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芳芳
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理論教材內容重復性研究
吳芳芳
(廣州大學,廣東 廣州 510000)
文章從教材內容重復現象出發,探析體育教育專業主干理論教材間內容重復的表現、原因以及帶來的影響,并提出具有實操意義的策略,期望對日后的體育類教材建設提供參考。
高校;體育教育;理論教材;內容;重復性
體育教育專業理論教材主要是為培養高質量的體育教師而服務的,根據教育部印發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方案》的通知中表明主干課程中的體育人文社會學類的課程包括學校體育學、體育心理學、體育教學論、體育社會學、體育教材教法等理論課程。理論課程的開展必然少不了理論教材的支撐,因此各領域的專家根據主干課程的編寫要求進行相關的指導性教材的編寫。但人為的教材編寫必然達不到完美的效果,會出現相應的問題,例如,教材的編制問題、內容選擇問題、排版問題以及內容交叉重復問題等等。而本文主要是對體育領域的理論教材間的內容重復情況進行研究。對于該部分的研究,國內學者的研究主要是找出原因、給出解決方法,但大部分研究中的原因分析都較為簡單且實用價值不大,觀點也呈現出“一邊倒”的趨勢,最后所給出的策略實操性較小。基于此情況,筆者以辯證的眼光找出內容重復的原因,從與教材直接發生關系的主體出發,找出重復的原因,分析重復的影響,最后結合實際,提出可操性較強的策略。
選取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出版、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具有代表性的多個版本的4門理論課程教材。
通過查閱2個版本的學校體育學、體育教材教法、體育概論和3個版本的體育教學論,分別對它們進行同一教材的不同版本進行比較,再不同教材間進行比較,最后對所得信息進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
通過對教材的每個章節進行梳理總結發現《學校體育學》、《體育教材教法》、《體育教學論》以及《體育概論》這4門教材之間都或多或少的出現內容重復的現象。其中《體育教材教法》和《體育教學論》教材內容重復率約百分之三十,而《學校體育學》和《體育教學論》的教材內容重復率高達到百分之五十左右。并且通過對比發現《學校體育學》與其它3本教材間都有不同程度的重復,而《體育概論》與其它3門學科教材間的重復率較低。因此,可以得出《學校體育學》與其它幾本教材都有內容重疊的部分,不同的是與各教材間的重復率高低不等。若拋開《學校體育學》而言,《體育教材教法》《體育教學論》和《體育概論》這3本教材間的重復則相對較少。
教材間內容重復具體表現在體育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原則、教學組織、體育課類型及結構幾大部分,這是重復率極高的部分,在教材間都會交叉重復。并且大部分都是簡單的概念重復,對于內容分析的部分重復卻很少。而部分教材間也會出現青少年身心發展特征、體育文化等的重復。
從教材間重復的具體表現看,重復主要呈現在以下幾個特征:(1)單一型重復與深入分析型重復。有些教材內容只是簡單的對背景、概念、方法等描述,也就是完全簡單重復,而有些教材間內容的重復是一種基于基本知識的前提下又進行了一次深入的分析,使得學生達到了“溫故而知新”的效果。(2)重復內容的偏向明顯。體育教育理論教材的目標是培養優質的體育教師,而作為教師必須清楚的了解教學的目標才能把握好方向,必須根據目標合理安排教學內容以及方法等等。因此,教材間的重復明顯的偏向教學目標、方法、原則、內容以及體育課的結構,而對于體育文化、奧林匹克賽事等的內容闡述很少。(3)概念重復與案例重復。大部分的重復都是純理論的知識重復,而結合實際或者是舉例的內容幾乎沒有重復,甚至沒有。若在把純理論的重復與實際的例子結合起來也是可以達到有意義的效果的。
2.3.1教材內容合理重復的原因
其一是,主干教材的起源史是教材內容出現重復的一個合理的原因。我國的體育理論教材在初建階段一直沿用的是前蘇聯的體育理論體系,當時還沒有屬于自己的體育理論教材,直到60年代初借鑒了前蘇聯的《體育理論》教材后才編寫了屬于自己的《體育理論》教材。在之后的發展中又從《體育理論》中分化出了《學校體育學》《體育概論》《群眾體育學》《運動訓練學》四大部分,其中《學校體育學》不斷的孕育,發展并脫離出來《體育教材教法》《體育教學論》等學科。因此,我國的體育理論教材的最初來源都是《體育理論》,盡管各教材傳達的核心內容不同,但也無法避免部分內容的重復。
其二是,基于教材知識結構完整和體系合理的要求。一本好的教材的應該要體現出該學科完整的知識結構,并且能給讀者呈現出一個合理學科體系。既是理論上的系統又是結構上的完整。因此,各教材的編寫者在編寫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部分內容的重復。
其三是,“溫故而知新”式的重復。4本教材的內容雖有重復,但是部分重復是有側重點的重復。諸如此類的重復是有意義的,它能對另一本教材沒談及的內容做到補充和說明的作用,既讓學生更深層的了解到知識點又可以引發新的思考,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溫故而知新”。
2.3.2教材內容不合理重復的原因
不合理的重復是指本可以避免但卻出現的重復。體育理論教材不合理重復的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由于各教材編寫者間的無相關性,使得各教材的編寫者都致力于把本教材的內容編寫好,而不去關注同領域的其它學科教材情況,這種無關注的現象導致了教材內容大面積的不必要的重復。通過對選用的教材編寫組對比發現,各學科的教材編寫者沒有參與其他學科教材的編寫,這反映出編者間缺乏溝通交流,編者只關注本學科而忽視了體育教育專業整個教材體系和課程的整體性。另一方面是高校教師缺乏集體備課、交流和探討教學的過程,使得各教師間的教學進度的不到共享,教師的自主性大,教學效果差,無法通過教學賦予相同知識點新的內容。
Amini、Falk等[27]通過研究發現消費者對耐用品的基于第一印象的感知價值會影響他們的回購行為;席菱聆等[28]在研究顧客網絡購物滿意度的影響因素時,發現顧客網絡購物感知價值會對網絡購物感知質量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因此,我們假設:
其次,部分教材為了知識點的連接和過渡作用,也會造成知識點的簡單無意義的重復。部分教材在兩個內容的銜接時為了使得知識體系更加完整,會利用一些知識進行過渡,這也會造成內容的少量重復。
