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興斌
(瑞麗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云南德宏 678600)
腐蹄病是羊養殖中一種常見的急性傳染性疾病,主要會導致羊只蹄部出現潰爛病變,若沒有及時采取治療措施很容易導致繼發性感染,進而引起羊只敗血癥和死亡的情況,嚴重影響羊只的機體健康。腐蹄病具有較強的傳染能力,出現患病羊只后容易導致整個羊群的患病,制約羊養殖產業的科學發展。腐蹄病在環境濕度較高的季節容易出現,例如每年7、8 月份的多雨時節是羊養殖中腐蹄病的高發季節。腐蹄病的治療措施可以通過西藥治療和中藥治療兩種模式,可以根據不同的患病情況進行合理的選擇。本文將對羊養殖中導致腐蹄病出現的主要原因、疾病的臨床癥狀以及診斷和治療措施進行介紹,以期為羊只的健康養殖以及我國羊養殖產業的科學發展提供幫助。
羊養殖中需要提供充足的營養物質,若羊只飼料中鈣磷供給量不足或者鈣磷的比例不合理,很容易導致羊只出現蹄部角質病變的狀況,同時羊養殖的放牧區域通常地面不夠平坦,地面上堅硬的物質會導致羊只蹄部出現損傷的情況,進而引起壞死梭桿菌和節瘤擬桿菌的易感,導致腐蹄病的出現。羊養殖地面上淤泥或者糞污等物質過多,同時沒有及時清理羊蹄部的污垢,容易使得蹄部長時間浸泡在泥漿中,使得蹄部局部組織出現軟化的情況,進而給致病菌的侵襲帶來便利。
羊養殖中導致腐蹄病出現的主要因素是由于壞死梭桿菌和節瘤擬桿菌的感染所導致,羊養殖中出現細菌感染情況主要是由于飼養管理因素所導致,飼養管理不當很容易導致羊只機體免疫能力的下降,進而引起致病菌的感染。節瘤擬桿菌是導致羊只出現腐蹄病的原發性病原菌,但是節瘤擬桿菌自身只會導致輕微的炎癥反應,但是節瘤擬桿菌可以分泌具有較強活性的蛋白酶,蛋白酶可以溶解消化蹄部角質組織,導致羊只蹄部表面以及基層受到嚴重的損傷,引起腐蹄病病原微生物的易感[1]。
羊養殖中羊只感染腐蹄病病原后潛伏期時間不穩定,從幾小時到2 周左右均有可能,羊腐蹄病發病較急,發病后的幾小時內患病羊將出現跛行的情況,患病初期羊只主要出現精神狀態萎靡,采食量下降的情況,患病羊只出現長時間臥躺,行走出現跛行,隨著疾病情況的惡化,羊只出現體溫升高,采食廢絕的狀況。同時隨著患病羊只長時間臥地不起,機體逐漸消瘦,同時患病羊只蹄部出現惡臭味,蹄部表面可見壞死組織和膿狀分泌物,蹄部底面出現大小不一的孔洞,有黑色的膿狀液體從孔洞中流出。患病羊只的趾間皮膚出現潰爛的情況,同時皮膚表面出現一層具有惡臭味的物質,蹄殼由于組織的腐爛出現嚴重的變形,患病羊只出現無法站立的情況,隨著病情的發展患病羊只的病灶會朝著蹄部的深層次發展感染,導致患病羊只的蹄部韌帶、腱帶、關節以及骨骼等處感染病變,甚至出現蹄匣脫落的情況,部分患病羊只出現繼發性感染的會導致出現全身性的敗血癥。患腐蹄病的羊只通常會出現單側肢蹄病變跛行的情況,嚴重的也會導致雙肢的患病,引起羊只的跪行,或者導致患病羊只病變蹄部懸置在腹部下方[2]。
