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霞
(福建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福建永安 366000)
健身氣功是以特定的身體活動、呼吸及心理調節為特征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其項目特點是“調身、調息、調心”,通過系統的長時間練習,可以調節人體各器官系統的功能,有效改善身體健康狀況,使身心達到高度和諧的境界。健身氣功動作緩慢,力量小,容易學習,對運動場地的要求較低,健身和健心效果較好,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高職院校是高等教育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為社會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而體育教學可有效培養高職學生頑強的意志素質,促進其心理健康水平發展。因此,為了更好地繼承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進一步提升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培養大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在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引入健身氣功勢在必行。
健身氣功作為優秀民族文化遺產中的明珠,是一項集體育鍛煉、自主呼吸和思維意識于一體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具體包括中醫理論,匯集了儒、道、佛等文化理念的修身養性,并與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相融合。
健身氣功是以身體活動、呼吸及心理調節為鍛煉形式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是中國悠久文化的組成部分,獨樹一幟的剛柔結合的身心鍛煉方法,慢而柔的動作,注重氣血運行的協調,思想的協調,不僅益于身體健康,還益于心理健康,通過堅持系統練習可促進身心健康和諧發展。此外,通過長時間練習,能夠促進人與社會的有機融合,營造出和諧的社會氛圍,健身氣功源于民族傳統文化,有利于弘揚中華文化,對于繼承和發揚民族傳統文化具有重要的社會價值。
目前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課程大都以競技類運動項目為主,常見為球類和田徑等傳統項目,而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如武術卻鮮有進入體育課堂的,這在一定程度上無法滿足大學生對項目多樣性的需求,不利于學生對項目的學習和掌握,也不利于體育教學效果的提升,新時期高職院校推廣健身氣功項目可以有效豐富體育課程內容,提升高職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健身氣功項目源于中華傳統文化,只有予以繼承和發展,才可以真正形成獨特的健身理論及方法。長期以來,健身氣功為人們的身體素質和自我修養做出了巨大貢獻,是我國特有的健身形式,隨著全民健身的逐步落實和深入,相關部門積極呼吁并組織開展民族體育運動,在此大背景下,健身氣功得到進一步重視,健身氣功堅持實事求是,吸收先進典型,同時,健身氣功既科學又實用,讓人們更容易、更方便地學習,這樣健身氣功才會受到更多人的喜愛和歡迎。因此,高職院校應該成為傳承民族優秀文化的主力軍,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優秀的應用型人才。
健身氣功要求練習者能夠集中精神,排除雜念,全身心地投入到鍛煉中去,這可以使學生在日常緊張的學習生活之余,通過健身氣功的鍛煉來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達到健身的目的,促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學生在從事健身氣功鍛煉活動時,可通過接觸他人和自然環境,對培養和形成自己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中,通過健身氣功這種積極的文化氛圍下的接觸和互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全民健身的理念可以把學校、家庭、個人緊密聯系起來,使體育鍛煉和教育不再只屬于少數人,并促使全社會每個人都全身心投入到體育鍛煉中去,努力追求自己的身心健康和社會和諧發展,這是全民健身的主要目的。作為實現全面健身的基本前提,學校可以提供相應的場地和鍛煉器材,滿足不同年齡、不同體質的學生對體育鍛煉的不同需求,各大高職院校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健身氣功課程進行教學,確保課程的針對性與有效性。
健身氣功是一項緩而慢的項目,高職學生容易產生分心、疲勞等反應,另外,在教學實踐中,學生不能從健身氣功內涵的角度進行鍛煉。從技術角度看,如果思想意義不明確,不能有效地運用到學習中,即使學生掌握了健身氣功的動作,也不能真正掌握要領,很難達到較好的健身效果。從思想上講,健身氣功就是專心于自己的活動,意識活動是內向的,練習時,不僅要讓身體的感官與外界脫節,還要有意識地運用意識來自我控制。當然,思想實踐的效果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須自覺地進行訓練,因此,高職院校推廣健身氣功,應從基本功做起,摸索一套適合學生練習的基本鍛煉方法,使健身氣功的效果倍增。
