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鋒 陜西美鑫產業投資有限公司
在國家建設發展過程中國有企業是重要的經濟支柱,其運營水平與發展方向對國家經濟有至關重要的影響。近年來,我國國有企業改革進程不斷深化,對社會各行各業經濟結構與管理方式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為了更好的適應時代變化發展,國有企業進行改革,在此過程中資產重組是一項重點關注內容。在國有企業不斷優化與完善自身管理的過程中,為了更好的適應我國經濟發展趨勢,勢必要做好資產重組工作并且重視重組績效。
從當前國有企業資產重組情況來看,相關管理人員素質低下的情況屢見不鮮。在國家建設與經濟發展過程中國有企業數量日益增多,企業之間的競爭也越發激烈。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為了占據有利優勢,企業要提高對人才的重視。但從當前發展情況來看,企業只能在工作人員的數量上達到相應的生產運營標準,但無法保證企業人員的專業水平與綜合素養,資產重組工作較為復雜,實施過程需要較長的時間。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對企業人才結構進行調整,其原因是調整空間有限,并且實施難度較大,最為關鍵的問題是企業資產重組的相關工作人員素質較低難以達到多元化經營管理理念的需求,在企業高速運行與發展的過程中無法提供相應的發展需求。
從本質上分析來看,國有企業資產重組是對債權的重新組合,若想有序實施資產重組,要深入了解企業的債權與組織結構,并對此展開系統全面的學習。但據當前企業發展現狀來看,多數企業都存在債權不清晰的現象,并且在監管方面有待提高,在進行企業資產重組的過程中,對企業產權進行界定是一項重要的工作環節,但與其他企業有所不同。國有企業進行產權界定存在一定的難度,由于其資金規模較大、跨度時間較長等因素。加之我國市場經濟處于剛起步的狀態,產權交易范圍無法清晰界定,各項措施也缺乏明確性。因此,對產權交易造成了一定影響。
絕大多數國有企業都實施著按等級層次或部門管理的方式開展市場經營活動,雖然以此管理方式能夠起到一定的規范作用,能夠提高市場秩序的規范性。但此種管理方式在國有企業進行資產重組的過程中也造成了一定的限制,有些企業盲目開展資產重組工作,沒有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著手分析,針對多樣化的產權模式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導致企業生產模式較為單一。還有些企業將成功的生產經驗應用到不同項目中,也可能對其他經營項目造成一定的影響。
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在資產重組理論與實踐方面的探究嘗試相對較晚。因此,企業在實施資產重組工作的過程中投入力度相對較大。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對資產重組的成效予以過多關注,沒有意識到企業員工綜合素質在重組過程中發揮的重要影響。正因如此在企業進行資產重組的過程中對具體工作效率與水平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在這樣的情況下國有企業領導者先要對資產重組的意義與目的進行深入分析,并通過宣傳教育等方式讓員工意識到資產重組的重要性,對資產重組形成正確的理解,對資產重組工作產生良好的輔助作用。最后企業要重視員工的水平與綜合素質。企業要積極選聘高素質人才負責資產管理工作,并且通過定期培訓與考核的方式,強化員工對資產重組的認識[1]。
在對國有資產產權范圍進行界定時,需要以國家財產權益的相關規則為基礎,進行資產重組,精準劃分資產權利與相關責任。考慮到在國企發展的初期階段,資產產權模糊的現象較為常見,有些企業甚至將國有資產改為私有,造成了國有資產浪費損失嚴重。因此,在進行企業重組時,要以國家的利益為出發點,公正、客觀的劃分國有資產的產權,避免國有企業的資產在進行重組的過程中造成嚴重損失。一路發展以來,國家與黨為了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用于國家經濟建設發展,政府通過多元化的方式向企業輸入大量的資金,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扶持作用,這些國有企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發揮了堅實的作用。可見,國有企業要清晰的界定產權。此外,企業要遵循投資者收益的原則,其目的是讓所有依法依規投資的人能夠獲得法律認可的資產關系,確保企業資產產權具有公開性與透明性[2]。
