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剛 河南平煤神馬東大化學有限公司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資金流動十分活躍,尤其是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發展,資金的流動過程更加復雜。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的經營管理離不開會計工作。然而,在經濟領域出現的違背商業倫理以及會計誠信的事件,不僅嚴重損害了廣大投資者的利益,而且干擾了經濟發展秩序。在現代社會發展,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孝、廉、誠信等是商業倫理的基礎,而“信內求財,讓中取利”是我國傳統文化對商業活動提出的基本倫理規范;會計誠信則是相關人員在會計職業活動中表現出的誠實、信用的行為,這是會計行業發展根基,我國的《會計法》、《國務院關于印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的通知》、《財政部關于加強會計人員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等相關法律規范中,對于會計誠信問題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但是,在市場經濟環境下,違背商業倫理、會計誠信缺失等問題依然是層出不窮,而針對其中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并探究相應的實踐策略,則是維護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的必然選擇。
商業倫理是市場經濟中進行公平交易的前提,商業倫理的缺失會導致社會信用體系的崩潰,讓市場中充滿假冒偽劣產品,讓市場主體間陷入爾虞我詐、坑蒙拐騙的惡性循環。會計誠信的缺失則表現為,企業的會計工作秩序混亂、會計信息嚴重失真,會計核算不規范,會計人員職業道德較低,會計監管不到位等等,這也會嚴重動搖會計行業的根基,甚至影響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目前在我國市場經濟發展中,由于政治、文化、以及人員素質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商業倫理與會計誠信缺失的現象比較突出。
在建設誠信社會的背景下,我國部分行業已經開始推行“負面清單制度”“黑名單制度”,這對我國征信系統的建立和應用提供了便捷。根據財政部的相關規定,加快會計人員信用檔案建設的步伐,也是推動會計誠信體系建設的重要舉措。但是,從當前會計人員管理實際情況來看,信用檔案建設效果并不理想。例如會計人員信用信息管理制度不健全,信用檔案內容不完善,會計人員信用信息共享利用缺乏效率,且存在信息泄露的風險等等。這些問題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動搖商業倫理基礎,影響會計誠信體系建設。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會計人員的經濟活動缺乏針對性的獎懲措施。例如會計人員在違背商業倫理和誠信原則時,監督機制沒有及時發現,錯失了懲戒的時機,同時也讓會計人員嘗到了“甜頭”,在法律的邊緣不斷試探;此外,會計人員自覺遵守商業倫理,根據誠信原則約束自己的同時沒有獲得相應的獎勵,導致會計人員缺乏工作的動力,甚至產生職業懈怠,影響了商業倫理以及會計誠信體系的建設。
從當前我國財務信息化體系建設情況來看,其中存在的問題還是比較突出的,例如財務信息平臺建設不完善,導致會計信息失真;會計人員操作不當,出現會計信息安全風險;會計人員缺乏職業道德,導致信息泄露等等。面對這些問題,相關部門應利用現代技術手段,推動商業倫理與會計誠信體系的建設和完善。
商業倫理是人類在商業活動中所形成的關于商業活動準則和規范、道德情操的精神。中國傳統文化環境下,商業倫理包括誠信精神、契約精神和社會責任精神等。會計誠信是會計人員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重要因素。會計人員是構建商業倫理,踐行會計誠信的主體,因此,加強對會計人員的教育和培養,則是建設商業倫理與會計誠信體系的關鍵。
