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琳 周雨龍 霍 洵
咸陽市群眾體育現狀及發展對策探究*
張 琳 周雨龍 霍 洵
(咸陽師范學院 體育學院,陜西 咸陽 712000)
文章對咸陽市群眾體育的發展現狀進行研究,包括參與體育運動的居民的性別、年齡、學歷、職業、項目和場地的選擇、運動強度和頻率等,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
咸陽市;群眾體育;現狀;發展對策
體育可以展示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綜合實力,改善社會的凝聚力,推動區域經濟和社會的高速發展,改善國家之間和地區之間的往來。我國非常重視體育的發展,強化體育的投入程度,在職業化、商業化和社會化程度不斷改善的今天,群眾體育實現了較好的發展。就目前群眾體育發展的情況,要不斷的提升競爭力。社會發展的基礎上,人們對體育的需求在增大,體育資源有限,影響群眾體育進一步發展。咸陽市應充分利用體育場館的有限資源,提升體育場館的應用效率,發揮體育設施的節能,滿足人們體育鍛煉的需求。
群眾體育的性質具有多方面的特征,群眾體育的內涵以及我國對群眾體育法律相關規定和當前發展狀況等因素都決定了群眾體育的性質。系統內部的各要素互相聯系和作用,借鑒公益性產品,為群眾體育的發展提供大量的場地設施。
體育優秀人才,為國家體育事業做出貢獻。體育是一種社會活動,具有動態性特征,與廣大人民群眾的社會生活息息相關。在體育人才的分類方面,國內形成了很多種分類方法,但是其所包含的內容具有一致性。國家體委將體育人才分為運動員、教練員、管理人員、科研人員和教學人員等,但是教練員和科研人員的數量不足。在部分競技體育項目環節,咸陽市擁有大量的運動員,形成了競技體育的優勢與效果,具有大規模的裁判隊伍,包含大量的高級裁判員,但是核心的復合人才不足。為此提出有針對性的培訓與考核,對其管理現狀進行了調查。研究結果表明,咸陽市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總量充足,但是其等級分布呈現出金字塔狀,高學歷人群比例比較高,男性比例非常大。
2.1.1群眾體育場館設施現狀
群眾體育是體育的構成要素,可提升人民群眾的身體素質,改善人民群眾的身體技能水平,使人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咸陽市的體育場館多達4000多座,其中,被占用的體育場館僅有五座,咸陽市擁有大量的體育場館,在全省居于中上水平,其中有2500座標準式的體育場館,占全市體育場館總數的60%之多,非標準體育場館有1500多座,占人事局場館總數的37%。標準化的體育場館可以滿足各類比賽的需求和運動會的開展,但服務于廣大人民群眾鍛煉的場館比較緊張。在體育場館的分布中可以看出,咸陽市的體育場館分布存在不均勻的特征,擁有體育場館最多的地區在中部地區。
2.1.2社會體育指導員現狀
體育領域實現壯大,社會體育指導員制度在不斷的完善,為群眾體育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隨著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制度的開展,社會體育指導員加強訓練,為群眾體育事業的發展發揮了積極的效果。咸陽市登記在案的社會體育指導員有1.5萬名,超過了創建文明城市中每千人擁有一名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標準,其文化程度比較高,也建立了長效的服務機制。咸陽市社會體育指導員。占所有比例的20%之多。咸陽地區的女性社會體育指導員一般集中在田徑,太極拳?;@球,健美操,乒乓球,網球和羽毛球等項目上,在交誼舞、健身操等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項目中,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數量比較少,因此,在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的基礎上,應對相關項目進行宣傳和培訓,強化社會體育指導員與廣大人民群眾的聯系,確保指導員在開展各類項目,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體育鍛煉需求,提供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運動項目,豐富群眾的業余生活。