對當前國有企業資產重組的情況分析來看,多數企業資產重組的營銷模式都較為單一,并不利于企業進行市場經營與生產活動。因此,各大國有企業可以嘗試股權多元化的發展模式。第一步要改變傳統的思想理念,改變原本大股東獨具最高分決策權的模式,在企業進行決策時,要讓小股東也參與其中,從而將股東的力量匯聚在一起,共同為企業發展獻計獻策。第二步要認識到國有企業資產重組并不只是領導的責任,要讓企業上下員工參與其中,發揮出集體的智慧,共同促進企業資產重組順利進行,資產重組內容大于形式,其目的是提升企業的效益。從當前的發展情況來看,國企資產重組正逐漸朝向多元化方向發展,經過重組洗禮后,不論是在管理方式還是在經營模式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重組后員工的工作熱情與態度更加積極向上,企業整體工作氛圍也日益提升[3]。
會計研究、模糊評價是國有企業重組績效評估的常用方式,可以單獨使用其中一種方法,也可以將幾種方法運用結合在一起綜合應用,從而對企業資產重組后的績效水平進行科學客觀的評價。
此種研究方式將不同的財務指標數據量結合在一起,可以進行進一步的細致劃分,分為多指標與單指標研究法。單指標研究法是根據公司凈資產收益率的指標動態對重組后的績效情況作出判斷。多指標研究法顧名思義,需要選擇較多的指標,在對多項指標進行綜合比對后,得出重組后企業的績效結果。有學者指出,在對企業并購績效進行探究的過程中,應用會計研究法能夠以企業績效評價準則為參考建立具備完善性與系統性的評價指標體系,并根據具體的行業對指標進行細致劃分,而且能夠通過長久經營獲得各項指標與數據,發生一項業務活動后能夠對不同的財務指標造成影響,諸多因素都會影響到不同指標。因此,以各種指標判斷國有企業績效水平更具科學性與客觀性。因此可以利用會計研究法對上市公司資產重組前后的績效情況進行分析對比,也可以利用會計研究法對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中報表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此外,在應用會計研究法的過程中,要對財務數據或指標進行縱向對比與橫向對比。橫向對比是與行業內財務狀況標準或同行業公司進行對比,以此了解企業在行業中的地位以及在同行業中的水平,找出自身與其他企業之間存在的差距。縱向是將自身當前的財務狀況與以往的財務狀況進行比較,根據數量變動情況去判斷對指標造成的影響,以此掌握企業的及重組后的績效情況[5]。
模糊評價法需要各種評價作為基礎,依靠模糊數學的一種綜合評價方式,其獨特之處在于將定性評價轉變為定量評價,在具體評價過程中,為了更加清晰、具體的獲得評價結果,會有效利用到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針對各種難以量化的問題具有良好的評價效果,在具體應用過程中主要涉及到各級評價因素、評價細則、各級評價因素的權重分配和評價指標等環節。在進行重組的過程中,選擇不同的評價指標能夠得出不同的評價結果,有些指標是可以量化的,如:企業利潤、產值,通過對企業凈資產指標的了解能夠掌握企業優良資產的規模,通過對企業資產總額的了解,能夠掌握企業的綜合實力;還有些指標需要進行深入分析,如:企業投資主體、主營行業、發展前景等,通過對企業主營行業的了解,能夠掌握企業發展前景較好的經營行業,進而把握時機擴大市場占有份額。在債務重組的過程中,要根據選擇的評價指標而尊重不同的要求與標準進行評價。這種評價方式會以評價對象的變化為依據進行變化,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一般都會都納入重組績效的評價中。與前兩種績效評估方式最大的差異在于,模糊評價法中加入了非財務指標,從而提升了資產重組績效的對比性[6]。
綜上所述,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我國國有企業資產的重組工作逐漸趨向科學、規范的方向發展。本文針對當前國有企業資產重組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方案,探究了如何在當前社會環境下,進一步完善并優化國有企業資產重組工作。總體來看,在我國經濟體制不斷調整與改革下,國有企業要不斷進行調整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需求,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進行資產重組,從而激發企業煥發出全新的生命力,使國有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占據優勢,促進企業發展目標盡早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