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勝利 廉梅 崔春華 劉昌鑫
筆者根據在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對10家化工企業進行安全現狀分析與安全管理提升的項目經驗,總結提出10家企業當前面臨的安全管理問題,以及提升舉措,以期為同類企業提供借鑒。
近年來,我國化工事故多發頻發,化工安全形勢嚴峻成為無法忽視的安全難題。筆者長期致力于化工企業安全現狀分析與安全管理水平提升,本文結合自己在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10家化工企業的實踐,總結這10家企業安全管理的現狀、問題,并分析及提出安全管理提升工作的主要舉措。
筆者將這10家化工企業分為兩類:一類是園區內企業,一類為園區外企業。10家企業中,9家為老化工企業改制升級單位,1家為上市企業,總體涵蓋了現有化工企業的基本情況。10家企業均設立了安委會和安環管理部門,車間配備了安全員,取得了危險化學品登記證和安全生產許可證,通過了三級安全標準化認證,按要求建立了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體系。
項目組以10家化工企業作為整體對象進行現狀評估,將企業系統分為不同類型評估對象,采用系統安全評估的方法,通過利用風險指數分析法、層次分析法,確定以安全管理體系建設作為管理提升方法,全方位解決企業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各企業的具體評估分析,指出企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11個方面。
一是企業安全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企業高層安全意識較過去大有提高,但企業高層對于基層的安全管理參與度不足;企業的職責劃分存在“直線職責”和“屬地職責”未能有效落實的問題;缺少多角度有效的雙向溝通,影響問題的解決效率;企業全員參與安全管理的氛圍不足;崗位責任制內容不夠量化、細化,缺乏指導性;企業缺少對于安全目標、指標的過程性管控。
二是企業管理制度執行力度不足。安全標準化的考核都是模塊化、制式的;缺少對安全管理的規范及糾偏,特別是對承包商管理、工藝設備變更管理的管控。對于特殊高危作業的執行標準較低。
三是企業全員的風險意識不足。隱患排查標準不清楚,隱患排查表不夠詳實,或者眼皮底下的隱患看不到;隱患排查過程走過場;隱患整改責任部門原因分析不徹底,不能整治根源性問題。
四是安全技術管控水平不能滿足安全管理要求。企業不能通過“預知性保養”“全生命周期的管控”“啟動前的安全檢查”等方式進行設備管理。另外,重大危險源及重大危險工藝的管控水平欠缺,主要體現在“安全保護層”措施的有效實施及管理欠缺,同時缺少必要專業工具的應用。
五是變更管理缺失。企業忽視工藝、設備變更對裝置安全生產的影響;人員流失嚴重且無有效人員變更管控,導致高風險工作崗位出現人員離崗后,不能及時補充符合要求的人員。
六是安全檢查覆蓋面存在缺失。企業安全檢查不徹底、不全面,專家安全檢查或自主綜合性安全檢查主要側重于現場管理方面,忽略安全管理資料、安全記錄的檢查;企業安全檢查不閉環。
七是企業安全管理未依法履行合規義務。企業未把加強合規管理作為企業主要負責人履行安全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的重要內容,未建立全員合規責任制,未明確管理人員和各崗位員工的合規責任并督促有效落實。未嚴格依照法律法規等規定對企業和員工行為進行客觀評價和處理等。
八是應急管理體系不完善。企業與周邊企業和地方政府的應急預案銜接不好,企業應急管理機構及人員配置、應急救援隊伍建設亟需規范,應急救援裝備、物資、器材、設施配備和維護未按計劃執行;消防系統運行維護能力不足,消防應急培訓不夠;應急預案的培訓和演練與生產實際脫節;亟需建立符合企業實際的應急管理體系。
九是安全教育培訓不到位。安全培訓師資力量欠缺,受訓人員接受能力參差不齊,培訓效果差;專業標準掌握不到位,應對專業檢查出現問題較難整改。
十是班組建設不規范,基層和基礎管理不扎實。主要是生產工作與安全工作的銜接不到位;班組長能力不高,管理方式不多,缺少班組建設規范;班組安全活動及班組培訓效果開展質量不高。
十一是企業安全文化建設不到位。10家化工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水平不高,不能支撐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
針對各企業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圍繞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風險管控,應急體系建設等方面,理清思路,把握脈搏,實施精準施策。
第一,動員發動。召集10家化工企業召開安全生產管理提升工作動員部署暨培訓會,明確進度安排、工作要求等內容。
第二,座談調研。組織開展企業調研工作,對企業現狀進行認真分析,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明確具體管理提升內容和標準,對提升計劃進行論證,提出實施意見。
第三,開展專項培訓和隱患排查。對企業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進行培訓指導,掌握安全管理提升工作要領。針對各生產經營單位現狀,進行一對一幫扶。
第四,對標國內先進企業交流學習。參觀生產現場,同先進企業安全管理人員座談交流等,在此基礎上做好先進企業安全管理經驗的消納。
第五,做好安全管理理念嫁接,本土化世界先進企業的安全管理思路和做法。注入新的安全管理理念,拓展企業安全管理人員管理思路,促使企業自我安全管理提升。
第六,強化基層基礎建設。指導企業開展安全文化建設,幫助實施班組安全建設規范,扎實推進企業實現安全管理長效機制。
第七,加強整改落實。督促落實隱患整改措施,著力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建立相關長效機制。