2.1.3咸陽市全民健身運動會的現狀
早在2001年起,咸陽市本著“人人熱愛體育,形成了上下聯動和覆蓋全市的健身模式,為群眾體育的開展創造良好的氛圍。全民健身體育運動落實國務院的全民健身條例,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增強人民群眾的身心素質,進一步豐富群眾的生活,確保體育活動廣泛的開展,改善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當地也制定了各類全民健身實施計劃,為群眾體育的開展指明了科學的方向,全民健身的管理和服務組織需要進一步更新完善全民健身的監測活動,努力建設具有地方特色的群眾體育活動,形成多元化的全民健身體系,合理化的布局為群眾體育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為公民提供科學有效的健身方法與指導。在具體的實施中,先要是廣大人民群眾的體育健身活動更加細節化,群眾體育科學健身的方法更加科學。通過各類體育項目的普及,不斷為咸陽市群眾體育的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各項綜合性的體育項目和單項體育項目,拓寬了群眾體育的發展渠道。
2.2.1參與體育運動居民的性別和年齡調查
在參加群眾體育運動的咸陽市民中,大部分照看孩子的時間也能進行各類體育運動,因此有非常充足的體育鍛煉時間,以運動量低的體育運動為主。咸陽市參與體育運動的人員中,60歲以上的老人比較多,占所有統計人數的1/3。通過數據可以發現,咸陽市參與體育運動的人群中,50歲以上的人群占據59%,說明咸陽市參與體育運動的人員以中老年人為主,這與我國當前處于老齡化社會息息相關,老年人在社會人口中的比重在逐步增加。相關的調查還發現21歲以下的青少年學業非常忙碌,其體育運動一般集中在體育課程上,以學校體育為主。21歲到40歲的中年人,主要忙于工作和家庭事務,在巨大的社會壓力下,很少參與到體育運動中。
2.2.2咸陽市參與群眾體育的居民學歷及職業現狀
隨著居民受教育程度的不斷改善,參與體育運動的人數呈現出明顯的上升趨勢,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隨著居民文化水平的逐步提升,參與到群眾體育的人數也越來越多。在對咸陽市各個地區的離退休人員調查中,發現其參與的群眾體育的比例最高在農村,居民參與到群眾體育的調查中,發現其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響,包括體育健身理念、社會輿論和自身需求等。
2.2.3咸陽市參與群眾體育的居民鍛煉場地選擇現狀
場地設施是開展群眾體育的重要基礎,咸陽市城市社區內部都配置了群眾體育的健身場所和體育廣場等,這給群眾體育的開展提供了便利。16.9的人選擇在馬路邊進行群眾體育活動,有12.7%的人選擇在附近的學校進行群眾體育活動,5.4%的人一般在健身俱樂部完成體育運動項目,追求體育休閑品位,3.9%的人群選擇在家里進行體育運動,在周末閑暇時間會投入到一種體育運動中親近自然。居民收入不斷提高,國民生產總值和居民收入的持續快速增長是體育市場發展的前提和根本保證?;旧?,群眾體育需要經濟增長來推動。群眾體育的發展和體育市場的繁榮,離不開GDP的持續增長和居民收入的提高。兩者相互促進,前者是基礎和前提。2000年,咸陽市總人口達到706.65萬人,2007年達到838.67萬人,比2005年增長2.33%,年均增長1.2%。每年有18.8萬人被列入名單。預計到2010年底,咸陽將有890萬人口。隨著人口和家庭的增加,對體育消費的需求將更大。按人均每年體育消費2000元計算,咸陽市體育消費將達到17.8億元,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是巨大的。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化是消除我國城鄉二元結構的根本途徑,是先進文明的重要標志。根據經濟學對小康社會的定義,小康社會的城市化率應在40%以上。然而,要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應采取降低城市人口標準,建立衛星城市,增加城市數量,促進城市多樣化,重視生活型城市,特別是旅游、商務、交通等新興城市。
2.2.4咸陽市居民群眾體育鍛煉頻度和強度現狀
