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英
絲綢之路戰略背景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發展的瓶頸
張曉英
(廣東醫科大學 體育教學部,廣東 東莞 523808)
民族傳統體育產業是社會分工細化的產物,是人類思想解放和市場經濟發展的產物。當前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產業面臨思想陳舊,觀念滯后、運行機制不合理,沒有形成完整的運行管理模式與管理體制,缺乏規范性操作的等諸多問題。絲綢之路國家戰略背景下要解決這些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延生發展的瓶頸,必須實現產業升級,發展民族體育傳統體育產業的技術手段,優化傳統體育文化產業結構,擴大內需,實施人才戰略,實現技術發展帶動戰略。
民族傳統體育;體育文化;體育產業;研究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作為一種社會產品具有深刻的社會屬性,民族傳統體育產業消費需與社會經濟增長、社會成員文化水平相適應,同社會文化氛圍、價值取向和制度相關聯,由低級向高級發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是伴隨政治經濟發展到一定意識形態現象,是從屬于物質發展的一種精神現象,伴隨著人類對內在的精神實質和自我生命質量的追求,是經驗與科學相結合、民族與世界相統一的。民族傳統產業只有邁出專業與社會相借鑒、民族與法制相匹配等多方面的步伐,才能夠體現它在人類社會中的重要地位和價值。2013年9月及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先后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目標,旨在通過絲綢之路合作平臺,主動發展中國與沿線國家經濟文化交流關系;2014年10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 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以推動體育產業成為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將體育產業發展與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結合起來,實現二者的互融互通,不僅有利于絲路沿線體育產業的區域整合和國際合作與交流。而且有利于絲路經濟帶經濟結構的優化。我國絲路沿線體育產業依托豐富的人文及自然資源,將體育賽事和休閑旅游業有效結合發展,開發了一系列登山遠足、攀巖、洞穴探險、生存訓練、騎馬、自駕車漂流、垂釣、游泳、劃船等旅游項目。“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開啟,必然帶動第三產業的發展。因此,考察絲路沿線體育產業發展的基本情況,探尋西部地區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延伸的瓶頸問題,進而提出相應的應對策略,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目前從社會觀念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作為一個產業的概念,還沒有在人們的頭腦中形成基本觀念。觀念滯后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民族體育文化的產業的發展還受制于市場經濟的發展;二是民族傳統體育不能也不應該產業化和市場化;三是民族傳統體育產業也受制于競技體育的發展,區域競技體育產業的水平制約著第三產業的發展。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將在新經濟環境中運行,而且經濟環境要求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從業人員具備體育產業市場的開拓能力與對市場發展的辨別能力。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的發展受控于政府的經濟調控。由于各項管理制度和開發與運營沒有建立比較完備的機制。目前,在分配制度上普遍存在著平均主義,在人事制度上沒有形成流動機制和淘汰機制。[1]員工素質相對較低,管理不規范。在經濟投資上有的不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投資決策上主觀臆斷,沒有從市場的需求出發,沒有考慮周到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的可持續行發展。思想觀念、市場意識、競爭意識薄弱、缺乏危機感。
目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運行主要靠政府的宏觀調控,但是在操作的過程中,宏觀管理的機構不明確,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的行業管理缺乏明確的機構;其實在傳統體育文化產業管理的過程中,權限管理相對太集中,限制著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的資金支配權,導致資金流失和短缺,使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發展出現蕭條現象。另外,體育中介的運行機制管理制度還沒有完善,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的市場混亂、無序,體育經營者和消費者的權益沒有大賽得到合理、合法的保障。
投資渠道不暢通,主要表現在行業限制過多,市場壁壘太高,非國有資本進入渠道不暢通。同時由于市場管理混亂,投資者對資本回報率的預算的不確定性因素增加,也影響了投資者的投資信心。另外,由于體育企業可行融資的渠道太少,企業由于規模小,市場不穩定,從商業銀行獲得資金以及通過上市獲得資金可能性不大,使現有的國有體育企業很難從這兩個渠道獲得融資。[2]風險投資盡管是投資高成長性企業的專項投資,雖然體育企業具有高成長性,但目前國內的風險投資機構,不僅數量少,而且主要是做政策性投資,投資的企業主要是政府扶持的高科技企業,體育企業要想獲得這樣的機構融資,同樣可能性不大[3,4],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的持續發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體育產業作為推動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它具有相對較低的成本、高附加值的行業特質,往往能夠給經營者帶來巨大的商機和高利潤的回報。[6]民族傳統體育產業作為體育產業的一個重要的分支,同樣遵循這個規律。運用科學技術來帶動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的發展,既在情理之中,而又必須主動把握發展動向。發展民族傳統體育產業,應加快采用科學技術成果的應運,進一步提高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的科技含量,促使其不斷的發展壯大,迅速成為一個地區的主導產業。[6]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的發展,必須充分挖掘和發揮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豐富多樣的優勢,實現產業升級,合理運用技術手段發展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科學技術能是發展新文化,開發民族體育文化資源、發展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的有利武器。