根據安全管理提升項目要求,各企業緊扣方案要求,結合企業實際,大力開展安全管理提升的10個專題工作,實施情況及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10個方面。
一是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是“一把手”工程,貫徹落實法律法規要求,積極參與安全會議、隱患排查、安全培訓、領導帶班等工作。二是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將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層層分解,落實到企業各部門、各車間,由各車間負責人與車間每名職工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從而保證人人管安全、人人保安全。三是形成可視化的管理層承諾,讓基層感受到管理層對安全的重視,制定了企業安全理念、十大高危作業安全禁令。
按照“雙重預防”體系標準,對劃分的風險點危險源進行危害辨識,利用風險矩陣法進行風險評估,制定改進建議措施。風險分析延伸到裝置的安全生命周期,強調生命周期系統性、全面性的風險管理;將風險管理生命周期中對變更管理(MOC)的管控全面穿插于企業的安全管理過程中。
針對企業“雙重預防”體系建設中的危險源辨識,確保崗位一線員工全部參與辨識;按照企業制定的隱患排查計劃定頻次、定標準開展;對排查出的隱患實現閉環管理;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措施鼓勵全員隱患排查;針對發現的典型隱患實施獎勵,鼓勵員工上報事故及未遂事故,并予以獎勵;同時針對瞞報、謊報隱患情況進行嚴厲處罰。
企業圍繞安全標準化建設要求,建立、實施以技術負責人為核心的安全技術管理制度,分級落實安全技術管理責任制。主要做到:第一,加強現場管理。如杜絕作業現場設備設施跑、冒、滴、漏現象;現場無異味,泄漏修復與檢測(LADR)工作落到了實處;作業現場器具定置化規范,所有消防器材、配電柜、物料擺放區等都嚴格執行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6S管理。第二,管控開車風險。如開車風險需對每個要素逐一進行確認簽字,各負其責,保證開車的一次成功。第三,管理非常規作業。如通過工作危害因素分析、安全措施落實、現場審批、作業監督、完工驗收等實現危險作業全過程管理,嚴格控制風險。第四,危險能量上鎖管理。對涉及危險能量的作業,如電、閥門等開關實施上鎖,確保能量無法意外釋放。第五,加強變更管理。修訂變更管理制度,完善變更流程,規范變更程序等。第六,嚴格執行作業許可制度。落實特殊作業管理制度、檢維修管理制度,明確相關作業票辦理、審核、審批人員職責。第七,著重承包商管理。采用大監理,小業主的管理模式,依托團隊協助企業進行施工期間的現場管理。
企業按照現有部門職能,將適用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分配到各部門,由專人對相關條文進行識別、評審,最終由安全部門匯總。在識別和評審法律法規標準規范條文的同時,對企業的管理制度、責任制、操作規程等進行評審、修訂,確保企業的各項文件有效,各項管理制度時時處在動態更新狀態并及時組織培訓,不斷提高全員的安全認知水平,確保生產經營活動各環節符合法規標準要求。
開展多種培訓形式,注重培訓效果。如班組日常安全教育,交接班5min安全分享;開展安全管理制度的學習與考試、知識競賽等活動;組織作業許可批準人、監護人、兼職應急救援隊伍等專項安全技能培訓,主要負責人公開課,班組長安全理念、技能系列培訓等;大力推行全員安全講師制度,讓一部分人成為企業安全制度的執行“專家”,讓每位員工得到成長。
安全績效考核管理主要從目視化指標、持續改善、系統提升3個方面,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對安全指標進行優化及完善,特別是將結果性指標細化,增加過程性的安全指標。
實行安全獎勵基金制,制定企業的績效考核標準,逐級落實考核,將安全、環保全部納入標準,績效考核直接與部門和個人的工資掛鉤。
車間建立考核獎懲機制,每月評比優秀班組,調動班組成員的積極性;每月組織開展HSE安全活動學習;開展班前安全培訓學習,制定培訓計劃,安排專人講解。落實交接班制,開展接班后安全提問活動;舉行崗位互換活動;開展“我是代班長”活動;加強生產現場安全管理。
一是針對企業內部存在危險的崗位、設備等,制定“一單一案”“一罐一案”。二是開展“五分鐘微技能”訓練,加強人員對消防器材使用、空氣呼吸器佩戴等應急性設施的操作培訓。三是設立微型消防站,應急救援柜,并定期對其中物資進行檢查。四是定期進行滅火器、消防栓等消防應急物資檢查。
一是在廠內明顯位置設宣傳欄向全員公示安全理念。二是落實風險研判和安全承諾制度,建立風險研判與承諾公告群,并將相關信息在LED屏上公示。三是營造安全氛圍,管廊標語結合企業安全文化內容進行修改、更新。四是建立“企業內部道路車讓人,裝置內上下樓梯必須扶扶手”等安全行為規范。五是形成可視化的管理層承諾,開展管理層“有感領導”的“五個一”活動(即主動做一次安全觀察與溝通;全面做一次分管屬地的安全隱患排查;進行一次高危作業核查;進行一次事故案例或未遂事件分析;當一次安全培訓師或做一次安全培訓),制定十大高危作業安全禁令等。
企業安全管理體系的建設主要從管理承諾、合規性評價、變更管理、危害識別和風險管理、人力資源、采購和承包商、運行控制、維修和檢查、應急準備和應急預案、目標和績效分析等10方面進行,實現對工作的風險控制,最大程度將風險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本次對張店區10家化工企業進行安全現狀分析與安全管理提升項目,存在個別企業領導不重視,機構變更、安全管理人員變動不規范的問題,出現了個別企業安全管理體系建設不扎實的現象。這也提醒項目組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大企業主體責任落實力度,完善安全管理提升思路,把理念方法與企業的實際深度融合,更好地服務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