咸陽市居民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一般在30分鐘以內的,占據19%,居民不參與體育運動的比例僅為2.8%。每周進行體育鍛煉的比例為10.4%,體育鍛煉強度比較大。體育人口經常從事體育比賽、鍛煉身體、娛樂、接受體育教育等。
2.2.5群眾體育意識淡薄,政策措施不力
雖然咸陽市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已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居民對提高生活質量和發展國民素質的需求成為體育消費的強勁動力,但人們對群眾體育和體育經濟的重視程度不夠,對群眾體育認識不足,忽視體育消費的目的和意義,沒有統籌規劃和引導,政策、措施、方法單一,缺乏普遍性思想和適當的方法。
2.2.6群眾體育發展不平衡
目前咸陽市群眾體育發展存在不平衡。首先,由于社會、經濟、文化、人口、資源、自然環境和思想觀念等方面的制約,各地區之間存在著不平衡。第二,群眾體育所有制失衡。調查顯示,大部分體育場館是國有的。第三,不同體育項目之間的發展也不平衡。不同的體育項目由于其受歡迎程度、競爭力以及廣告價值的不同,其產業發展所獲得的市場化程度或利潤也不同。
2.2.7計劃不周的體育發展
隨著人們收入的提高和人們對健身、娛樂、娛樂的需求越來越大,一些體育項目如高爾夫、保齡球、臺球、釣魚等在投資引進過程中顯得不完善,導致惡性競爭,嚴重浪費人力資源,品種、質量競爭日趨激烈,產品的價格和銷售。
2.2.8體育結構不完整
群眾體育由主體產業、相關產業和其他產業構成。由于主要產業受政府控制,單一程度高,其發展受到很大制約。因此,應該發展相關產業和其他產業,在初期積累資本。
2.2.9缺乏高素質的專業人才
群眾體育的發展需要既懂體育又懂經濟的人才。但是,咸陽市體育經濟專業只有體育經濟學專業,沒有形成體育經濟專業的院校,沒有為群眾體育的發展提供足夠的接班人。在現有的管理人員中補充或補充現有的知識。目前,管理人才的缺乏已成為制約咸陽群眾體育發展的關鍵因素。
2.2.10體育資源利用不足
咸陽市體育資本占有率較高,但也有一部分資金被閑置或使用效率低下,尤其那些因停業而使用率較低的國有體育場館。
2010~2015年,醫師人均每日擔負診療量呈現上升趨勢,增長0.3人次,其中,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站分別增長0.39人次、3.53人次和0.92人次;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均每日擔負入院量在2010~2012年呈現上升趨勢,2012~2015年保持穩定,截止2015年底,相比2010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師人均擔負入院量減少0.05人次,其中,鄉鎮衛生院增長0.15人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增長0.16人次,社區衛生服務站減少0.16人次。(見圖1-2)
咸陽市應強化公共體育設施規劃,完善體育設施的管理,制定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的科學規劃,促進建設,以縣區為基礎,街道、鄉鎮為核心,方便居民進行群眾體育鍛煉,形成公共體育設施網絡,將公共體育設施建設與城市建設規劃有機地結合起來,在科學利用土地的基礎上,落實政府對公共體育設施規劃的有關規定,確保設施建設經費充足,強化資金支持力度,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到體育設施的建設中。制定規范與標準強化文化體育設施建設的監督與指導,使公共體育設施的建設和質量不斷得到完善。咸陽市市民全民健身設施建設繼續采用體育工程和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建設,為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奠定良好的基礎,進一步完善體育設施的功能,向公眾開放在一定時間內,對學生、殘疾人和老年人提供優惠政策。
經常性地開展體育指導員的培訓與考核工作,建立科學的體育指導員培訓制度,制定完善的考核方案,強化隊伍建設,還應提升社會體育指導員在群眾體育中的指導作用,建立長效機制,確保社會體育指導員在群眾體育中的價值得到有效的發揮。完善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強化技術等級制度和登記注冊制度,進行嚴格的等級管理,保障指導員的隊伍得到優化。