針對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發展的缺失,探討實現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發展與本地區文明進程協調發展意義非凡。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發展與本地區民族地區文明互動發展的有限平衡,既反映了理想社會的價值理念,又根植于當代中國的現實之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民族傳統體育產業文化價值的實現往往以其經濟價值的實現為前提,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的文化價值與經濟價值,在滿足人全面發展的需要和獲得經濟利益方面具有統一性和一致性,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的文化價值需要在消費中得到體現,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的文化價值的實現往往是以商品的經濟價值的實現為前提的。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的文化價值與經濟價值的有限平衡體現在彼此的制約,形成相牽制狀態遏制其負面的影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的確立,為實現民族體育文化產業的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有限平衡關系提供了適宜的保障。
體育產業是后工業化時代的主導產業之一,屬于第三產業。體育產業結構的調整,能得到國家產業政策的扶持,包括投資融資的優惠政策。另一方面,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初具雛形,對體育經濟的宏觀影響不是太大。其次,隨著國家對旅游開發的進一步發展,刺激體育民族體育產業的有利發展。優化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結構,整合資源,促進體育旅游產業發展,能夠帶來可觀的收入。最后,民族體育產業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需要更多懂得體育營銷和體育管理的專業技術人員,人才是發展的關鍵。通過開發娛樂消閑度假的模式,提高體育服務業,刺激體育消費,進一步升級體育文化產業的消費品味 。消費結構和產業結構調,關鍵是要有發現和把握機遇的能力。[7]
民族傳統體育產業要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方面表現出明顯的績效。首先,借助我國體育用品業整體的規模效益,應用產業政策引導名牌企業、大企業組建產業集團,同時推進名牌戰略,扶持民族企業的名牌產品,提高我國民族體育用品企業與國外同類企業的競爭。[8]政府主管體育產業部門,一定把握市場的發展動向,提供準確的信息,制訂規范的管理與服務標準,擴大內需,拉升經濟增長。民族傳統體育產業要抓好當前中心工作所提供的機遇,首先就要做到先有作為,只有讓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在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方面表現出明顯的績效,才能真正吸引到資金、技術和人才,才能讓政府給予明確的優惠政策。[8]
在狠抓發展民族體育的基礎工程建設上,要努力實施人才戰略,實施精品戰略。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的發展既要通曉民族傳統體育業務,又善于經營管理的復合型人才。[6]在實施民族體育產業的實踐過程中,憑借知識進行創新,不僅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動力,也將成為社會文明進步的新風尚。[9]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發展應重點實施精品戰略,用高質量、高水準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品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不僅是一個重大的現實問題,而且是事關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的前景。
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不久的將來,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必將成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也將日益顯示出它在豐富人民群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所以,加大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發展地改革思路,豐富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發展的內容,實現產業升級,發展技術手段,實施民族地區文明進程的互動,優化傳統體育文化產業結構,擴大內需,實施人才戰略和精品戰略。對于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的發展起很大的推動作用,也有利于突破發展思路,促進將來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的發展走向繁榮爭艷。
[1]孫詩雨,高峰,雷鳴.天津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及問題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3(30): 183-185.
[2]于阿麗,楊德敏.新世紀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現代企業教育,2007(4):26-27
[3]張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中國體育產業化發展初探[J].三峽大學學報,2007(3) 111-113.
[4]龍建.新中國體育經濟的發展路徑:基于投融資的視角[J].改革與戰略,2010(7):25.
[5]侯曉麗,吳昊,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推進陜南精準扶貧[J].新西部(理論版),2016(23):37-39.
[6]李東鐵.文化全球化與民族國家[D].中央民族大學,2003.
[7]鮑明曉.我國體育產業的形成和發展[J].體育科研,2005(6):1-12.
[8]互聯網文檔資.體育俱樂部與體育產業[EB/OL].(http://www.docin.com/p-279808122.html).
[9]巴俊宇.繼往開來話人才[J].人力資源,2011(3):12-15.
The Bottleneck of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Indust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Silk Road Initiative
ZHANG Xiaoying
(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 Dongguan 523808, Guangdong, China)
張曉英(1974—),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體育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