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國培 泉州市實驗小學
近年來,國家有關教育部門對如何減輕我國小學生校外課業負擔,多次出臺了很多政策文件,全國各地也積極開展作業減負政策的相關指導工作,進一步強化校外教育培訓作業管理的政策指導,且已經取得了一定的實際成效。但是對于小學生課外作業負擔程度過重、教育過程功利化的這個問題依然沒有真正得到根本性的解決,甚至部分地區出現越減越重的情況。
2021年教育部出臺雙減政策。“雙減”教育政策的出臺對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教育路線方針、落實德育立校,以德為先樹身育人的根本任務,尤其是對于全面提高高等學校德育教學質量,依法管理校外培訓機構,促進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據有關部門數據綜合分析結果顯示,義務教育各個教學階段,在校生的課業負擔越來越重,不僅影響了學生心理健康的成長,也影響了學校教育事業和諧有序發展。雖然以前教育部門也出臺過各種減負的文件,但學校、家庭“唯分數”“唯升學”的觀念沒有完全扭轉,“校內減負,校外增加”的現象十分突出,總以為作業少了,學習成績就會下降,就會影響考試升學。許多家長不顧學生的感受,生拉硬拽送孩子到校外培訓機構加強培訓。而今年出臺的“雙減”政策,勢必將從源頭上對學生作業負擔和家長校外培訓負擔進行阻斷,這將是我國教育戰略的重大轉折點。從國家創新驅動人才培養的戰略角度看,面對不變而確定的未來,通過創新減輕廣大學生生活課業負擔,讓廣大學生自由健康全面自主發展,為教育焦慮降溫,將是全社會更加期待的目標。
肺活量是指在沒有時間限制的情況下最大吸氣后可以呼出最大體積的空氣量。這是人體呼吸功能的簡單指標。2011年至2020年的10年間,我國連續開展了五次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調查。我國各年齡組城市漢族男孩、農村漢族男孩、城市漢族女孩和農村漢族女孩的平均肺活量分別為268.92 mL和242.73 mL,分別下降了327.02 mL、302.75毫升。其中,城市漢族女孩各年齡組平均肺活量下降幅度最大,農村漢族男孩下降最少。另外,在同一調查年,中國城市地區各年齡段漢族男孩的平均肺活量均高于農村同齡漢族男孩,女孩也呈現出同樣的趨勢。從我國7至18歲中小學生的平均肺活量來看,他們的肺活量在過去10年里一直在下降,無論他們是城市漢族男孩還是女孩,還是農村漢族男孩或女孩。2020年學生健康調查發現了一個上升的轉折點,但從過去的縱向比較來看,下降的趨勢和規模依然存在。
速度的素質是指人體在短時間內完成特定活動的能力。在我國,2011年至2020年各年齡段城市漢族女孩平均用時最長,農村漢族男孩最短,并且在同一個調查年份,城市地區各年齡段漢族男孩平均用時普遍短于農村同齡漢族男孩,而女孩也有同樣的表現。從7-18歲中小學生50米測試的用時來看,無論是漢族城市的男生還是女生,還是漢族農村的男生或女生,整體的平均時間都是在增加的,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國中小學生的速度素質在下降。
爆發力是指人體以最快的速度移動設備(或人體本身)的能力。為了調查學生爆發力的質量,我們使用了全國學生健康調查來測試學生的站立距離。中國各年齡段男子的平均跳遠距離普遍較短。這也從另一個維度反映了中小學生爆發性素質持續下降的現實。其中,2011-2020年,漢族地區各年齡段女生平均縱跳距離下降幅度最大,漢族地區男生平均縱跳距離下降幅度最小。而且,在同一調查年,中國城市漢族男孩各年齡組的平均垂直跳躍距離普遍長于農村同齡漢族男孩。
耐力素質是指機體維持一定強度負荷或一定時期運動質量的能力。在全國學生健康調查中,主要針對7-12歲的學生進行了50米×8的往返測試,針對13-18歲的學生增加了1000米,為調查學生的耐力素質,我查閱了這些測試結果,研究數據來自13-18 歲男孩和女孩的 800 米跑步時間,2011年至2020年,中國城鄉各漢族年齡組的平均耐力跑數均呈長跑趨勢。這些數據從另一個方面反映了中小學生耐力下降的現實。其中,2011-2020年,農村各年齡段漢族女孩平均耐力跑時間增幅最大,城市漢族男孩平均耐力跑時間增幅最小。此外,在同一調查年,中國各年齡段漢族男孩的平均長跑時間普遍長于農村同齡漢族男孩,女孩的相關數據也是相同的。
對于現在的小學生來說,要盡快養成健康的心理體質,就要不斷地幫助他們盡快形成一套專業的保健理論,讓他們學會如何呵護自己的健康。早年,受我國現行傳統教育教學體制的限制,即使大力推行傳統的仁愛修身教育,在沉重的教育教學壓力下,教師也不能對小學心理健康投入過多的精神關注。要讓小學生盡快形成健康的心理體質,就要不斷增強自身的身體保健意識,合理控制飲食,加強鍛煉。