在會計人員的教育和培養中,首先要明確商業倫理,并以此形成職業道德,從精神層面對會計人員形成約束。例如根據誠信精神,指導會計人員客觀公正、誠實守信、廉潔自律、不做假賬;根據契約精神,指導會計人員遵紀守法;根據社會責任精神,引導會計人員勤勉盡責、參與管理、強化服務,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其次,針對會計人員做好誠信教育。例如企事業單位應定期開展教育培訓計劃,將會計誠信融入到培訓內容之中,不斷提升會計人員誠信素養;加強誠信宣傳,深挖典型案例,樹立誠信模范,既要做到懲前毖后,也應做好熏陶引導。最后,加強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的考核評價,明確職業要求強化其誠信責任,促進其在工作中自覺遵守商業倫理和誠信原則。
信用檔案相當于會計人員的第二張身份證。信用檔案為會計人員提供了一個相對公平的工作環境,讓一個擁有良好信用的會計人員更好地參與經濟活動,同時也懲罰那些不合格的會計人員退出這一行業,進而達到監督、凈化行業的作用。
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在會計人員信用檔案建設中,首先建立“黑名單”制度,將那些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的會計人員納入“黑名單”,為他們繼續從事會計工作樹立“門檻”。例如在會計工作中一旦發現有提供虛假財務報告,做假賬,故意銷毀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報告等重要會計信息,貪污、挪用公款,職務侵占等行為,則配合公安機關進行依法處理。并將其列入“黑名單”,通過“信用中國”網站公開信息。其次,加強信息的采集與整合,完善會計人員信用檔案信息。相關部門應該以會計人員為對象,以會計執業活動為依據,以會計人員有效身份證件號碼為基礎,及時采集、如實記載信用信息,并在工作中逐步完善,以作為信用評價的依據。最后,規范信用檔案的使用,利用信息管理系統完善管理機制,推動信用檔案的共享利用,同時加強信息安全管理,避免信息泄露。
商業倫理以及會計誠信體系的建設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它需要會計人員的參與和支持。因此,建立科學的獎懲機制,能夠為會計人員敲響警鐘,規范其經濟行為,促使其主動遵循商業倫理,自覺踐行誠信原則,以高度的責任感展開會計工作。同時我國相關法律對品德高尚、專業能力強的會計人員給予獎勵。
在建立健全會計人員獎懲機制的過程中,首先,要為那些誠實守信的會計人員提供更多機會和便利。例如在招聘、培訓過程中,應給予這些人員更多的機會,在評選先進工作者、評職稱的過程中,應優先考慮這些人員。其次,加強內部考核與監督的同時配合外部審計檢查會計人員的工作,對于存在嚴重失信行為的會計人員應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給予懲戒和約束。例如對嚴重失信會計人員給予降職、撤職、解聘的處罰,嚴重者取消其會計專業技術資格。最后,建立失信會計人員聯合懲戒機制,利用信息共享平臺了解會計人員的誠信情況,針對嚴重違規者聯合通報,提高違規成本。財政部門、中央主管單位以及相關執法部門應利用信息共享平臺,并建立信息使用規范,用商業倫理與會計誠信約束信息應用,提高會計規范應用水平。
在互聯網環境下,經濟活動更加頻繁,市場主體之間的資金往來也更加復雜,同時信息化管理也為會計工作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首先,利用網絡信息技術手段完善財務工作程序化,明確工作標準、推動制度建設。例如在企業管理中,應利用專業的財務軟件對業務進行梳理,實現會計信息的集中管理,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建立信息標準,要求會計人員嚴格執行會計信息應用標準,杜絕違規操作,確保商業活動有序開展。其次,加強對財務信息系統的安全管理。例如完善網絡系統安全措施,安裝“防火墻”、使用專業安全軟件;嚴格權責分配、防止舞弊等等,防止信息泄露,提高會計人員的誠信意識。最后,配合相關部門建立信用檔案,利用信息管理及時發現會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做出預防措施,從源頭上免除“失信行為”,規避商業倫理與會計誠信缺失的風險。
總之,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市場經濟中還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其中比較突出的就是商業倫理與會計誠信缺失的問題。針對此,相關部門應注重商業倫理的滲透,加強會計人員的誠信教育;加強信用檔案建設,完善會計人員信用管理規范;健全獎懲機制,促進商業倫理與會計誠信體系的建設;運用技術手段,規避商業倫理與會計誠信缺失的風險。這樣才能從根本上鞏固市場經濟的基礎地位,促進經濟健康有序發展,推動誠信社會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