咸陽市各級政府應發揮主體責任制度,發揮全民健身事業的效果,各級體育主管部門應提升群眾體育的認識,履行各項職責,探索全民健身工作的新思路和方法,協調相關部門將各類政策保障落實下來。投入充足的資金,采用監督和獎勵等措施,樹立全局觀念,確保各項政策順利的實施。咸陽市政務服務和體育局應推動咸陽市群眾體育制度,完善資金的扶持,將群眾體育作為重要的工作來實施,充分發揮政府在群眾體育發展中的服務效果,為群眾體育的發展提供各項服務和指導。強化宣傳工作,充分采用電視、廣播和報刊等媒體,強化當地居民的健康意識。
鼓勵各類體育健身俱樂部更好的發展。強化城市社區體育健身站點的建設,在政策、稅收和建設等方面給予一定的政策扶持,為群眾體育的開展創設良好的條件。依托咸陽市市區和鄉鎮體育健身站點,以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指導作用作為基礎,從而帶動群眾體育的開展。
組辦學校職工、婦女、殘疾人等運動會的單項比賽,支持群眾經常參與到體育健身活動中。豐富群眾體育的形式和內容,開展不同層次的全民健身競賽活動,開展非常具有影響力的群眾體育品牌賽事與活動,讓群眾參與到群眾體育中充分利用體育設施和場館,確保群眾更加了解群眾體育,熱愛群眾體育。
群眾體育的發展與體育體制改革密切相關,我們要正確認識體育體制改革的目標、內容和意義。此外,我們必須認識到群眾體育發展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通過制定和完善一系列群眾體育政策,發揮政府的關鍵作用。
增強“花錢買健康”的觀念,促進體育消費成為大眾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奧運會和全運會,增強人們的體育意識,樹立新的主題和四個新的理念。以“體育創造美好生活”為主題,倡導健身是品質、品位、機會、生活品質的新理念,樹立健康、快樂、時尚的形象,激發人們多樣化、分類的體育消費意愿。
舉辦更多的國際性、全國性大型運動會,充分發揮體育競賽對經濟的多種功能,為咸陽群眾體育注入新的活力。此外,還應加強咸陽市一些優勢體育項目的市場化建設,特別是游艇、足球、籃球等群眾基礎廣、國家優勢突出的體育項目。
引導和鼓勵建立各類健身俱樂部,發展高水平俱樂部,為人們的體育活動提供場所、設施和指導,滿足不同層次消費者的體育需求。在運營上,既要發揮傳統體育的優勢,又要發揮現代體育的優勢,積極引進國外一些令人興奮的設施和體育運動會。
一般來說,體育資源是由機構分配的。然而,由于我國體育管理體制正處于向市場經濟轉軌時期,體育經紀行業市場化程度不高,制約了經紀人的發展。雖然目前在這一領域有一些交易,但還沒有形成真正的體育勞動力市場和技術市場。比如,球員的轉會如同游戲的傳播,都是在一種無序的狀態下進行的,沒有一個高水平的經紀。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人們鍛煉意識在逐步增強,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可以改善人們的身體素質。咸陽市群眾體育的開展可增強人們的體質,隨著競技體育快速的發展,也帶動了全民體育意識完善,群眾體育的發展不僅僅可以改善全民健康素質,也能促進咸陽市經濟和社會的多元化發展。
[1]李躍.群眾體育對構建新時代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作用[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0,28(8):108-109.
[2]曾曉斌,吳生亮.健康中國背景下重慶市群眾體育發展路徑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20):183-185.)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nd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for Mass Sports in Xianyang
ZHANG Lin, etal.
(X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Xianyang 712000, Shaanxi, China)
基金項目:陜西省體育局常規課題《第十六屆省運會對咸陽市群眾體育影響研究》(編號:2019013)。
張琳(1983—),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