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延威 孫華磊
2022年北京冬奧會產生的可持續發展效益分析
許延威 孫華磊
(遼寧師范大學 體育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9)
文章對我國2022年北京冬奧會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可能產生的可持續發展效益進行研究。認為,北京冬奧會的舉辦在政治上可以提高我國體育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促進體育制度改革;在經濟上促進體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促進冰雪產業多元化發展;在文化上促進中國傳統文化對外傳播,有助于振奮民族精神;在社會上能夠推動體育的發展,有利于加快全民健身的全面化。
北京冬奧會;可持續發展;冰雪產業;效益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國民的生活水平和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日漸提高。2015年我國成功申辦第24屆冬奧會,北京冬奧會是繼2008年北京夏奧運會后第二次在我國舉辦的奧運賽事,北京也成為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史上迄今唯一一座既舉辦了夏季奧運會又舉辦冬季奧運會的城市,這次北京冬奧會的申辦意味著我國的綜合實力無論是經濟因素、政治因素都提高了一個新的層次。文章從可持續發展角度對北京冬奧會可能帶來的政治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文化效益、進行分析。
綜合國力是衡量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和國家實力的重要指標,冬奧會的舉辦充分體現出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也體現出我國國際影響力的提升。奧運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運動會,一個國家要承辦奧運會需要消耗大量財力物力來建設,在這其中是存在一定風險的,如果經營良好可以促進舉辦國的發展,但如果經營不善則得不償失。2008年我國舉辦的夏季奧運會是非常成功的,給當時的我國帶來了巨大的效益,我們也合理的處理了奧運遺產等問題;在這些成就的背后我們為這次奧運會準備了七年,資金投入高達2800多億元。除了我國,其他國家舉辦奧運會時也投入了巨額的資金,例如希臘和加拿大,他們在奧運會上投入的資金遠遠超出了原本的預算,最后奧運會成功舉辦了,而整個國家都陷入了巨大的債務壓力中,加拿大政府甚至因為奧運會而還了三十年的債務。申辦冬奧會可以看出我國綜合國力的增長,國家有能力、有信心、有保障的舉辦此次冬奧會。奧運會是各個國家互相交流的一種方式,是國家對外展示形象的一個重要方式。舉辦冬季奧運會不僅僅能夠推動中國經濟、文化各方面快速的發展,更能向世界人民展示出中國社會的和諧穩定,進一步提高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和世界人民的吸引力和親和力[1]。
為保障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黨和政府給予高度支持,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促進體育制度和冰雪運動的改革與發展。在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契機大力發展冰雪運動的意見》中提出要深化體制改革,推進全國性單項冰雪運動協會改革、實行跨界跨項選材、深化國家隊訓練和管理體制改革、改革冰雪賽事管理體制等等。國家體育總局頒布的關于《北京冬奧會跨界跨項選材激勵政策》的通知運用激勵性政策工具來鼓勵和引導各方力量積極為國家輸送高質量的冬季項目人才,政策改變了傳統的運動員選材模式,創新了思路,擴寬了渠道,打破了限制。在學校體育方面,教育部發布的《關于開展全國青少年校園冰雪運動特色學校及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奧林匹克教育示范學校遴選工作》和教育部等四部委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全國青少年冰雪運動進校園的指導意見》等政策,充分利用了舉辦2022年北京冬奧會這一重大機遇,促進廣大青少年參與校園冰雪運動,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冰雪運動教學模式,推動學校體育的發展和建設。眾多政策的出臺一方面是為了保障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另一方面也是利用冬奧會這一契機促進我國體育制度在備戰體制、運動員選材、學校體育、體育管理等方面上的改革,但是資金利用不合理、系統管理封閉、體育運動發展不平衡、目標不明確、管辦不分等問題[2]依然存在。利用舉辦北京冬奧會的契機,促進體育制度改革,保證相關部門的職權和職能更高效的運轉。通過完善體育制度能夠使我國體育發展更健康、更具有活力。只有通過制度創新,才能促使競技體育理論研究與時俱進并作用于實踐操作,從而不斷滿足競技體育市場化改革的動態需求[3]。
