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桂華
(山東省臨沂市莒南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山東臨沂 276600)
豬呼吸道綜合征(PRDC)一般都是因為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而導致的呼吸系統疾病的總稱,屬于生長育成豬的普遍都存在的疾病類型。對于我國來說,豬呼吸道綜合征的發生率是相對比較高的,幾乎所有的豬場都存在著誘發該病的病原或者是因素,在發病的期間經常會出現繼發性和混合型的感染,容易造成診斷和防控上的問題,進而給豬場帶來比較大的經濟損失。
引發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的非傳染性病因主要有化學性的有害氣體,比如說二氧化碳、氨氣和硫化氫;空氣中的粉塵和溫度的驟變以及通風不暢都會帶來很大的影響;還有飼養密度過大或者是飼料的質量和營養問題;豬舍的衛生條件和一些應激反應等,這些都屬于非傳染性的原因。
就目前來說,引發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的主要病原有病毒、細菌和寄生蟲幾種類型。病毒類型主要有豬瘟病毒、豬流感病毒、豬藍耳病毒、豬呼吸道冠狀病毒等;細菌類型主要有副豬嗜血桿菌、多殺性巴氏桿菌、豬鏈球菌等;寄生蟲類型主要有弓形蟲、豬蛔蟲等[1]。
對于呼吸道疾病綜合征來說,一般是發生在比較寒冷和天氣變化的氣候當中,有著較為明顯的季節性和地方流行的重要特征。養豬場如果出現溫度低和潮濕的現象,再加上管理不當就很容易引發該病,并且會帶來嚴重的影響。除此之外,豬呼吸道綜合征是一種呼吸系統的疾病,一旦外界的致病因素侵入到肺部之后,就會影響到生豬的通氣和換氣,進而使得生豬的呼吸受到嚴重的阻礙,引發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
現階段臨床上比較經常引發呼吸道疾病綜合征的病原體主要有病毒、細菌和寄生蟲等,其中病原有豬流感病毒,其危害性也在逐漸的增多,并且容易在發病的過程中出現混合型感染的現象,比如說藍耳病病毒和偽狂犬病毒等。病原體除了會混合感染多種類型病毒之外,還會受到細菌和寄生蟲的繼發和并發感染,整體都呈現出一種多元化感染的狀態。
豬呼吸道綜合征的發病和傳播速度都是比較快的,并且發病率在30%~80%,急性病癥的死亡率都可以達到20%~90%。另外,這種疾病的主要危及對象就是斷奶后的仔豬,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仔豬在斷奶之后會出現母源抗體減少的現象,再加上仔豬的身體抵抗力比較弱,在斷奶之后很容易會受到營養應激和環境應激的影響,還有可能會引發其他的反應,進而造成仔豬的多種系統性衰竭綜合征的重要問題。
在臨床上保育豬和育成豬發生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的概率都要高于其他年齡段的豬只,其中斷奶后仔豬的發病率最高。生豬在發病初期主要的癥狀就是食欲減退,然后會伴隨著輕度的咳嗽和氣喘的現象,體溫也會隨之出現升高的現象,大概會持續在40℃左右。后續會出現眼結膜發炎和流淚的現象,身體的末端皮膚還會出現發紺的現象。在急性的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病例當中,患病的生豬會出現體溫升高到42℃的現象,也會逐漸的出現呼吸困難和共濟失調的現象,在短時間內還會有死亡的現象,具有比較高的死亡率。在慢性的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當中,一般會呈現出一種地方性的緩慢擴散和流行的狀態,患病的生豬還會出現漸進性消瘦和體重增長緩慢等慢性的疾病癥狀。在生豬養殖的過程中,如果飼養環境和飼養管理的條件跟不上,飼養的密度較大并且有通風不暢的現象,就會很容易的導致出現多種病原的混合型感染,會使得病情出現迅速的惡化,慢性病例也會逐漸的轉為急性病例,死亡率會隨之增加,進而造成更為嚴重的經濟損失[2]。
對病死豬只進行剖檢可以看出,主要病理變化會集中在肺臟,在經過一定的檢查之后之后可以發現,病死豬的肺臟都會表現為肺炎的癥狀,嚴重程度會呈現出一定的差異性。病死生豬的肺臟一般會呈現出橡皮肺的現象,比較常見的表現有彌漫性肺炎和間質性肺炎。肺臟一般會呈現出紅白相間的外觀,將其切開之后會有不少壞死灶,肺臟和胸腔粘連的部位還有纖維素樣的滲出物,病死豬的支氣管也會呈現出病理性的變化,一般會有大量的泡沫狀液體存在其中。
