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益明
(重慶市北碚區文星小學 重慶 北碚 400700)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我國基礎教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并呈現出較好的效果。語文是小學階段的重要課程,將核心素養融入到了其中。它要求教師具有優秀的教學技能和較高的教學水平,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努力創造高效課堂,促進了我國教育的發展,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
核心素養是一個人發展過程中的逐漸培養形成的,包括一個人的思想品德、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他人的態度和對事物的看法。語文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有機會通過學習語文知識,形成對善惡的正確認識,獲得一定的文學素養,學會與人相處交流。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是讓學生體驗文字之美,運用讀寫能力,學會正確解決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在小學階段,提高學生基本閱讀理解能力對他們的長遠發展非常重要,要保證學生對課程的充滿興趣和熱情。下面我們將通過具體的實踐課程,詳細了解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1]。
2.1 轉變教學觀念,加強課堂互動。在對小學生進行語文教學時,要想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首先要轉變教學觀念。由于我國的現代教育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成績,教師是學生的領導者,形成了枯燥而簡單的教育體系,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無法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對此,教師應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掌握課堂,營造良好的師生互動環境,也要引導學生用心思考,學會運用積累的知識,與老師交流,創造知識的“火花”。此外,我們鼓勵學生學會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師作為傾聽者要尊重學生的聲音,在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學生的優點,學會欣賞學生,鼓勵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意見,促進師生之間的友誼,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例如,當老師在教《背影》這一課時,可以讓學生提前預習、閱讀和理解課文,總結課文的要點,把課文的主要思想進行整理。在課堂上,要求教師充當引導者,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將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文章主要思想,邀請幾位學生上臺分享自己的想法,感悟課文中父與子的真情。這樣,學生不僅能更多地參與到閱讀學習中,還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精髓,進而提高他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2 創新教學方法,高效達成目標。教學方法的選擇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的高低,是實現教育目標的關鍵。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不同的課堂教學方法,從而實現教學方法的有效創新。對于一些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教會學生掌握漢字的基本結構,對漢字結構進行分類和系統化,學習理解詞語、句子和段落,學生應該學會將詞語組織成句子,句子練成段落,了解基本的語言技能和使用技巧。這樣做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文字的記憶,而且加深了對文字意義的使用和理解,為閱讀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此外,低年級的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教師應意識到養成的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性,這會影響他們的學習進程。因此,應根據學生需要,采用多種方法,對學生進行糾錯,保證識字、寫字、認字的準確性,促進學生良好學習技能的發展。讓學生發現學習的樂趣,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有效實現學習目標。
2.3 開展群文閱讀,加強整體感悟。與低年級學生相比,對高年級的語文教學需要學生對課本的進行整體的理解,不僅包括一篇文章的內容,還包括學生對整本書,整單元本的理解,包括文章的結構和主要思想。目前,不同版本的小學語文教材大都由單一結構組成,每一個單元都有明確的總體目標,往往表達一個特定的人文主題。為了提高學生的基本閱讀理解能力,教師采用群文閱讀的方式進行閱讀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探索感興趣的話題,通過連接不同的知識點,可以充分捕捉課文中的相關知識和信息,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教學第六冊第三單元課文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提前學習和閱讀,與同學交談或討論來充分了解對該單元的感受和態度,對文字的中心思想和整體結構進行了解,懂得作者想要傳達的更深層含義。學生還應該學習新的生字和詞語,準確、流暢、有感情地閱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最后得到結論:這一單元的課程是通過趣味性的故事,鼓勵學生正確看待問題,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寓言兩則》用兩個成語故事來教會學生道理,分別是亡羊補牢和南轅北轍。讓學生明白生活中出現問題要及時糾正錯誤,找到正確的方向。《驚弓之鳥》旨在提高學生觀察和邏輯思考的能力。《畫楊桃》教會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從多個方面看待事物。《想別人沒想到的》讓學生學會思考,明白怎樣的思考方式能夠比別人的想法更好,學會創新。因此,學生可以學到很多有助于發展健康人格的人生哲學[2]。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改革和教育質量不斷提高的背景下,我國小學教育要隨著時代的觀念的及時改變,以適應當前發展的需要,提高課堂效率,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還需要引入群文閱讀,以充分理解教材的整體思想。此外,創新教學方法可以充分調動了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鼓勵學生自主研究,以達到有效的教育目標,提高整體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