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 廣州港引航站
船舶在航行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惡劣氣象條件,因此引航員必須熟練掌握惡劣氣象條件下的船舶操縱技術。長久以來,在惡劣的氣象條件下,由于準備工作不充分、操作失誤等原因而導致的事故屢見不鮮。近年來,世界氣候條件變化非常大,濃霧、大風等氣象狀況越來越多,因而探究惡劣氣象條件下的船舶引航是極其必要的。
強對流天氣一般包括大風、雷雨、龍卷風、冰雹等,不同于普通的寒潮和臺風,它是個小尺度的天氣現象,小至幾十米,大到幾千米。具有極不規律的移動路徑和破壞力,具有突發性,所以難以防范,只有做足準備,心中有個預案才可以做到臨危不慌,沉著應對。
強對流天氣的破壞性主要體現在突發和強勁上,廣州港的虎門大橋水域是強對流天氣多發水域,這跟該水域的地形有關,江中的大虎島,東莞一側的威遠山,形成了一個峽口,從獅子洋往上游方向的暖濕氣流在經過峽口時容易形成局部高壓和小型渦旋,在這些小型擾動遇到抬升的地形時容易急劇上升,氣流的慣性在水面附近形成閉合的低壓點,結合一些其他因素,就形成了局部的大風、暴雨甚至冰雹、龍卷,曾有多艘船舶在此附近遭遇襲擊,出現險情。2015年曾有一艘浮船塢(長183米,寬34米,水面上舷墻高12米)由三艘拖輪拖帶進口,一艘吊拖、一艘定尾、一艘旁拖,航行至虎門大橋上游側時突然遇到強對流天氣,瞬間風力超過12級,吊拖的拖纜斷裂,整個拖帶船隊失控,并壓向當時的虎門輪渡碼頭,情況緊急,而在強風下未斷纜的兩艘拖輪根本控制不住龐大的浮船塢。萬幸的是大風20分鐘就過去了,兩艘拖輪在虎門輪渡碼頭邊控制住了浮船塢沒有壓碰輪渡碼頭停泊的幾艘渡船,否則將造成大事故。另外還有幾艘船在虎門大橋附近也遇到過類似的“夢魘”。在廣州海事局的《三防預案》中有專門針對強對流天氣的應急預案,就是為了防范虎門大橋附近水域的這種強對流天氣。
廣州港引航站在防范強對流天氣危害中也積累了一些經驗:其一,在春夏季節多關注廣州氣象臺的天氣預報,如果預報中有雷雨大風,就應該做一些防范預案,比如受風面積大的船避開凌晨3-4點和下午13-14點的時間段經過虎門大橋,因為大部分的強對流天氣都發生在這個時間段;其二,在經過虎門大橋水域之前觀察氣象變化,如果有強對流天氣征兆,在沙角錨地或坭洲錨地拋錨或慢航,等惡劣天氣過了再經過;其三,在遇到強風暴雨時如果條件許可盡量正頂風,發布航行警告通知附近船舶注意避讓,也可拋錨加強抗風能力,一般這種強風的持續時間就10分鐘左右,風力越大持續時間越短。
暴雨、大霧、冰雹、暴雪等氣象條件會在極大程度上影響船舶駕駛員的視野和能見度,相關研究表明,在某水域中,船舶駕駛員的能見距離與事故概率呈現出一定的指數關系,當駕駛員的能見距離在4千米以上,駕駛員的能見距離與事故數量之間不存在很明顯的關聯,而能見距離在1千米以內時,船舶發生事故的概率就會急劇上升。
當船舶在能見度較低的條件下航行時,必須借助雷達輔助才可以繼續航行,并且盡可能在寬闊的航道中航行,如果在進出港的狹水道中航行,適宜采取拋錨的方法等待不良天氣過去之后再進行航行。由于一些大型船舶在拋錨的時候對周圍水域有著比較高的要求,因而需要選擇適當的水域拋錨,如此一來又可能再次面臨航道狹窄、船舶密集等問題。
