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衛娟
(江蘇省南通田家炳中學,江蘇南通 226000)
核心素養教育是近年來新課程改革中備受關注的熱點話題,怎樣依托學科教學落實核心素養,推動學生全面發展是當前思想政治教學的重點[1]。為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質量,從根本上優化和改進教學策略,教師需要將核心素養作為根本目標,科學設計教學方法,適時調控教學行為,把核心素養和思想政治課程深度結合,為把學生培養成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堅實的基礎。
將核心素養和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有效結合起來,符合課程教學目標,能夠滿足當下德育教育的創新要求[2]。為提升核心素養和思想政治課程結合的效果,提升教學有效性,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正確把握以下原則。一是發展性原則。考慮到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中政治認同素養的特殊性,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應遵循并積極落實發展性原則,引導學生關注時政熱點與現實生活中的真實事件,使教學內容和社會發展保持一致。在這一原則的指導之下,教師可精心選擇社會焦點,并將其作為教學素材,借助小組互動與師生溝通的方式,分析事件涉及的課程知識,激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研究社會熱點的成因和合理的處理方法,提高學生的政治認同素養。二是全面性原則。考慮到法治意識與科學精神是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而這兩種素養又在教育體系中占據特殊地位,教師應堅持全面性原則。也就是說,除了關注三維目標的達成,還要重視知識的綜合性及深度問題的研究,鼓勵學生將彼此關聯的知識點整合起來進行研究與思考。教師應提高對綜合教學的重視程度,合理拓寬教學面,不斷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三是主體性原則。思想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公共參與素養,強調在學科教學中把握主體性原則,也就是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確立學生在課堂上的中心地位,指導學生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課程學習中,使學生認清自己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真正把自己當作社會的一員,并為社會的發展和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自主學習是學生獲取知識和夯實基礎的重要路徑,以學生自主參與為重要途徑,強調學生樹立主體意識和發揮主觀能動性[3]。自主學習是提高高中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能夠在消除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的同時,促使學生積極調整自身學習狀態,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營造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降低核心素養和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整合難度。教師應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充足的空間,鼓勵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制訂明確的學習目標,把握學習任務和學科之間的關聯性,靈活應用所學知識,降低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難度。例如,在教學“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引導學生自覺梳理教材中的知識點,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自主學習,并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在自學后討論交流:“中國夢的內涵是什么,要實現中國夢應該從哪些方面著手,我們在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中可以做哪些事情?”這樣倡導自主學習和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有利于學生積極思考、踴躍發言,從而在課程實踐中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提升思想政治教學的有效性。
要想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不斷發展,教師應明確培養學生理性精神的重要意義,重點訓練學生辯證思考的能力,鼓勵學生客觀、全面地思考與看待問題[4]。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合理利用爭議性問題,激勵學生立足正反兩個視角進行思考和探討,使其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學會更加客觀、全面地分析問題。在選擇議題時,教師既要考慮到問題的探究性,也要考慮到培養學生理性精神的條件。在這個過程中,開放性議題更契合教學要求,能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思考與探究空間。為了引導學生進行辯證與理性思考,教師可以從教材或課外資料中選擇議題。
比如,對目前的社會熱點和比較有爭議的文化現象——網絡小說,人們持有不同觀點。一些人認為網絡小說是娛樂消遣的重要方式,能夠陶冶情操、愉悅心情,應得到肯定;也有一些人認為網絡小說會浪費時間和精力,需要被抵制。針對這種有爭議的議題,教師應激勵學生進行理性思考,從不同方面進行研究,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理性精神。
學生的政治認同感是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目標。教師引導學生建立政治認同感,可以讓學生樹立“四個自信”,主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5]。為了順利達成教學目標,在課程實踐中,教師應堅持讓事實說話,選用時事資源,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在特定的情境體驗中真切感受國家的政治優勢、文化優勢等,形成政治認同感。比如,在教學經濟生活模塊的“實現社會保障”這一重點知識點時,教師可以選用當下精準扶貧政策落實的社會熱點,基于多樣化形式展現國家扶貧取得的成果,來引導學生探討和分析貧困人口減少以及國家一直重視扶貧工作的原因,從而使其得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共同富裕的結論,讓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增強政治認同感,主動擁護我黨的領導,感受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教師運用圖文并茂的情境教學模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取向,確保核心素養的教學效果。
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改革的一個突出亮點是建設活動型課程,簡單來說,就是在學科內容教學中用活動設計的方法推動課程內容的活動化[6]。為了促進課程改革和核心素養教育的落實,教師應把課程教學和現實生活聯系起來,通過顯示生活與課程內容的交融,鼓勵學生用教材知識解決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問題。為了促進學生在生活實踐和社會實踐中提高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選用有價值的案例。例如,在教學“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時,為了讓學生把所學內容和生活聯系起來,提升學生對本課主題的認識,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哪些現實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案例可以證明本課的主題觀點。這樣的思考能使學生結合生活和所學內容,通過多種途徑收集生活案例,驗證理論的正確性,從而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綜上所述,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教師應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目標,促進學生核心素養和思想道德素質的共同發展,牢牢把握新課程改革的正確方向。當然,教師需要深入把握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深入研究核心素養內涵及實踐方法,在提升自身專業素養的同時,為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