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琴
(新疆阿勒泰市阿葦灘鎮寄宿制學校 新疆 阿勒泰 836502)
隨著我國教育教學事業的不斷發展,新課程理念的影響不斷深入,素質教育改革轟轟烈烈地開展了起來,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打破傳統教育理念的制約和束縛,切實提升教學效果,成為廣大教師共同的追求。越來越多的新思想、新理論、新方法、新途徑被廣泛應用到了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但是宗旨卻是一致的,那就是“素質教育就是一種多元化的教育”。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多元化教學中有很多方面,主要體現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形式等環節,加大多元化教學方式的應用力度,也有助于對單一的教學模式進行打破,促使各項工作的多元化發展,實現學生的能力提升與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提升,實現初中生更高、更遠的發展。
為滿足不同學生學習需求,也需要結合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提升教學工作有效性,而且這種教學方法的應用,也能提高學生知識聯系生活的意識,這種方式能夠從生活的角度,促使學生形成有效的自己問題自己解決的學習習慣,并且能夠將所涉及到的生活知識引入到課堂當中,促使學生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多元化教學方法的應用價值,從以下幾方面呈現出來,第一,對提升學生語文綜合能力起到很大影響。多元化教學方式的應用,使得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回歸,教師可以將生活與教材聯系起來的方式,運用不同中的教學模式,提升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并且讓學生轉變以往只聽寫詞句、背誦文章的被動學習狀態,學生可以在多元化教學課堂中,更加自主地進行溝通和交流,促使課堂朝著更加自由的方向發展。此時,有利于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工作落實到位,實現學生的自我探究。[1]第二,多元化教學方式包括很多,主要有直觀演示法、情景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合作教學法、生活化教學法等等,這些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可以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往學生都是以固有的模式和方式進行知識的學習,缺乏良好的主動思考意識,而通過以學生為主題的教學方式,促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自己解決問題,不斷呈現出更加多元化的思維方式,提升學生語文學習的耐力和持久力。同時,初中語文教學包含很多方面的內容,加強與多種多樣方式的結合,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更多課本以外所接觸不到的知識內容,讓信息傳遞的相關內容更好滿足學生學習需求,推動教學工作的有效發展,促使語文教學培養出滿足未來人才需求的良好創新型人才。第三,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缺乏學生思考能力培養的現狀,未能有效將教學工作放在強化學生思想深度和綜合能力方面,在教學內容的教學過程中,主要以課本為主,通過不同角度對相關內容進行探索和思考,未能結合多樣化的教學內容和方式,對更加直觀的文章內容進行豐富,并且在引導學生不同角度分析文章的方面缺乏力度,這對推動課堂的高效化發展,以及將學生充分帶入到邏輯推理和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中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只有加大傳統教學方式改革,實現多元化方法的應用,推動教學內容豐富化發展至關重要,才能進一步提升學生對不同語文知識內容的了解。[1]第四,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加強多元化教學方式的應用,可以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傳統課堂教學主要以教師為中心,向學生灌輸和傳播相關理論知識,未能采用與學生之間進行互動教學和溝通交流的方式,提升課堂教學工作的有效性,進而使得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顯得過于枯燥和乏味。而通過多元化教學方法的應用,可以使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角色得到有效互換,教師不再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而是會通過與學生進行交流和互動的方式,燃起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讓學生在良好的教學氛圍當中,更好地與知識和內容產生共鳴,不斷提升教育教學工作的有效性。同時,初中語文知識內容豐富多樣,通過多元化教學方式的應用,也有助于教師借助圖片與聲音以及視頻的方式,強化學生對知識點的全面認知和了解。
2.1 強化教學氛圍的多元化。為了使學生的多元化能力得到培養和提高,營造多元化教學氛圍,促進學生在有效的教學環境中,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打破以往的固定學習模式。并且讓學生的學習過程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從而提升學生吸收學習內容和知識養分的能力。比如,以《大自然的語言》教學為例,在教授本課內容知識時,就可以營造多元化的教學氛圍,為課堂教學創設多種情境,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學生收聽音頻的方式,引導他們通過聲音有效地探索大自然中的相關語言,接著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的方式,充分將大自然的語言與視頻內容相結合,將大自然中的各種自然現象形象生動地展現在學生眼前……從而全面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認知與理解,同時讓學生在觀看圖片、聽取自然界聲音,以及與視頻相結合的教學過程中,學習效率得到不斷提升,更加準確把握文章中有關描寫大自然語言的知識和內容。[2]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可以利用視頻或科普短篇的方式,為學生提供自然界中潮汐漲退、花開過程等相關知識,促使學生在有效的教學氛圍中,讀懂大自然的語言這篇文章的含義,從而提升教學工作的有效性。[2]
2.2 實現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在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加強語文分層教學和合作探究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實現教學方式的多樣化,不斷轉移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注意力,讓學生在學習課堂中保持注意力的穩定性,這樣才能更快并且深入的了解所學知識。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一般可以從設置情境、合作探究、主動表達等教學方式方面出發,使學生課堂學習的主動性不斷提升。例如,教師在教學《沁園春·雪》相關知識,首先教師可以通過設置情境的方式,將毛主席在風雪飄飄的北國憑欄觀望的情景,通過多媒體視頻生動的體現出來。其次,引導學生結合課文知識,對詩人想表達怎樣的情感進行有效的分析和思考,并且在思考的過程中可以合作學習探究的方式,感受詩人的那種情懷。進而讓學生在有效的教學情境中,進一步感受相關語言和知識的內涵,不斷將自身的感受與情景相融合。[3]最后,為增強學生語文學習中主動表達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對小組所討論到的結果和結論進行有效闡述,進而有效拓寬學生在語文學習當中的思維,并且能夠集中學生學習課堂注意力,保持學生課堂學習的穩定性。
2.3 創造教學內容的豐富化。為實踐初中語文教學內容的豐富化發展,需要在多元化教學方式的應用過程中,結合生活化的教學特征,為學生多多豐富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語文知識和內容,進而通過聯系生活實踐的方式,加強學生語文學習情感的培養,促使學生能夠在有效的生活化教學知識和素材中,了解更多與語文教育內容有關的情感教育素材,提升學生善于發現和總結的能力,強化學生對其中所蘊含的知識點和內容的了解。例如,教師在教學《鄉愁》相關課文內容時,課文的主要目的是對故鄉思念之情進行有效的表達和闡述。在創設教學內容豐富化的教學過程中,采用將生活素材引入課堂教學當中的方式,不斷將鄉愁比作船票、郵票等生活素材,與這篇課文當中的相關內容相結合,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將文章中鄉愁比作海峽的畫面與生活畫面相融合的方式,更好地了解文章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促使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思考能力都得到增強。[4]另外,為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交流能力,也可以讓學生思考是否體會過思念一個人或地區的感受,促使學生更好的將思想與文章內容產生共鳴,了解文章當中所蘊含深深的故鄉思念情感。
在加強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培養,以及合理推動初中語文教學工作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充分結合培養學生良好人格的教學原則,加強多樣化教學方式的應用,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增強學生知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