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見
(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濤雒鎮獸醫站 山東日照 276805)
仔豬發生水腫病后通常表現運動障礙、四肢無力、共濟失調、盲目轉圈、發出驚叫、叫聲嘶啞、眼瞼和臉部水腫,有的頸部、頭部發胖,如果不及時發現和進行防治,還會繼發感染其它疾病,引起較高的死亡率,給養豬場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管理者必須清楚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提高飼養管理水平,采取綜合防控措施,來防治仔豬發生本病。
仔豬在斷奶后如果攝入的營養物質比較單一或者蛋白質含量較高,就會抑制消化功能,引起代謝紊亂或腸道菌群失去平衡,有害菌群繁殖過度,產生大量的毒素滲入血液,誘發水腫病的發生。同時仔豬各種器官發育不健全,尤其是消化系統的消化腺不發達,胃部缺乏胃酸或消化酶,對飼料中的蛋白質和淀粉等消化能力較差,致使這些營養物質在腸道內發生腐敗分解,或者產生毒素,進而誘發仔豬發生水腫病。如果仔豬過早斷奶,消化系統發育遲緩,飼料更換突然、飼喂方式不當、溫度變化異常、免疫接種等各種情況下,均易誘發仔豬感染本病[1]。
仔豬急性發病時,一般會臥地不起、全身抽搐、口腔中流出大量白沫、呼吸困難、整個病程僅僅1~2h,在很短時間內就會發生死亡現象。
仔豬典型癥狀為水腫:臉、眼、前額和唇等部位都會發生明顯腫脹,有的在頸部、四肢和腹部等部位的皮下出現水腫,用手觸之仔豬表現明顯痛感,常常發出尖叫聲音,并且叫聲嘶啞。精神狀態較差、停止采食、站立無力、行走不穩、盲目轉圈、出現共濟失調的神經癥狀。隨著病情發展四肢和全身震顫、最后衰竭死亡,有的病豬還發生腹瀉癥狀[1]。
剖檢病死仔豬,典型病變是胃腸黏膜水腫、尤其是賁門部和胃壁大彎部黏膜明顯水腫,切開胃壁看到黏膜和肌肉層之間有紅色或無色的膠凍樣物。并且喉頭、眼瞼、皮下和腹部等處也會發生水腫。胸腔和腹腔充滿大量的積液,在空氣中可以形成膠凍樣物。全身淋巴結充血和出血。肝臟腫大易碎、膽囊水腫,皮下血管容易形成纖維蛋白栓塞,并且毛細血管也會有所變化。另外仔豬胃內有大量沒有消化的食物,而小腸中的內容物很少。
為了促進仔豬消化系統分泌消化酶或胃酸,增強胃腸道蠕動功能,將腸道內的食物盡快消化、吸收和排出。可以對病仔豬灌服適量的緩瀉鹽類瀉劑,例如每頭仔豬灌服15~20g 的硫酸鎂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治作用。在仔豬發病初期可以肌內注射硫酸慶大霉素和VB12,注射2 次/d,連續注射3d,可以有效防治病情發展。在仔豬發生眼瞼水腫、發出嘶啞叫聲和麻痹癥狀時,建議使用磺胺嘧啶、地塞米松加亞硒酸鈉進行靜脈注射,每頭仔豬注射40~50mL,同時要求藥物溫度與仔豬體溫相差不大,避免給仔豬帶來冷應激。在治療過程中需要停止飼喂仔豬精飼料、適當增加青綠飼料的飼喂量,每天趕出仔豬進行適當活動,這樣可以起到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幫助仔豬盡快恢復健康狀況[2]。
在仔豬轉入圈舍前需要進行徹底清理和消毒,包括圈舍地面、墻壁、門窗、料槽、水槽和用具等都要用水沖洗,再用過氧乙酸或碘制劑等消毒液進行噴灑消毒。為了達到良好的消毒效果,保證所噴之處都必須達到比較潮濕的程度。在仔豬轉入前再用高錳酸鉀和甲醛進行熏蒸消毒。母豬轉入產仔舍前也需要進行上述清洗和消毒過程,并且每天定期清理糞便和進行清理消毒,確保圈舍衛生狀況良好,加強通風管理和飲水管理,盡量降低圈舍濕度,有利于殺滅或減少圈舍及周圍環境的致病菌[2]。
仔豬斷奶后1 個月內,為了提高仔豬消化道胃酸濃度,可以在每100kg 飼料或飲水中添加1~2kg 的檸檬酸或食醋,這樣有利于提高仔豬消化系統功能,增強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能力。同時在飼料中定期添加土霉素、金霉素、磺胺類、亞硒酸鈉和VB 等添加劑,不僅有效防治仔豬發生腹瀉和水腫病,還可以明顯提高仔豬飼料利用率和生長速度,進而達到提高成活率和飼養效益的目的。
為了提高仔豬抗體水平和免疫力,在母豬分娩前30d 和15d,可以給母豬免疫接種仔豬大腸桿菌病(K88+K99+987P)、產氣莢膜梭菌病(C 型)二聯滅活疫苗,這樣可以提高母豬血清和初乳中的大腸桿菌抗體水平。仔豬通過采食母乳獲取較高的免疫力,增強對外界大腸桿菌的抵抗力,避免發生細菌性腹瀉,從而有效防止仔豬發生水腫病。
在仔豬斷奶前后接種仔豬大腸桿菌病(K88+K99+987P)、產氣莢膜梭菌病(C 型)二聯滅活疫苗,能夠有效防控仔豬腹瀉和水腫病的發生。并且在仔豬吸吮母乳前灌服2~3mL 的1%高錳酸鉀,能有效殺滅侵入消化道內的病菌。為了提高仔豬免疫力和補充有效的鐵和硒,在仔豬出生后3d 肌肉注射1mL 的右旋糖酐鐵和2mL 的0.1%亞硒酸鈉。同時補充充足的淡鹽水、維生素和蛋白質等營養物質,并適當增加粗纖維飼料的供給量,促使仔豬消化系統充分發育[3]。
為了避免仔豬發生水腫病,需要加強仔豬斷奶前后的飼養管理工作,斷奶時不要突然更換飼料,及早補料和訓練仔豬采食,促使消化系統盡快發育和仔豬適應斷奶后的獨立生活。飼喂仔豬的飼料應全價且容易消化,不能長期飼喂單一飼料或某種營養成分過高的飼料,否則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而誘發本病發生。在仔豬發病后需要投喂緩瀉鹽類瀉劑,來促進胃腸蠕動和分泌較多的消化酶或胃酸,加快消化系統對飼料的消化,盡快排出腸道內的廢棄物質。同時還需要使用抗生素藥物來防治繼發感染其它腸道疾病,這樣采取綜合防控方法和對癥治療,來幫助仔豬盡快恢復健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