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明娜,李進文,孫亮亮
高校本科《體育科研論文與方法》課程是體育各專業重要的必修課程之一,其承擔著學生科研素養的養成、承擔著學生科研能力的提升等重要任務。但是,審視當前高校《體育科研論文與方法》課程開設過程中卻出現了系列問題。在雙一流課程建設背景下,如何發揮該課程的應有作用,如何提升課程的實際效果,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基于此,提出了高校本科《體育科研論文與方法》課程改革的選題研究,以下將對此進行詳細闡述分析。
根據選題內容情況,本文選取高校本科《體育科研論文與方法》課程改革作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針對高校本科《體育科研論文與方法》課程改革這一選題,收集與研究相關的文獻資料60余份,為本研究提供了理論參考。
1.2.2 訪談法
對六所普通高校體育院系負責人或相關教師進行訪談,了解《體育科研論文與方法》課程的開設及教學情況。
1.2.3 邏輯分析法
對現有的文獻資料及收集的信息進行綜合邏輯分析,并進行綜合處理,以得出相應的研究成果。
2.1.1 教材選用
在教材選用方面,六所高校都傾向于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以及人民體育出版社的教材。其中,較具代表性的教材有:普通高等教育 “ 十一五 ” 國家級規劃教材,鄭旗編寫的《體育科學研究方法》(人民體育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 “ 十二五 ” 國家級規劃教材,黃漢升編寫的《體育科學研究方法》;國家體育總局資助出版項目,張力為編寫的《體育科學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之所以集中選用以上教材,是在于目前高校在訂購教材時都普遍要求選用國家規劃教材,并且,在出版社方面也傾向于高等教育出版社和人民體育出版社。在自編教材方面,調研的六所高校都沒有自編教材,這是因為:一方面,自編教材出版費用較高,學校在相關的資助方面力度不夠;另一方面,自編教材的編寫需要耗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很多高校該課程的教學團隊尚未建立,所以,也很難編寫一本適合學校及學生特點的自編教材。
2.1.2 學分設置
《體育科研論文與方法》是高校本科體育各專業的必修課程,該課程直接關系到學生大學期間科研素養的形成、關系到學生工作后科研能力的發揮。但是,與該課程不相匹配的是:一般各個高校開設兩學分(34或32課時),也僅有少部分學校開設四學分。學分制影響下,很多高校為將學分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必然將壓縮各課程的學分,在高校體育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各技能實踐課程所占學分比例較大、各通識課程所占學分比例較大,《體育科研論文與方法》課程在很多高校都作為一門偏重于理論的課程,該課程開設的目的在于完成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其功利性和目的性較強,所以,也導致了其學分設置不可避免被壓縮。
2.1.3 授課學期
據調研,《體育科研論文與方法》課程授課學期一般都安排在第六或第七學期,即:本科大三下學期或大四上學期。在訪談中得知:之所以安排在這兩個學期是因為學生在大四將要做畢業論文設計,而本課程開設在學生做畢業論文設計前的一學期,或開設在做畢業論文設計時的學期,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在學習后或學習時,馬上進行畢業論文設計,以達到最佳的學習目的;另一方面,能夠引起學生的重視,在學習中或學習后,馬上需要進行相應的任務,學生必須要認真對待才能完成相應的工作。基于以上目的而將本課程開設在第六或第七學期,也無可厚非,對于完成學生畢業論文而言,確實能夠達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從培養學生的科研素養、促進學生的科研能力發揮方面,卻值得商榷:一方面,課程開設應該基于長期的目標展開,而并非是為了完成一項任務而特意設置在相應的時間段;另一方面,從課程性質而言,這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綜合性課程,如果能夠在第三或第四學期進行,能夠使學生有更長的時間和更多的機會來實踐,包括學校的大學生科研項目、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等,都能夠使學生得到進一步鍛煉。
2.1.4 教材內容
從教材內容分析,鄭旗編寫的《體育科學研究方法》中,涉及的內容主要有:體育科學的性質類型及發展趨勢、體育科研論文與方法論基礎、體育科學研究選題、研究設計、文獻研究、社會調查研究、實驗研究、量表編制與應用研究、運動技術與戰術研究、體育科學質的研究、論文的撰寫報告與評價、研究者的基本素養與規范[1]。黃漢生編寫的《體育科學研究方法》中,涉及的教學內容主要有:體育科學研究導論、體育科學研究選題、體育科學研究設計與計劃、文獻法、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資料的整理與分析、論文的撰寫與評價、研究者的科學素養[2]。張力為編寫的《體育科學研究方法》中,涉及的教學內容主要有:科學方法的基本特征、理論假說與實證檢驗、研究課題的規劃設計、選題規劃、抽樣方法、變量關系與變量控制、信度與效度、真實驗研究設計、準實驗研究設計、非實驗研究設計、現場調查研究設計、訪談調查研究設計、紙筆測驗研制方法、問卷調查研究設計等[3]。總體上講,三本教材教學內容都相對較多,特別是張力為編寫的教材難度較大、內容較多。
2.1.5 教學方式
對六所高校的本科《體育科研論文與方法》課程教學方式進行調研得出:在本課程教學中,教師采用講授法占絕大部分,而相關實踐運用及指導相對較少。之所以出現此原因在于:課程學習內容較多,并且本課程學時較少,為完成教學任務、跟上教學進度,不得不過多的采用理論講授。針對本課程的教學方式,在對學生學習狀況調研中也得出:大部分學生通過教師講授的知識學習,能夠掌握相應的理論內容,但是,在實際操作和應用過程中,就自身感受到難度較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學生能夠掌握體育科學研究選題、體育科學研究設計相關的理論知識,但是,在實際操作時學生的選題及研究設計就很難較好的完成相應工作。