對于零基礎的高職院校學生來說,健身氣功發展的基礎工作更具現實性,健身氣功雖然容易學,但也需要基礎,如思想基礎、懂得放松和建立正確的呼吸基礎、良好的柔韌性和協調性,如果不從基本的冥想和放松開始,不了解基本的氣功常識,即使能完成一套動作,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因此,從基礎柔韌性練習入手,有針對性地提升高職學生各項身體素質,特別對于健身氣功相關的基本功要加強練習,循序漸進,從而有效提高健身氣功的學習效果,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基礎練習的重要性。
雖然健身氣功是一項運動,不過,很多高職學生并不了解健身氣功的特點和規律,因為很多學生以前沒有接觸過健身氣功,甚至還有人看到別人練習健身氣功,會覺得有些怪異,所以,雖然各高職院校陸續開設健身氣功課程,但真正想學、想練健身氣功的學生很少。因此,各學校在開設該課程之后,需積極制定宣傳策略,通過海報、校報及廣播等渠道傳遞健身氣功的項目特點、健身價值等知識,幫助學生深入了解健身氣功的項目特征及運動規律,通過科學健身給學生一個強壯的身體。此外,健身氣功除了可以增強學生的體質外,還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因此,在宣傳的過程中,應該緊緊圍繞這一目的,提出宣傳策略,引導學生深入了解該項目的重要性,激發他們參與健身氣功練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鍛煉效果。
高職院校健身氣功教師需要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采用完整法、預防糾錯法和分解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等手段,使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地學習健身氣功技術動作。教師也可以使用游戲法,通過游戲增加興趣。在理論課的教學過程中,要徹底克服死板的講法,教師可以以問題的形式提問,讓學生在課后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學的知識,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及高職學生的主體作用,此外,可借助多媒體輔助手段,選取與健身氣功相關的圖片、視頻等材料,圖文并茂,激發學生對健身氣功項目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健身氣功項目的特點和功用,切實提升理論教學效果,進而指導實踐。
健身氣功教師是健康氣功課程開設的最基本條件,不僅需要培養越來越多的專業健身氣功教師,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健身氣功教師的教學能力。提高健身氣功教師的能力,更多的是通過兩個方面來實現的。一方面是加大力度引進高水平健身氣功教師人才,可通過政策傾斜,降低學歷要求,追求高水平的專業人才;另一方面是需要在現有教師基礎上加大在職培訓力度,各高職院校應該積極搭設平臺創建機會,為在職教師定期組織學習與培訓,通過引進來和走出去的方式,加強同行間的溝通與交流,豐富教學方法和手段,提升教學能力。此外,作為健身氣功教育工作者,應該加強自我學習,提高自我學習的方法有很多種:參加培訓班、上網、看電視、比賽交流會和書籍等。網絡是人們獲取學習資源的重要途徑,利用計算機通信網絡進行相關的信息傳遞、交換和利用,以達到其社會文化傳播的最終目的,因此,需要充分利用網絡交流功能,培養一批能夠滿足教學需要的健身氣功教師。
健身氣功以其簡單易學、對健身場地要求低等特點,在全民健身熱潮中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作為培養技能應用型人才的場所,高職院校有責任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項目,體育教學中通過設置健身氣功課程來促進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和創新,借此豐富體育教學內容,因此,各高職院校有必要解決健身氣功的推廣問題。首先,要提高重視程度;其次,要加強健身氣功教師的隊伍建設,通過提升教師隊伍質量來促進該項目在高職院校的可持續發展。作為高職院校健身氣功教育工作者,需要通過各種途徑來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及教學能力,豐富教學方法和手段,將現代多媒體技術引入健身氣功教學,實現線上線下教學優勢互補,延伸教學的時間和空間,切實提高健身氣功教學的有效性,同時可通過組織體育文化節等活動設置健身氣功比賽,引導學生認真備賽,通過比賽的感受來培養學生練習的興趣,吸引更多的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從而促進該項目在高職院校的進一步普及,為增強高職學生體質、健全人格,以及促進其身心健康和諧發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