和傳遞的情感。除了解決疑難字詞,拓展知識面也是預習重要的環節,良好的預習成果是高效課堂的基石。另外,在預習過程中,學生可以發現自己的興趣點,從而提高對課堂的期待值,這有利于培養良好的課堂互動氛圍。
要想達到高效率的預習效果,老師就應該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堅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進行不同的預習任務的設計。在開始預習之前,老師一定要為學生明確詳細的預習任務,從而可以讓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習慣,老師可以通過對學習內容的重難點分析之后,在有針對性的為學生制定學習任務,幫助學生解決需要預習的內容是什么、需要學習多少的問題,從而可以讓學生對所學的課文重難點做到心中有數。
首先,老師要知道的是,進行課前預習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從而實現較高的學習效果,但是預習知識學生在上課之前對學習內容進行的一個初步了解,并不能夠完全的代替老師的教學,因此老師在進行課前預習的任務分配時,不能夠給學生分配過重的預習任務,避免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作為小學語文老師在給學生設計預習恰當的預習內容的時候,也要注意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和接受能力的不同,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們,各個方面都還處在需要提高的狀態下,再加上每個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學習能力和接受程度的不同,這些都是老師在設計預習任務時需要考慮的。
因此老師在進行預習任務的設計時,可以按照分層的方式進行教學設計,比如:針對基礎較弱的學生,可以給為他們設計的預習任務就相對簡單一些,只需要對所學的課文進行朗讀,了解其中的大致內容和想表達的含義就行;針對能力中等的學生,就可以為他們設計一些稍微有點難度的任務,要求學生對課后的生詞生字進行組詞造句等;而針對學習能力較好,接受能力較高的學生,老師就可以讓他們對課文的中心思想進行總結,對課后習題進行思考等作為預習的重點。其次老師在進行實際的課堂教學時,也要對教學的重難點進行分層次的設計,要注重設計一些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的任務,這樣一來才能夠培養學生對于學習的探索精神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
要想預習達到高效率的效率就不離開老師對于預習方法的引導。而小學階段的學生才進入學習的初級階段,因此在預習教學的培養上更要仔細一些,但大致我們可以分為四個環節來進行預習指導。比如,針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在《開滿鮮花的小路》這一課文時,第一個環節我們可以讓學生先對整篇課文進行一個通讀,讓學生將課文的每一個自然段都標出來,每段話的末尾標出來,告訴學生這是一個自然段的結束。第二個環節老師可以讓學生將課文中不認識的字圈出來,如果可以利用自己的方式認識生字更好,如果不能則可以將生字帶到課堂上問老師,隨后第三個環節是對這些生字進行拼音的標注,第四個環節就是可以對課后的生字進行組詞。
而對于中年級的學生來說,低年級的方法顯然就不再適用了,老師就要做出一些改變,比如我們在學習四年級上冊的課文《走月亮》時,第一個環節的預習方式不變,依舊讓學生通過閱讀對學習內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第二個環節就可以讓學生對課文中的特殊修辭手法或者課文講述的內容利用話波浪線或者打問號的方式進行標注,在這一時期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借助一些工具來輔助完成預習任務,通過查字典的方式,或者練習上下文的內容對一些字詞進行理解。而對于高年級的學生,預習任務的重點就要放在對課文的通讀,對關鍵字詞的理解,對課文事情發展過程以及提出問題這四個方面上,對課文的通讀就是要求學生能夠有感情的,流暢的對課文進行閱讀;對關鍵字詞的理解就是要求學生能夠在文章中找到作者使用的一些關鍵字詞,并利用各種形式查閱和理解他們代表的意思;對課文事情發展的過程理解,則是要求學生對課文發展的順序以及從哪些方面進行了怎樣的描寫進行了解;最后對于提出問題方面則要求學生對文章中難懂的地方進行標記,從而可以帶到課堂上問老師。
提高學生的語文預習效率,需要教師結合課程特點探究恰當的策略。首先,預習需要正確的方法指導,教師可以根據課文類型向學生提供相應的指導,以問題的形式促使學生深入課文,加深理解;第二,預習的成果需要教師的鑒定,一定的檢查機制能夠敦促學生認真完成預習工作;最后,借預習階段,學生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將課文延伸至生活中,提高對所學的應用力度,做到學有所用。良好的預習策略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課堂效率,提升其語文學習興趣,為其終身發展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