羊養殖中腐蹄病的實驗室診斷措施主要可以通過涂片鏡檢的方式,收集患病羊只病變部位作為鏡檢的材料,通過制作病理涂片,使用美藍染色處理后在顯微鏡下觀察可以發現佛珠狀的菌絲。羊腐蹄病的診斷還可以通過考察羊養殖的飼養環境結合分析,同時觀察患病羊只的臨床癥狀對疾病進行確診。羊腐蹄病的實驗室診斷措施還可以通過動物試驗的方式進行,通過獲取患病羊只病變蹄部組織的膿包皮,通過碾磨勻漿后混合生理鹽水給家兔進行耳靜脈注射,觀察家兔的癥狀表現,通常家兔在一周左右會出現死亡的情況,對病死家兔進行解剖檢查可以發現其肝臟組織中出現壞死病灶,收集肝臟病灶組織制作病理切片鏡檢可以發現著色不均勻的菌體,呈現為絲狀或者長條狀[3]。
羊養殖中腐蹄病的治療措施主要可以分為西藥治療措施和中藥治療措施,均對羊腐蹄病的治療具有良好的效果,實際羊養殖生產中可以通過考察不同的養殖條件以及患病羊只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選擇。下面將對西藥治療措施和中藥治療措施分別進行介紹。
對于羊養殖中出現腐蹄病的羊只首先需要進行隔離飼養,避免羊只之間出現交叉感染,引起疾病擴散的情況,同時保障隔離飼養環境中的清潔衛生和地面干燥。首先需要對患病羊只的蹄部病變組織進行清理工作,可以通過使用過氧化氫、甲酚皂、高錳酸鉀溶液以及4%濃度的醋酸溶液對蹄肢病變部位進行清洗消毒,隨后使用甲醛溶液或者硫酸銅溶液對患病蹄肢進行藥浴治療。若養殖中出現腐蹄病的羊只較多則可以通過在病變組織部位涂抹松餾油或者甲紫溶液進行消毒處理,避免交叉感染的情況。對于出現蹄部膿腫的患病羊只需要先將膿腫切開,將膿液排出干凈后清理干凈,同時清除蹄部的壞死灶和腐爛灶。對于在蹄叉部位出現病變的羊只,先通過使用飽和的高錳酸鉀溶液或者甲酚皂溶液進行病變部位的清潔,再使用紗布對病變部位進行包扎。對于蹄部軟組織出現腐爛病變的羊只需要先去除壞死組織和膿液,再使用飽和的高錳酸鉀溶液或者飽和的硫酸銅溶液對患病部位進行清潔消毒,再使用酒精棉球擦拭后用紗布包裹封閉。對于出現繼發性感染的患病羊只不僅需要采取局部的藥物治療,還需要配合使用抗生素注射進行全身性的治療,可以選擇肌肉注射土霉素和磺胺嘧啶的方式進行治療[4]。
羊腐蹄病中藥治療措施主要是通過使用中草藥混合處理后對病變蹄部組織進行涂抹和浸泡。推薦中藥配方使用大黃250g,加水煮沸10min 后,加入500g 陳石灰,攪拌干燥后,將大黃研磨成粉末,均勻的涂抹在患病羊只的病變蹄部組織上,可以獲得良好的消腫止痛效果,同時可以有效促進病變部位的皮膚生長。通過使用烏賊骨15g,乳香24g,枯礬和龍骨各30g,混合研磨成粉后撒在患病羊只蹄部病灶部位可以有效獲得止痛、祛毒的效果。還可以通過使用白礬和花椒各10g,艾葉50g,防風25g 混合后加水熬制30min,將熬制的藥液給患病羊只的蹄部進行浸泡洗浴。對于蹄叉內出現腐爛的患病羊只,可以通過在蹄叉內加入中藥粉末藥物后使用紗布進行包扎,對于出現蹄部變形的羊只需要進行修正,隨后放入中藥治療。
羊養殖中腐蹄病的出現會嚴重影響羊的行走功能,進而導致采食量下降,生產性能降低的情況,通過早發現,早治療,同時做好羊養殖中環境條件的干燥清潔可以有效避免腐蹄病的出現,促進羊養殖產業的科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