舉辦2022年北京冬奧會能夠為我國體育產業帶來發展的機遇。現階段我國的體育產業發展不均衡、體育俱樂部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市場不規范、高端設備產品層次低、基礎設施建設不完整等問題阻礙了我國體育產業的健康發展。北京冬奧會的舉辦是一個促進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重大機遇[4]。目前我國冰雪產業發展水平較低、基礎設施不健全,高端機器設備大都是國外壟斷,如滑雪場的纜車、高端的滑雪用具都是國外產品,而我國能生產冰刀鞋的廠家較多,但是質量水平同國外廠家相比還存在差距[5]。北京冬奧會的舉辦是國內冰雪企業發展良好契機,在此期間創造出自己的核心品牌,使之在國際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冬奧會將會迅速的推進我國冰雪產業的發展,興建一批復合型冰雪旅游基地和冰雪運動中心,能夠帶動產業的發展[6],促進產業結構合理,帶動居民消費,促進冰雪產業與地方相關產業深度融合以刺激產業更新。冬季運動項目是一種潮流文化,無論年齡大小都可以參與冰雪運動,通過北京冬奧會的舉辦,擴大中國冬季旅游市場,讓冬季運動項目成為新的旅游項目。大力宣傳冰雪體育運動的魅力使人們參與到冰雪運動中體驗運動帶來的快感,同時在參與運動時產生消費和租賃會產生經濟關系。通過促進國民參與冰雪運動以帶動旅游、冰雪運動、服務業、以及裝備產業的增長。北京冬奧會為中國經濟帶來的長遠利益遠比籌辦北京冬奧會所花費的資金多,充分說明了舉辦冬奧會促進我國經濟增長。
目前我國冰雪產業發展處于起步階段,加快冰雪產業快速發展,形成多元化的發展,要深化體育產業改革、整合冰雪資源、政府政策支持等。我國北方地區有資源能夠開展冰雪運動的地域都會建設滑雪場設施,但是產業模式較為單一,和滑雪場配套的酒店、溫泉等缺少,相關產業鏈配置不高,把滑雪市場和一些資源整合起來,比如將滑雪場與酒店、特色溫泉結合,會吸引游客、擴大消費。將體育產業與科技結合起來,營造更好的體驗感,,使游客們更好的參與滑雪運動。將冰雪產業和互聯網結合起來,通過互聯網在網絡上售賣各種滑雪器材、門票以及宣傳冰雪運動。企業公司也應利用好自媒體視頻來宣傳滑雪、溫泉等特色一體化的產業模式,通過宣傳來吸引國民參與冰雪運動,刺激消費。將冰雪產業與地方經濟產業整合起來,通過促銷以及捆綁的消費模式形成創新特色經營模式來促進地區產業和冰雪產業相結合的多元化發展。
一個國家的強盛離不開文化的支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重要的文化軟實力,為中華民族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我國是一個具有優秀傳統文化的國家,把優秀的傳統文化傳遞給世界,讓世界感受到一個歷史悠久的大國具有的文化底蘊。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文化和中國精神。世界人民逐漸改善了對中國的看法,北京冬奧會的舉辦是再一次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機會[7]。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世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可度越來越高,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已經走向世界,吸引了眾多外國人來中國學習傳統文化。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世界文明史上一顆閃耀的明珠,為世界文化增添了濃厚的色彩。冬奧會在北京舉辦會讓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國,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促進了中國傳統文化在世界的傳播[8],這不僅僅能夠彰顯出國家軟實力,還可以促進民族認同、凝聚人心、激發民族意志、改善社會誠信缺失、道德失范的狀況,有助于維護社會的穩定與和諧。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舉辦極大的振奮了民族精神,通過舉辦奧運會使國民認識到國家強盛繁榮[9],促使國人的愛國思想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民族精神是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凝聚力,是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根基。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舉辦又是一次展現中國風貌、中國精神的重要機會。冬奧會的成功舉辦將使中國人民更加深刻的了解祖國的強大,讓人民清楚的認識到民族精神的內涵,能夠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民族精神在任何時期都是一種獨特的文化精神,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10],能夠提高國家的凝聚力,影響力和民族團結。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舉辦推動了我國群眾體育、體育文化、體育產業的發展。在此期間的我國冰雪運動的發展也得益于北京奧運會的舉辦,為冰雪運動發展奠定了群眾基礎,北京冬奧會成功申辦推動了冰雪項目在我國體育中的發展[11]。國家大力推動冰雪運動項目的發展,并在2018年提出《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實施綱要》。冬奧會的舉辦將推動我國冰雪體育運動文化的形成,吸引更多的體育運動者愛好參與到冰雪運動項目中,廣大群眾的參與也會直接促進冰雪運動項目的發展。北京冬季奧運會的舉辦將會推動我國體育走向一個新的層次,體育人口增多、體育產業快速發展、冰雪運動文化形成等等。北京冬奧會的成功申辦,國家制定了北冰南擴的冰雪戰略,南方一些經濟實力雄厚的城市也開始建設滑雪場、冰上運動中心等冰雪運動項目,使生活在南方的人們體驗到冰雪運動的樂趣。基于冬奧會的籌備而進行一系列冰雪運動的宣傳和設施建設,加快了冰雪運動的發展[12]。
