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守惠 肖海東
改革開放以來登封市武術治理研究*
桑守惠 肖海東
(河南理工大學 體育學院,河南 焦作 454003)
基于全球化的時代背景,分析改革開放后登封市管理者在“規范武術學校管理,提升武術教育質量;規劃城市布局,打造武術文化名城;緊跟現代市場經濟,推進武術產業升級;重視武術國際傳播,塑造城市國際形象;舉辦賽事交流活動,增強武術核心地位”等方面的策略和經驗,為其他小城市的區域文化打造提供參考。
改革開放;登封市;武術;治理
探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地域文化國際化、現代化進程中的地方治理經驗,總結政府政策在促進文化發展中的作用,是非常有意義的課題。改革開放翌年登封市一些拳師便開始招收武術學生,如:梁以全、劉寶山分別于1979年招收了第一批學生;同年,日本少林拳法聯盟主席宗道訪問少林寺,開啟了登封市的國際化進程;1982影片《少林寺》上映;自此,登封市武術活動得以迅猛發展。與之相呼應的是關于登封市武術的各類研究陸續出版,已經形成了武術產業、文化、教育、國際化、傳承與發展等方面的研究領域。但這些研究多集中于登封市武術發展的本體,或某一方面問題的具體研究,較少談及登封市政府作為登封武術建設的管理者、參與者或治理者,在此過程中所發揮的整體性作用、實踐及其經驗。習近平同志在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會上指出“改革開放40年積累的寶貴經驗是黨和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對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著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必須倍加珍惜、長期堅持,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在這種背景下,梳理改革開放以來的登封市武術治理經驗,是非常有意義的課題。
總體來說,改革開放以前的登封市武術活動處于衰落和式微階段,表現為武術技術衰敗、習練人口減少、武術活動受限、少林寺的整體性衰敗等狀況。改革開放以后,以市場經濟為中心的確立,政策上的開放與寬松,使各種社會力量被激活,社會經濟得以快速發展,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得到了一定的滿足。與此相伴隨的是文化生活逐漸得以發展和繁盛。在此背景下,為了使登封市地區的武術活動得以順利開展,登封市政府部門在各個方面主動或被動的出臺了相應的武術政策,對登封市武術發展進行了有效的治理。
登封市武術學校教育作為登封市武術的特色,是全國武術學校開展的典范,不僅培養了大批的武術人才,而且對登封市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推進作用。如在2018年的鄭州國際少林武術節的開幕式上就有登封市各大武術學校組成了8.6萬人的武術展演活動。從改革開放算起,擁有雄厚實力的登封市武術教育經歷了一個從小到大、由弱變強的發展過程,就改革開放以來各級部門對武術的管理來說,武術學校教育的創辦是先于政府的認同和引導的,正如梁以全(少林宗師2004)、劉寶山(布衣拳師2002)在其回憶中指出的,他們最早收徒授武,并不是公開行為,并且教授武術也是以秘密的形式進行的。上個世紀80、90年代以來,不僅登封市的旅游業開始逐漸繁盛,而且來自全國各地的武術學生不斷增多,學生安全、教育質量、教學設施等問題逐漸突顯,面對這些問題,登封市體育局(現在為:教育體育局)下發了各類文件對登封市武術教育進行規范,并且通過舉辦交流會、總結會、聯席會、觀摩會等多種方式,以在發展中不斷總結規律,探索新的發展路徑和發展模式,促進武術教育質量的提升。據登封市政策武術管理人員介紹:“全市所有武術館校每月都舉行文教科科長聯席會和武術館校校長例會,20多年來從沒有停過一次。聯席會和校長例會每月都會對各校的安全管理、業務開展進行交流,同時布置下月的工作任務,并交換各自的管理思路和經驗。”[1]此外,登封市教育體育局每年都會召開武術學校黨建工作推進會,每年舉行登封市武術學校座談會,并有針對性地解決武術學校存在的問題(如:2020年,登封市教育局對武術學校的文化課開設活動進行專項調研,全面要求落實五育并舉的教學方針)。
在武術學校建設方面,登封市給予武術學校很多的支持,正如原登封市體育局副局長王松偉說:“在資金扶持方面,政府鼓勵、支持金融機構為武校來貸款建設校園,這都是政府在出臺,資助武校各方面發展。”[2]另外,登封市還力爭引入大學教育,發展武術職業教育,扶持塔溝武術教育集團開設高等職業教育,引入鄭州大學體育學院在登封市開設校區等。