2.2.1 研究選題寬泛而重復
對六所高校的部分學生畢業論文、大學生科研項目等選題調研發現,很多選題隨意性較強,選題內容空洞且研究范疇較大,例如:很多選題未形成以選題問題為導向的科研思維,典型的選題有 “ 校園足球運動開展探討 ” 、 “ 中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研究 ” 等。另外,現有的學生畢業論文、大學生科研項目選題重復較多,很多學生選題側重于某運動項目的開展現狀與對策研究,典型的選題有: “ XX市中學籃球運動開展的現狀與對策研究 ” 、 “ XX縣小學校園足球運動開展的現狀與對策研究 ” 等。從選題類型看,相關現狀與對策性的選題較多,而實驗性的選題、文獻綜述性的選題相對較少,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選題的重復。
2.2.2 研究方法運用不熟練
體育科研論文與方法是體育科學研究活動中,滿足既定目的所使用的手段、工具或途徑的總稱[4]。當前,我們的體育科研論文與方法的使用越來越綜合化,同時也越來越專業化,之所以這樣講是因為:一方面,我們對體育學中相關現象的闡釋,越來越突破了體育學單一學科的限制,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與相關理論進行研究體育現象;另一方面,對體育學中某體育現象的解析,越來越依靠較為獨特的研究方法與思路,進行專業化論證。體育學領域研究方法的使用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會呈現綜合化和專業化的發展趨向。但是,審視作為《體育科研論文與方法》課程重要實踐載體的畢業生論文、大學生科研項目的研究中發現:學生采用的研究方法使用較為單一,并且使用不當。學生對研究方法的把控能力不夠,由理論到實踐的過程中,很難實現各研究方法的融合使用;再者,對基本的研究方法使用方面還存在欠缺,以文獻資料法為例,學生在運用過程中綜合分析文獻的能力還不夠,對文獻等級、文獻質量等把控還不夠熟練。
2.2.3 論文寫作能力亟待提升
學生的論文寫作能力是《體育科研論文與方法》課程實踐評價的重要指標,因為本課程不僅僅是一門理論性課程,這更是一門操作性較強的實踐性課程,本課程的最終目標是指導實踐,即:指導學生如何選題、如何設計、如何寫學術論文、如何規范等,論文寫作能力則是直接對課程實踐效果的形象體現。在對六所高校的學生論文寫作能力調研中發現:學生的論文寫作能力存在系列問題,首先,表現在論文的研究框架設計不夠合理,研究框架如同是一篇論文的 “ 骨架 ” ,如果骨架設計出了問題,后面無論如何去努力撰寫都很難做出一篇好的論文;其次,表現在論文的邏輯結構存在問題,這其中包括論文前后大的邏輯結構,以及語句之間小的邏輯結構,都或多或少的經不起推敲;第三,表現在論文的規范性方面存在問題,其中包括參考文獻的規范引用、各級標題的規范標注、專業用語的規范表述等等。
2.3.1 編制合適的教材
現有的《體育科研論文與方法》教材教學內容較多,并且部分內容學習難度大,其中,張力為編寫的教程有十五章的內容,很多內容是研究生所學內容,鄭旗編寫的教程也有十二章內容,部分內容學習難度也較大。在授課學時較少、授課對象無科研基礎的情況下,是很難完成如此多的教材內容,以及難度大的知識點學習。所以,編制核實的教材勢在必行,首先,應優化教材內容,根據本科生學習層次特點、根據現有的學時情況,進行綜合籌劃,并且應著重提升學生的知識實踐綜合運用能力。其次,教材內容建議增加相關的范例,例如:選題的范例、研究設計范例、開題報告范例、各研究方法使用范例等,這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并能夠引導學生熟練運用知識。
2.3.2 提升學分設置
從調研情況看,《體育科研論文與方法》兩學分的設置很難完成現有的教學內容,從培養學生的科研素養、提升學生科研能力出發,應綜合考慮并提升本課程的學分設置。具體來說,一方面,可在優化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適當增加理論知識的學習學時,同時,其他增加的學時應著重以進行實踐能力提升教學內容,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另一方面,可充分運用第二課堂拓寬學時數,以課外大學生科研項目、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以及實踐調研報告撰寫等載體和手段,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2.3.3 思考授課學期
當前,各高校《體育科研論文與方法》課程設置學期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當然,這也是鑒于學生畢業論文工作的具體考慮。而如果從提升學生的科研素養、發展學生的科研能力長遠目標出發,建議應該放置于更早的學期開展,如果設置在第四或第五學期,可以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在學校這一濃厚的學術氛圍中進一步學習與實踐,通過大學生科研項目研究、創業訓練項目研究提升學生的科研綜合能力提升。
2.3.4 提升教學效果
在《體育科研論文與方法》課程教學中,首先,應綜合運用啟發法、探索發現法等各種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教學中針對每一知識點可采用更多的范例來結合講解,實現教學內容資源的豐富,能夠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并能綜合運用。第三,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體育科研論文與方法》教學效果的提升離不開具體的實踐操作,因為只有通過實踐運用,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際的研究中,才能最終實現教學效果的提升。
對高校本科《體育科研論文與方法》課程開設現狀從教材選用、學分設置、授課學時、教材內容、教學方式等方面進行了調研,發現高校本科 “ 體育科研論文與方法 ” 課程存在如下問題:研究選題寬泛而重復、研究方法運用不熟練、論文寫作能力亟待提升。最后,提出了編制合適的教材、提升學分設置、思考授課學期、提升教學效果等課程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