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章維
(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回龍鄉鄉村振興發展中心福建南平 354208)
在新形勢下,隨著我國綠色發展理念的提出和人們綠色消費觀念的形成,山地生態養雞成為了一種重要的養雞模式,山地生態雞因其營養豐富、肉質鮮美,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建陽區以山地丘陵為主,森林覆蓋率高,氣候適宜,為山地養雞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大力發展山地生態養雞可以有效地將當地農業發展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統籌銜接起來,促進農民增收,實現農村繁榮。
山地生態養雞場址選擇首先要滿足當地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環保要求,綜合考慮擬建場址的防疫條件和自然條件。雞場選址要遠離市區、交通主干道、屠宰場、居民區等地點,確保養殖場具有良好的防疫屏障。應選擇林草資源豐富、水源清潔無污染的灌木林地或果園,植被覆蓋率在60%以上,以防雞群因夏季陽光直射中暑。同時選擇的場地還必須具有便利的交通,方便飼料及養殖產品的運輸。
雞舍建設應選擇在背風向陽、地勢高燥、地形較為平坦的山地上。雞舍地面最好有緩坡,坡度控制在2~3°為宜,放養山地總坡度要控制在25°以內[1]。切忌將雞舍建設在低洼地帶和風口處,以免出現內澇和防寒保暖困難,使雞群易感染疾病。
雞舍搭建和圍欄建設要因地制宜,使用經濟實用的毛竹、木板、水稻秸稈等建陽當地優勢產物,合理控制養殖場搭建成本。雞舍的建筑面積要根據雞群的規模來定,通常飼養生態雞5~6 只/m2。搭建的雞舍應具備遮風擋雨、抵御寒風的功能,舍內搭建簡易棲息架供雞群休息,棲息架高度控制在50~100cm[2]。放養場地四周圍欄高度應控制在1.5m 以上,空隙大小必須確保雞不能順利穿過。應合理劃出緩沖帶,將邊緣的山地、耕地流轉來種植果蔬、牧草,用于消納雞糞和起隔離作用,減少因外界環境導致本場雞群疾病的發生,提高雞的成活率。
山地生態雞必須選擇抗病力強、耐粗飼、適應山地放養的品種,如當地培育的閩北牧雞。閩北牧雞對建陽當地環境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同時肉質嫩滑鮮美、營養豐富,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山地生態雞放養時間要依據雛雞大小、季節不同、天氣情況等因素進行調整。一般而言,雛雞月齡達到一個月左右,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和覓食能力時,可進行放牧。初期放牧時間控制在2~3h,隨著小雞的生長發育和適應環境能力的提升,逐漸增加放牧時間,通常情況下,放牧中的食物無法滿足雞的正常生長發育需求,需對其進行補飼[3]。放牧訓練可以通過特定的聲音或者驅趕訓練雞群訓進行采食、回舍等活動,直至雞群對特定聲音形成條件反射為止。建陽氣候四季分明,在4~10 月氣溫不低,山上花果草蟲資源豐富,陽光充足,適宜山地雞在戶外自由采食和生長發育。在晴天干燥的季節可以適當增加雞群放牧規模和時間,雨季則應減少放牧。4~5 月雨水較多,放牧時要時刻關注天氣變化情況,雨天要及時將雞群趕入雞舍,避免雞群淋雨受涼生病。
山地雞生態飼養的要點主要是合理密度飼養、定期輪牧、適當運動、合理用藥、糞污資源化利用等。山地生態雞放養密度要適宜,密度應控制在150~200 只/畝。放養密度過小,浪費有限的山地生態資源,山地雞放養密度過大,導致山地植被破壞嚴重,山地生態在短期內難以恢復,進而影響養殖效益。最好采用劃區輪牧,為放養場地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態修復期,同時便于場地的消毒和雞群防疫。飼養時不得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藥品、添加劑,嚴格執行相關藥品使用的休藥期。實施糞污資源化利用,將發酵后的雞糞用于種植牧草、水稻、玉米等,為雞群提供綠色飼料,形成“生態雞-微生物發酵-綠色飼料”良性循環的生態環境,實現雞與自然和諧共生。
根據建陽地理、氣候、疫病流行情況等特點,結合山地雞群具體情況,合理制定免疫程序。免疫時要利用山地雞群夜伏晝出的習性,夜間對其進行免疫注射。疫苗要選擇質量有保障的廠家疫苗,使用時需要注意疫苗的接種方式、儲存條件和使用時效。嚴格規范免疫操作,做好免疫器具消毒工作,提高免疫質量。山地生態雞放養時較容易感染球蟲、線蟲等寄生蟲,要定期對雞群進行驅蟲,做到規范使用驅蟲藥,嚴格執行驅蟲藥休藥期。
消毒工作對養殖健康發展至關重要,需構建完善的消毒體系。場區大門應設有人員和車輛進入的消毒池和消毒通道,非必要人員和車輛禁止入內,消毒池和消毒通道的消毒水需定期更換。每周對雞舍消毒一次,每兩周對場區舍外環境進行消毒,不留死角。在山地雞出欄后,要將舍內舍外雞糞清除,并徹底消毒,空置一段時間。一旦發現病死雞,一律采取無害化處理。
雞槽、料桶要及時清理殘余飼料,保持干凈衛生,避免雞食入霉變食物引發疾病。飲水器具要定期清潔,發現飲水器具有漏水情況要立即更換,以免導致雞舍和場地過于潮濕。要及時疏通場地溝渠和填平養殖場內低洼積水處,避免雞群飲用不潔凈的水后引發疾病。雞舍、放養場地內的雞糞要及時清理干凈,防止寄生蟲大量繁殖。
總而言之,山地生態養雞改變了傳統生產方式,順應市場需求變化,科學合理地利用林地、果園,顯著提高了養殖效益。在實際生產中,養殖者應針對不同階段的雞群實施相應的管理措施,加強對每個環節的監管,注重環境保護與雞群健康發展,才能為廣大消費者持續提供優質的生態肉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