北京奧運會為我國群眾體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加快了我國全民健身發展的進程也促使人們逐漸形成終身體育的習慣。冬奧會的成功申辦使全國上下掀起開展冰雪運動的浪潮,與冰雪項目相關的運動項目也逐漸走進人民的視線中,有助于推動全民健身的發展,并且給群眾體育帶來積極的影響。據統計,2018-2019年雪季,崇禮七大滑雪場游客突破百萬人次,同比增長25.9%,標志著滑雪場在北京冬奧會的帶動下進入了新的階段,表明著在冬奧會的影響下國民參與冰雪運動項目的人數大大增加。北京冬奧會的舉辦將會促進建設更多的冬季運動項目場地,國民參與冰雪運動的機會更多。冬奧會的舉辦推動冰雪運動走進校園,目前我國東北地區氣候條件合適的中小學都開設滑冰課的課程,使學生在適齡年級接觸到冰雪運動,對學生運動習慣的形成起到積極作用,有益于學生的身心健康,帶動學校體育的發展。青少年在適齡的年紀學習冰雪運動的項目能夠打下堅實的專業技能基礎。在青少年進行滑雪、滑冰等項目時發現極具天賦的運動人才,也能保障我國優秀后備競技人才的供給。群眾體育是競技體育的基石,競技體育運動取得成績是群眾體育發展到一定水平,競技體育運動取得成績又會促進群眾體育的發展[13]。奧運會的舉辦能增強人們的健身意識[14],會促進體育基礎設施的建設,提高大眾對體育活動的參與度,使我國體育人口增加,加入到全民健身的熱潮中[15],增強體質、增進健康,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
北京冬奧會的理念是“以運動員為中心、可持續發展、節儉辦賽”,冬奧會在場館建設和選擇地點都是遵循著可持續發展理念,比如國家速滑館的“冰絲帶”采用全冰面設計、水立方克服“水轉冰”技術難題成為冰立方,以及利用老首鋼園區建設單板滑雪大跳臺場地,把有效的資源合理的利用起來,這都體現出可持續辦奧的理念。冬奧會結束后場館設施對外開放,北京冬奧會深刻貫徹冬奧會可持續理念,注重場館賽后利用,與當地發展長期目標契合。北京冬奧會城市的地域優勢和雙奧的影響會對周邊城市體育文化和體育產業帶來積極的影響,以崇禮為例,在北京協同張家口申辦奧運會之后,崇禮在冰雪上的資源使其發展迅速成為國內知名的旅游勝地,吸引了大批游客。冬奧會場館建設的規模化會吸引更多的游客參與到冰雪運動中,冬奧會秉承“可持續發展”理念也會一直為人們所堅持。
北京冬奧會的舉辦會從多個方面給我國帶來可持續發展的效益:(1)從政治上看,對外向世界展示出我國的綜合國力、提高國際影響力,對內能夠促進體育管理制度的改革,優化管理模式,管理體系。凝聚民族精神,更加的熱愛祖國,擁護黨的領導。(2)從經濟上看,冬奧會帶動相關冰雪產業鏈的形成,促進了冰雪體育產業和旅游業的快速發展,而且在場館利用方面,即使在奧運會結束之后也會更加合理的利用場館,并且在奧運結束之后帶來持續的經濟效益,供大眾積極參與體育鍛煉,成為體育經濟新的增長點。(3)從文化上看,我國的體育運動形成較早,體育文化在世界文化中是必不可缺的,同樣在我國,體育文化一直具有很高的地位,為我國外交的發展和提高綜合國力以及國際影響力做出了巨大貢獻,為我國邁向世界強國貢獻了強大的力量。(4)從社會上看,北京冬奧會帶動了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大眾的就業,同時完善了基礎設施的建設,推動了群眾體育的發展,促進了全民健身和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增強了人們環保的意識。綜上所述,北京冬奧會為我國帶來的效益不是單一,而是多元化、綜合性的效益,促進人民群眾的意識轉變,為我國邁向體育強國注入新的動力。
[1]王誠民.舉辦冬奧會對提升中國國際形象價值的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5(9):1-4.
[2]高升,王家宏.職業體育治理的制度邏輯、現實沖突與協調思路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9,34(5):417-424.
[3]田麗敏,李贊,熊文.我國競技體育市場化改革:制度變遷的階段劃分、變遷特征及其啟示[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9,53(5):23-27.
[4]陶尚武.北京冬奧會背景下我國冰雪產業發展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7(27):31-32.
[5]高歡,李曉峰.北京冬奧會對我國冰雪產業的影響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9,27(4):119-129.
[6]馬寶發,武鐵男.黑龍江冰雪體育商業化發展下的產業結構優化策略[J].當代體育科技,2019,9(23):193-194.
[7]林輝,鄢行輝.“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武術文化國際傳播的困境與策略[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9,37(6):47-50.
[8]新中國體育文化宣傳工作發展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9(10):19-30.
[9]梁同福.2008年奧運會對我國傳統精神文化現代化的影響[J].體育學刊,2006(4):12-14.
[10]王澤應.論中國精神對民族復興的偉大意義[J].齊魯學刊,2014(3):70-76.
[11]王誠民,郭晗,姜雨.申辦冬奧會對我國冰雪運動發展的影響[J].體育文化導刊,2014(11):53-56.
[12]楊光,何會云.談申辦冬奧會對我國冰雪運動發展的影響[J].才智,2017(29):231.
[13]王法濤.論北京奧運會對全民健身的推動[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12):133.
[14]舒為平.北京奧運會與全民健身活動發展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6(6):21-24.
[15]秦梅.北京奧運會對北京群眾體育發展影響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0(2):13-21.
An Analysi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enefits Generated by 2022 Beijing Winter Olympic Games
XU Yanwei, etal.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 Liaoning, China)
許延威(1971—),博士,教授,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