在對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進行診斷的過程中,需要與飼養場地的實際情況做好結合,并且要參照臨床癥狀和流行病學的特征以及病理變化來作出初步的診斷,如果需要進一步的確診就需要通過采集檢測來確定。在對病原實施檢測的時候,通常會使用核酸檢測方法來檢測病毒性病原。
飼養人員的管理首先需要對飼養人員的組織學習多加關注,要定期學習養豬的相關技術,通過采用科學的培訓措施來提升養豬人員的專業能力;其次,養殖人員在進入到養殖場之前需要做好消毒,并且保證不能串舍,不能將非生產物品隨意的帶入到豬舍當中;最后,相關的飼養管理人員需要與技術人員做好配合,進一步的保證好后續的飼養工作質量。
豬群的管理豬場的養殖需要采用數字化的管理方式,保證技術操作的程序化、規范化和標準化。首先需要采用分群隔離飼養的措施,堅持全進全出的飼養管理制度,避免出現疾病的交叉性感染和傳播;其次是需要對豬舍的全面清掃和消毒進行關注,進一步的保證豬舍的整潔度。
飼養環境的管理每天要對豬舍內的各種污染物、糞便和污水進行及時清潔和消毒,并且可以通過建立沼氣池的方式來實現對糞便的無害化處理,實現資源的合理利用。除此之外,還需要對豬舍外的環境做好消毒處理,避免影響到整體的環境衛生。為了更好的改善豬場的養殖環境,還需要積極的采取生物安全的措施,讓豬群可以得到健康的成長。
在飼喂豬只的過程中,需要注意飼料的科學搭配和營養的均衡性,一般要選擇低氮和氨基酸平衡的飼料,保證豬只具有足夠的蛋白質、氨基酸和各種維生素的支撐,讓豬只在不同的生長階段都可以獲得所需的營養元素。發霉和變質的飼料需要及時做好廢棄處理,不能給生豬喂食,避免給生豬的正常生長和發育造成不利的影響。
首先是需要與當地的養殖情況和疾病的流行規律做好結合,將其作為依據來選擇合適的免疫預防程序,避免出現濫用疫苗的現象,否則容易造成疫苗免疫失敗的現象;其次是要選擇正規廠家所生產的疫苗來進行注射,要進一步的把保證好疫苗的質量,避免給生豬的免疫力水平帶來不利的影響;最后是對免疫接種的操作步驟和程序的規范性多加關注,進一步的保證抗體的有效性,同時盡可能的減少應激反應的出現,提升疫苗的免疫效果。
在養殖生豬的過程中,比較容易受到各種應激因素的影響。因此在生豬養殖和生產的過程中,需要盡可能的降低應激發生的概率,對不同階段的生豬養殖需要強化關注。在種豬配種、母豬分娩以及產仔、斷奶、轉群和免疫接種的各個環節當中,需要盡可能的降低應激發生的可能性,讓生豬的自體穩定性可以得有效的保證,避免因為受到應激的影響而誘發其他呼吸系統的疾病。
生豬的保健預防措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應對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的發生,尤其是在每年的秋冬和早春季節,發病的頻率比較高,在這樣的季節中強化生豬保健的措施,一般都可以獲得比較好的效果。首先可以選擇銀翹散1,000~1,500g、干擾素800g、豬用轉移因子500g、溶菌酶400g,一起拌入飼料中進行喂食。其次可以采用清瘟敗毒散與抗生素配合使用,按照比例拌入到料中連續喂食7d 即可。通過上述措施可以有效地減少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的發生。
一旦患病,要及時對豬只做好隔離飼養,然后使用高免血清和抗生素做好聯合性的治療和管理。在使用藥物的時候要遵循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原則,依據經驗和地方疾病的流行規律找到病因和病原,根據發病的癥狀合理用藥。一般來說對于仔豬和母豬患病的情況需要采用溫和的藥物來做治療。對于呼吸道疾病綜合征來說,預防的效果最好,已發病的豬群可以在飲水中添加阿莫西林、林可霉素、恩諾沙星等藥物來實現病情的緩解。也可以在飼料中添加止咳平喘的中草藥來提升病豬的抵抗力。不同豬場要根據具體的情況選擇合適的藥物,根據自身特點制定出合理的方案來最大限度的防止疾病的傳播。
綜上所述,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的防控需要將預防作為主要的手段,通過積極的切斷中間傳播途徑和提高動物抗病能力入手,進一步的強化飼養管理的質量,盡可能的減少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的發生概率,促進當地養豬業的更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