以往的健康教育活動中,教師對小學生的健康控制主要局限于“不吃零食”“多運動”等各個口語教學層面,膚淺的健康管理無法快速培養健康意識,小學生會誤認為“吃多了也沒關系”,甚至有人認為教師的健康控制過于嚴格。教師應更加注重充分結合自己已有的科學理論知識,根據這些科學知識內容制定出幫助小學生快速形成健康養生知識的方法。作為小學班級的健康管理者,教師應該安排一些科學知識資源的引入,幫助小學生在普遍肥胖、食欲增加、飲食不健康的情況下,快速形成健康知識。在相應的小學班級健康管理與保健環節,教師可以定期為小學生播放保健視頻,讓小學生形成一些相應的科學概念的健康意識,如學生肥胖率、小學生身體健康等方面,教師也需要積極改變以往宣揚健康教育的教學方法,從了解學生的體質特征入手,讓他們充分認識運用科學健康知識的重要性。
體能素質鍛煉水平決定了綜合學生未來的體育運動綜合能力,但在一次我校已組織開展的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監測檢查活動中,根據已有并給出的相關數據及學生們的相關健康調查活動記錄,學生的初中綜合小學體能教育素質水平發展不甚樂觀,大部分小學生的整體活動體能素質水平仍然呈現下降趨勢,在未從學生口中得知即將開始組織學生開展某項綜合體育運動體能訓練活動,或準備參加某項體育運動技能水平測試時,學生的綜合體能素質表現更多地比較傾向于“逃避”。在一次學生相關的初中綜合教育體能訓練中,不少初中綜合小學學生發現整體體能配合體育活動組織積極性相對較低、活動整體配合適應能力差,整體初中綜合小學體育學生體能綜合素質表現水平技能表現差強人意。在對初中綜合小學學生健康群體組織進行的一次學生整體綜合體質健康觀測技能檢查實驗活動中,能夠準確性地發現與“小胖墩”目標遙相呼應對立的初中綜合小學學生健康狀況群體“瘦小孩”,相較于“小胖墩”,其中還仍然存在部分初中綜合小學學生自身體能綜合素質水平表現技能水平相對較差、部分綜合小學學生發育不良等多種綜合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特征。
要盡快徹底改變廣大在校學生的戶外文化體質教育鍛煉匱乏現狀,就必須從當下的廣大在校學生戶外體質鍛煉特點以及需求實際出發,結合外在文化教育課程教學實踐環境,為廣大在校學生自身成長創造更多的戶外體質鍛煉以及健身活動機會。學校體育教師學校應積極探索改變傳統學校體育學科教學活動中對高等學校戶外文化素質教育教學課程的過于過度重視或者偏重,將目前學校現有一定量的戶外文化教育課程教學資源合理分配利用提供給在校學生開展體育與其他各類戶外活動,培養廣大在校學生的自身戶外運動知識愛好者和興趣,增強其自身戶外運動知識綜合應用能力。增加小學體育技能課程投入開展實用手段,提升小學學生綜合體能鍛煉水平。
在我們的綜合教育和體質評價中,學生運動適應能力的評價是第三重要的評價指標項。通過將現有的體育監測數據與具體的監測結果報告相結合,來測量我校學生是否具有較強、綜合的體育適應能力。但這并不是監控學生健康的唯一重要性。要想提高學生的綜合體力,就要從環境到學生的教學方法入手,實現教育由內到外的轉變。為了提高學生的體能,教育者需要學會“開箱即用”,拓展學生體能訓練,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體育參與意識。學生可以通過潛移默化的教育過程接受并提高他們的整體健康水平。教師可從自身的娛樂需求入手,設置不同形式的課間活動,鼓勵學生自覺參與體育運動。以傳統娛樂活動“鉆”為例。兩個學生交叉雙臂打一個“洞”,另一個學生一個一個地鉆。教師可以為游戲設置“附加系統”,鼓勵學生使用不同的姿勢和不同的提示進出“洞穴”。假設對學生沒有傷害,老師可以讓學生進入“洞穴”自由鍛煉,增加游戲難度。與以往“增加運動量、減少零食、多吃”的教學方式相比,在學生的娛樂環境中滲透到初中的體質提升策略,教師和學校根據當前的教育環境進行教育,有助于調整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
缺乏運動參與是中小學生體質虛弱的重要原因。從鼓勵中小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的角度來看,政府首先將提高中小學生的體能作為公共事務的重要內容,加強場地設施建設,讓他們有足夠的運動場地。同時,政府應繼續壯大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此外,政府還需要支持青少年體育組織的發展。從提高學校體育教學質量的角度,明確學校體育在提高中小學生體育教育中的作用和責任,立即建立教務管理指導責任制,發展體育教育的學校教育。此外,為加強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建設,要不斷增加學校體育經費,將學校體育經費納入政府年度教育預算進行保障。最后,為了激發體育教師的積極性,有必要完善體育教師的崗位評價和績效評價體系。同時,要加強體育教師專業技能的培養,提高體育教師的體育教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