武術學校的快速發展,使登封市的流動人口快速增加,在促進登封市發展的同時,也增加了登封市社會管理的繁雜性。為了應對這些問題登封市多部門共同協作,在宣傳、城市規劃、安保等方面做了配套性建構。如:在城市宣傳與規劃方面,從鄭少洛高速上的少林功夫雕塑、高速出口處的各種雕像,再到沿著少林大道、經陽城路、大禹路和登封大道,兩邊的武術學校林立,各種武術學校名稱讓人目不暇接,大街上學生們穿著各式各樣的武術校服,公路兩旁學生的訓練身影、整齊的步伐、嘹亮的校歌,讓人初入登封就被深厚的武術文化所感染,使人印象深刻、流連忘返。而這條路線的設計正是從鄭州入登封,繞開主城區,再出登封進洛陽的必經之路,將大量的武術學校集中在這一路線的街道上正是登封市政府整體規劃的有意而為,使著登封市的布局更加的合理清晰,登封市的北部形成了武術一條街,而南部是居民的生活區。在這種設計之下,登封市以武術學校教育為特色的城市名片得到了彰顯,并在武術學校的規模效應之下,各種武術產品、武術景點、武術商店的供應也沿著這新街道逐漸發展了起來。隨著全球化的深入推進,我國國際影響力的提升,為了增強城市的國際影響力,打造以武術為特色的城市文化建設,登封市管理部門“自2008年以來,傾力打造‘世界功夫之都’。按照規劃,登封市要組建十大武術產業集團,依托少林寺景區,建設少林武術城、少林影視城、少林禪街和少林功夫展示中心,使其成為國際功夫文化研究傳播基地。”[3]目前登封市中華武術影視拍攝基地、少林武術動漫城等正在籌建之中。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以市場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確立,重商主義成了社會發展的主流價值觀念,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歷史人文價值凸顯。登封少林寺以“武以寺名,寺以武顯”,在歷朝歷代中有著重要影響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具有巨大的商業價值和經濟效益,是依循現代市場經濟規律進行挖掘的一個重要領域。自改革開放起,隨著一系列的關于少林武術影視上映,以及少林武術表演團的全國乃至全球性的國際巡演,同時伴隨著全國各地大量的武術愛好者涌入登封市,包括一些國外武術愛好者,極大地推動了登封市的消費、交通、城建、旅游等各方面的建設,也使登封在同級別城市的比照中成為了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也使登封市少林武術的有形和無形資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其重要性和商業價值逐漸凸顯。如:據登封市體育局數據統計,1991年至2009年期間,“登封市依靠武術搭臺的招商引資項目有200多個,貿易總成交額上千億元,而登封市本地的62所武術學校,投資額高達8億元”;武術產業在登封經濟總量中的份額已占10%左右。[4]
在高度規則化、競爭性強的現代市場經濟體系中,如何提升登封市武術產業的商業化水平,保護登封市地區的武術商業價值,就成為了擺在登封市管理者面前的一個棘手問題。如“少林牌火腿腸事件”[5]因此,為了適應市場經濟,規范武術管理,提升武術產業核心競爭力,登封市管理者做了大量工作,出臺了相關文件,如2006登封市出臺了《登封市武術產業發展規劃》,規劃中提出要圍繞“少林文化研究”“少林武術研習”“武術器材研發”三個方面,將登封市打造為“世界功夫之都”。在民間為了應對現代市場經濟規則,少林寺注冊了666個商標,以應對國內外關于“少林、少林寺、少林武術”等商標的搶注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國際關系的重建,尤其是蘇聯解體以來,國際化成為了各國發展的主流趨勢。在我國長期計劃經濟時代的國際化政策結束,新型的國際關系重建,帶來的不僅是國人對于外部世界的好奇,對新知識的渴望,以及對國際社會的積極探索,而且也是世界各國了解中國,進駐中國市場的新機遇,并且促使中國社會進行文化、社會、基礎設施等各方面的建設,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即是城市的國際化建設。登封有著獨特的歷史和文化,因此一方面被動地適應國際化進程,另一方面也主動地進行城市化建設和改造,以適應國際化進程的時代需要。在這個過程中,登封市的武術管理者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們積極的引導登封武術向著國際社會邁進和傳播。
改革開放之初,1979年4月,日本少林武術愛好者“宗道臣便率領訪問團到少林寺歸宗朝圣”;1980年,時任登封市少林武術體校的梁以全先生,應日本人邀請訪問少林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以來,少林武術首次走出國門。之后,登封市各武術學校向海外派出了大量的少林武術表演團,如:登封少林鵝坡武院,自學校成立以來就“組建少林武術表演團出訪歐、美、東南亞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先后參加了由國務院新聞辦和外交部組織的‘感知中國·墨西哥行’‘感知中國·波蘭行’‘俄羅斯中國年’等大型武術文化交流活動”。[6]隨著少林武術在國際社會影響力的增強,許多外國政要、旅游團、少林武術愛好者等陸續參訪或留學登封,如2005年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拜訪少林寺,2006年俄羅斯總統普京拜訪少林寺,2007年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拜訪少林寺,2015年在上海合作組織會晤期間,更是有成員國的多個政府首腦參觀少林寺[7]。這些活動不僅促進著登封的國際化進程,而且也迫使登封市主動或被動地融入國際化,在市民國際素養、城市宣傳、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由面向國內向國際轉換,以提升城市的國際形象,也正是基于這樣的背景和成就,登封市提出了“世界功夫之都”的建設構想。