船舶在能見度較低的氣象條件下引航,首先應當采用安全航速航行,留有足夠的時間用于觀測、判斷、反應以及相關操作,以免碰撞危險的發生。當船舶的航行速度較低的時候,也會使船位的變化速度得到相對降低,這便使操縱能力得以儲備,如果船舶需要更好的改向效果,可以在短時間內采用較大進車配以大舵角的方式提升舵效,從而在短距離上實現大角度的轉向。其次,駕駛人員可以對雷達設備進行合理化利用,充分發揮雷達的功能優勢,為引航安全做出保障。再者,利用VHF、AIS、ECDIS等助航儀器,對于其他船舶所獲得的早期信息進行有效獲取,根據實際的霧航警報,向他船提供便利。最后,船舶在航行中遇到疑難問題,可以將自己的請求報告當地VTS部門,從而獲得相應的幫助與指導。比如船舶航行于珠江航道上,根據相關安全管理要求,當能見度小于2000米時,桂山引航錨地至舢板洲的水域,船舶航速不能超過10節;舢板洲至黃埔的水域,船舶航速不能超過8節。當能見度小于1000米時,禁止能見度受限水域內的船舶離開碼頭、錨地或系船浮筒航行;能見度小于1000米時,在能見度受限水域內航行或者已經航經能見度受限水域的在航船舶應當特別謹慎,若環境允許,應當及時駛離航道或者航道轉彎處,就近選擇水域停泊,并向海事管理機構報告。在能見度不良天氣情況下狹水道航行應始終保持船位在航道的右側,有船會遇時及早通過VHF進行溝通,明確彼此的避讓意圖,在沒有特殊的情況下以左舷對左舷會遇,在航道拐彎處會遇時更應謹慎操縱,兩船步調一致,避免沖過頭攔住對方船首,造成緊迫危險。
上文分析了船舶在強對流天氣和能見度不良天氣中的引航與避讓,除此之外,船舶在惡劣氣象條件下的引航還要對如下六方面問題加以注意。
第一,船舶在惡劣氣象條件下的航行速度必須控制在安全的范圍內,從而能夠及時做出避免船舶發生碰撞事故的行動和措施,確保船舶可以在適當的環境以及適當的距離內停住。
第二,當船舶在航行的過程中遇到惡劣的氣象條件時,船舶引航員必須與船長之間進行有效的溝通,及時共享關于船舶的性能、操作意圖以及水域環境等航行信息。與此同時,引航員要聽取關于船長對船舶在惡劣氣象條件下的引航建議,通過船長與引航員之間的相互協調與配合,采取合理有效的引航措施,可以使不良氣象條件對船舶引航帶來的一些不利影響得到最大限度上的消除,從而成功抵御惡劣氣象條件帶來的影響,實現安全航行。
第三,船舶如果在暴雨、濃霧、大風等惡劣氣象條件下航行時,引航員應充分利用高頻VHF設備做出避免發生碰撞的行動,但是在利用高頻VHF的時候需要根據水域的通航密度來選擇正確的使用方法,從而將VHF的作用發揮到最大。
第四,船舶在港內水域或者狹窄水道中航行的時候,盡量避免追越行為的發生,特別是在暴雨、大風等惡劣氣象環境中,由于無法全面了解被追越船舶的船況、速度、吃水等信息,無法全面了解當時航經水域的風流情況,因而盲目地進行追越很容易導致事故的發生。
第五,水域的通航密度直接關系到船舶事故的發生概率,因此引航員應當利用AIS、雷達、ECDIS等船載設備了解船舶密集區的情況,通過船速控制主動避開航行密集區。
第六,當船舶在惡劣的氣象條件下航行并且受到水域條件的限制時,不僅要對自身的安全操作加以考慮,同時還要關注本船周圍船舶的情況,盡量通過協調配合的方式共同抵御惡劣的氣象條件。
總而言之,惡劣氣象條件對船舶的安全航行有著極大的威脅,做好船舶引航工作不但有助于船舶的安全航行,同時也有益于維持穩定的港口交通秩序。因此,在惡劣的氣象條件下,引航員必須與各方協調配合,有效運用各種助航設備,應用良好的技術和經驗冷靜沉著地采取有效的規避措施,確保船舶在惡劣氣象條件下的安全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