第三,沒有賦予學科特征的意義,只對知識簡單的羅列。雖然這4類教材都是從最初的《體育理論》中孕育出來的,也必然會有相似部分,但既然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被劃分出來,就一定有不同于其它學科的獨特之處。所以不同的教材對同一知識點的闡述是不同的,應該是站在本學科的角度去對知識點進行理解。而大部分教材出現無意義重復的原因就在于它們對于一個相同的內容并沒有站在本學科的角度去闡述,都是簡單的從大方向出發進行概括或者描述。
2.4.1從學生層面看
教材內容無意義的重復會降低學生的求知欲。現階段是處于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時代,各種媒體傳播信息的速度快、知識更新快,因此人們對新東西的渴望也就高。而在課堂教學時對教學內容的重復講解會給學生一種是陳舊知識傳遞的表現,這難以滿足當代學生的需求,當代大學生總體上個性較為張揚,創造力強,高頻率的知識點重復無法滿足他們求新求異的心理需求,會讓學生產生厭學的心理。從另一方面看,這也不利于學生有重點的學習。因為一旦多門課程中都出現了同一知識點時,會導致學生無法捕捉到哪門課程中是該知識點學習的重點部分,這必然會影響學習效果。
2.4.2從教師層面看
首先會影響教師的教學效果。教師教授的知識點與其他教師發生重合時,學生會因為已學過該知識點而表現出低學習欲望,隨后教師會受到學生情緒的影響而不會過多的去闡述知識,這就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不良的影響。其次,教師會以為其他教師已經講授過該知識點而不去深入講解,可能會草草了事的結束該部分內容,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真正的教學進度和效果。
教育資源指的是在教育過程中所占用、使用和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是教育人力資源、物力資源和財力資源的總和。有限的體育教育資源應該在合理的條件下得到最大的利用,然而無用的重復必然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的浪費,不利于教育資源的合理分配。從人力資源的安排來看,重復的教學內容浪費了編寫者的編寫時間、教師的備課和教學時間和學生的課堂學習時間。從財力資源來看,它加重了教材的排版負擔,增加了不必要的課本的紙頁和厚度。
因此,重復無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是對教育資源不必要的浪費。
2.5.1促進教師轉變教學方法
面對無法避免的教材內容重復時,教師可一改過去單一的口頭講解的上課方式,利用討論法和研究型的學習方法來學習重復部分的內容。例如,教師在講解重復率極高的“教學目標”時,可以先把基本的概念和框架講解完,之后可讓學生結合該學科的定位或者是結合實際的案例來進行討論。這不僅可以有效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引發思考,迸發出新的想法。
2.5.2推動教材教學向課堂教學轉變
教材是課堂教學的重要部分,是教師和學生聯系的橋梁,教師必須充分掌握和理解教材,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傳道受業解惑也。如果說課堂教學是教師“傳道”的途徑,那么教材就是教師“傳道”的依據。真正有意義的“傳道”不是簡單的照本宣讀,而是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給予新的不同的內容。因此,教師要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前提下把教材作為課堂教學內容的一個依據,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實現靈活多變的課堂教學,擺脫照本宣讀的固定思維。一個好的課堂教學可以避免教材內容重復時學生厭學的尷尬境地。
2.5.3組建多學科綜合性編寫團隊
教材的編寫是教材出現重復的始發地,要想避免重復首先要把握好編者部分??梢越M建一支強大的綜合的編寫團隊,團隊中包含多個學科的體育類專業人員,不是單單的一門體育類學科的專家。只有這樣各學科專家在編寫的過程中可以相互交流,相互探討,達到共同備課的效果。這種形式能充分的發揮主編和副主編的價值,通過相互參與各科教材編寫,加強各類教材編者間的聯系,有效的避免內容大面積的重復現象。
2.5.4明確重復內容的歸屬問題
各學科之所以會出現重復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不知重復的內容是屬于哪一門學科范疇,也就是內容的歸屬問題。要明確重復內容的歸屬問題首先要把握好各學科的知識定位,即該學科的研究對象是什么?上位學科是什么?學科作用是什么?學科性質是什么?在正確的定位后,再根據重復內容的所屬范圍進行歸屬劃分,通過這種方法可以有效避免重復。但不得不提的是解決歸屬問題的前提是要解決學科的定位問題,而目前我國的體育學科劃分過細,要真正的完全解決學科定位需要一定的時間去探索。
[1]黃天弘,栗想,何聰.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材內容重復交叉問題探析[J].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0(3): 58-63.
[2]李光莉.“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與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內容重復的表現與對策[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2,26(8):57-60.
[3]周紅萍.體育教育專業人文類主干課程內容重復問題與對策[J].襄樊學院學報,2012,33(2):32-36.
[4]包雙葉,陳錫喜.教材體系、教學體系及其轉化:從大學與中學思想政治教材重復內容談起[J].邯鄲學院學報,2010,20(2):110-113.
A Study on the Repetitive Content of the Theoretical Teaching Materials of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in University
WU Fangfang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0, Guangdong, China)
吳芳芳(1996—),碩士生,研究方向:學校體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