賽事活動是文化發展的凝結和表達,也是促進文化交流、溝通和傳播,推進文化創新的重要動力。同時也對舉辦地的城市宣傳、文化表達、基礎設施等起著重要的推進作用。在登封市武術的崛起過程當中,登封市武術管理者對武術賽事和武術文化的交流活動便非常重視,為支持或配合各種各樣的武術活動提供了交通、安保、后勤等各方面的保障。自改革開放以來,登封市以少林寺為核心舉辦了包括武術節會、武術賽事、文化交流等各種各樣的文化交流活動。在武術節方面,每兩年一屆的中國·鄭州國際少林武術節,是一項集武術競技、旅游觀賞、文化交流及經貿合作于一體大型的綜合性文化活動。該活動開始于1991年,截止2020年該活動遵循“以武會友,共同進步”的宗旨共成功舉辦了12屆,其中第十二屆少林武術節活動中,共有來自65個國家和地區的共240支團隊將參加本屆武術節比賽[8];在武術賽事方面,2017年舉辦“首屆少林無遮大會”的同時舉辦的“少林七十二藝選拔賽”,該賽事共有來自全國各代表隊116名選手參賽,比賽內容包括石鎖、掌上飛刀、二指禪、鐵砂掌四項比賽的角逐。[9]同年,登封還舉辦了全國武術少林拳比賽等重要活動;在少林武術交流方面,每年有來自全球的大量的少林武術愛好者拜訪登封,歸山朝圣。據少林寺主頁新聞,2018年僅海外少林武術愛好者就有包括日本、美國、俄羅斯、意大利、德國、奧地利等國各的武術愛好者不遠萬里來到登封市歸山朝圣。訪問規模多者,如:2006年來自美國少林拳法聯合自衛武館的500多名少林武術愛好者[10]。這些活動的持續地增強著登封市作為武術文化的核心地位,使少林武術在熒屏熱之后,在現實層面上具有持續的競爭力。
改革開放40年來,關于我國社會發展的機制與模式是什么,雖然不斷有學者用各種西方科學理論進行闡釋,但最終都表示“我看不太懂中國”(布熱津斯基)、“中國經濟的發展,沒法用西方經濟學解釋”(科斯),曾經提出“中國的現代化是在西方不斷沖擊下,做出的應激反應”的費正清教授,在90年代也表示“對不起,我錯了……中國的現代化,是自身內在的基因變革和內在發展沖突的結果。”從本研究的梳理中可以看出,登封市武術的發展也不是用某個理論可以完全解釋的,它是一個由民間發起的(武術學校前身是家庭傳承)、外部社會需求推進的、由政府積極引導并不斷調適的現代化過程,是與“中國模式”相呼應的結果,是“中國模式”在小城市建設中的縮影。因此,未來登封市的武術建設還應當基于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發展的宏觀政策,進行武術教育、產業、旅游、活動、傳播等方面具體管理和規劃,以取得進一步的發展。
[1]人民網.武校經濟“唱戲”登封打造“世界功夫之都”[EB/OL][2015-11-04] http://sports.people.com.cn/n/2015/1104/c22176-27777794.html.
[2]陜西武術網.今日鄭州:“功夫之都”登封打造武術產業[EB/OL][2008-12-21] http://www.sxwushu.cn/space/?action-viewnews-itemid-631.
[3]中央政府門戶網.河南登封打造“世界功夫之都”[EB/OL][2011-01-01] http://www.gov.cn/jrzg/2011-11/29/content_2006359.htm.
[4]新浪河南.武術產業化發展登封擬打造“世界功夫之都”[EB/OL][2009-06-11] http://henan.sina.com.cn/news/jiaodian/2009-06-11/071110686.html.
[5]“少林”牌火腿腸引起訴訟[J].中國律師,1994(3):43.
[6]大河網.少林功夫傳人成為國家武術研究院首批專家[EB/OL][2010-02-03] https://sports.qq.com/a/20100203/001017.htm.
[7]新華網.上合組織多國政要參觀少林寺釋永信陪同[EB/OL][2015-12-16]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2/16/c_128534511.htm
[8]中新網.第十二屆中國鄭州國際少林武術節開幕五大洲240支團隊參賽[EB/OL][2018-10-20] https://www.chinanews.com/ty/2018/10-20/8655218.shtml.
[9]少林寺官網.七十二藝和禪弓比賽精彩亮相“首屆少林無遮大會” [EB/OL][2017-09-11]http://www.shaolin.org.cn/templates/T_newS_list/index.aspx?nodeid=25&page=ContentPage&contentid=19549.
[10]少林寺官網.五百名美國少林弟子歸山朝圣[EB/OL][2006-07-01] http://www.shaolin.org.cn/templates/T_newS_list/index.aspx?nodeid=23&page=ContentPage&contentid=1267.
Research on the Governance of Martial Arts in Dengfeng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SANG Shouhui, etal.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454003, Henan, China)
基金項目:河南理工大學校內人文社科項目,課題編號:SKND2020-17。
桑守惠(1976—),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民族傳統體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