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坤榮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盤陀中學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與進步,電子產品在青少年學生群體當中基本實現了全面覆蓋,這就為現代教育技術的實踐應用提供了硬件基礎。將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于體育教學課堂當中,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體育學習與參與興趣,從而為學生體育技能的掌握及體育核心素養的培養夯實基礎。
在傳統認知當中,體育課程無非就是體育教師就相關技術技能進行講授與示范的動態過程。此種模式相對固化且趣味性較差的教學開展形式,對于青少年學生而言,不僅無較強的吸引力反而會逐漸消磨掉學生本就有限的體育學習興趣。而將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于體育教學活動當中,可實現對原有知識與技能的具象化處理,從而調動起學生的多感官參與教學活動,激發青少年學生群體學習興趣的同時,也可助其突破體育學習固有思維,并使其體育學習態度得以最終的改善。
在傳統教學模式當中,教師對既定教學內容進行講解與示范之后,通常要求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進行自主練習。而學生群體之間存在著較為顯著的個體差異,在相同的教學內容與教學開展方式之下,不同學生對既定學習內容的掌握程度也各不相同,若將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于中學體育教學活動當中,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終端錄制及整理的視頻與數據資料,則可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結束之后供在課堂之上學習收效較差的學生進行后續的鞏固與學習,從而盡可能的縮小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
較之傳統教學活動模式下的常規教學手段,現代教育技術對既定教學內容的展現形式更為直觀,教師可通過多媒體技術對既定體育套路及動作進行多角度展示,并可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現狀進行慢放處理,從而有效幫助學生在腦海當中建立起初步的技術動作表象,為之后更為深入的學習夯實基礎。
備課是教學活動的第一環,也是教師進行教學方案設計的重要階段。備課內容通常會將教學內容,教學開展方式的設計涵蓋在內,而要確保備課內容的科學性,則還需涉及學生群體的實際學情與基層學校軟硬件實際配備現狀。將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于體育教學實踐當中,不僅可以幫助教師對備課所需教學資源、學生實際學情、學校綜合實際現狀等方面進行高效整合,還能使之后的教學活動開展效率從根本上得以有效提高。
(1)對教學資源進行更為高效系統的整合
當前這一時代背景下,中學體育教學相關的內容及項目多元且豐富,若在備課時教師完全依賴于現有教學大綱及自身過往的教學與備課經驗,則極易使最終所得教學方案過于固化且不具較強的趣味性。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與進步,青少年學生群體的學習認知途徑已由傳統的書面學習與教師示范教授形式逐漸轉化為視像化形式,教師可對當前教學活動中所涉及的相關內容與項目,通過有針對性的軟件進行具像化處理,使相應知識與青少年學生之間的契合程度更高。
此外教師可就既定內容與教學項目在相應網站進行檢索,并將檢索所得內容進行進一步的篩選與匯總。在初步匯總之后,教師可就相關文獻資料及視頻資料當中的教學設計成功經驗進行借鑒,并根據當前所面對學生群體的實際現狀及本校軟硬件配備方面的綜合實際現狀進行后續的完善與拓展,使之成為與本校完美匹配的專屬教學設計方案。
(2)對學生及教學活動詳情進行更為深入全面的了解
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應建立在當前學生群體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之上。在教學活動正式開展之前的備課階段,教師應對當前所面對學生群體的實際綜合現狀有一個客觀清晰的認知。相對而言,體育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而處于同一年齡階段,相同年級的學生群體其身體素質水平之間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在備課階段教師進行教學方案設計時應將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及實際綜合現狀視之為教學設計的主要參考依據。而對學生群體綜合實際現狀相關數據進行傳統形式的收集、匯總與分析是一項煩瑣的工作任務,不僅費時費力且相關工作成果不夠直觀、不夠全面。
基于此建議,基層教師在備課階段可利用體育課相關軟件,如“E體教APP”“體育素質綜合評價APP”等,對學生群體的知識技能現狀及體質健康相關數據進行便捷的匯總與處理,同時以更為直觀的形式展現在教師面前,以便根據學生群體的實際現狀進行教學方案設計與后續的教學活動開展過程當中,并將因材施教原則由教學方案設計開始落于實踐。
(1)為學生構建時代特征鮮明的學習氛圍
傳統模式下的體育教學活動,通常以教師的講解示范與學生的初步學習與訓練為主,并輔以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的及時糾錯,此種相對固定的教學開展形式,在過去的幾十年當中,之于學校體育教學價值的實現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而其卻已然不再完全適用于當前這一現代化教育背景。在當前這一教育背景之下,各教育階段的基層學校當中各類現代教育技術終端的配備與應用已實現了初步的普及。在教學方案設計階段,教師可通過便捷的網絡隨時獲取多元且極富價值的教學資源,并將教學資源、現代教育技術終端及學生群體的實際現狀三者結合,構建兼具真實性與趣味性的教學情境,從而有效激發青少年學生群體的體育學習興趣及體育鍛煉積極性。
例如,在開展體育理論教學活動時,教師可通過現代教育技術終端(多媒體課件、投影設備等),將所需學習的理論知識內容更為直觀立體的展現在學生面前,同時輔以教師恰到好處的重難點講解,以此替代傳統形式上的單純口頭講解與簡單示范,可有效深化學生群體對既定知識與技能的認知程度;在體育實踐課程開展過程當中以多媒體形式為學生播放與既定學習內容相關的國內與國際賽事視頻、多角度練習視頻、技術動作分解視頻等,從而幫助學生群體在其腦海中構建初步的動作表象,并在后續學習過程當中要求學生對相關視頻當中的內容進行有意識的模仿,在此過程當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具體表現給予其及時的指導,如此既可尊重學生群體在體育課堂當中的主體地位,也可有效激發其學習興趣,并最終使學習效率得以有效提高。
(2)可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構建虛擬比賽情境
體育運動成績的好壞,不僅取決于學生平時的刻苦訓練,其在考核過程當中的心理素質現狀與臨場狀態也是至關重要的。絕大部分體育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當中習慣性的將教學重點放在對技術技能的教學與訓練方面,而忽略了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基于此,筆者建議,將現代教育技術終端應用應于教學課堂當中為學生構建趨于真實的競賽場景。
例如,在組織學生群體開展罰籃訓練時,教師可利用移動音響設備播放提前準備好的模擬比賽現場的嘈雜無章的聲音,使學生逐步適應這一真實情境當中的外界干擾,從而使其心理素質水平得以有效提升。當然,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硬件資源配備情況各不相同,當前部分師資力量較為雄厚的地區的學校,已將更為先進的VR技術引入教育教學體系,該技術的應用可更為真實的還原體育運動與比賽場景,對于部分危險系數較大或本校運動場地與資源配備無法滿足開展教學活動的相關運動項目而言,通過VR技術的實踐應用,可使學生更為便捷的獲取頗真實的實踐經驗。
(1)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將學生的課堂表現具象化
學生群體的課堂表現對于基層教師而言相對抽象,且無法用十分貼切的語言與數據對其進行歸納與總結,而學生的課堂表現,則又關乎著后續的教學方案設計與教學活動安排,基于此將青少年學生群體的體育課堂表現進行具象化處理則是十分必要的。
例如,在開展運球教學過程當中,部分學生可以輕松的取得較好的學習成果,而部分學生即使十分努力的學習與訓練,仍舊會時不時出現各種失誤。出現此類問題時,這部分容易出現失誤的學生通常會感覺比較苦惱,也無法準確找出失誤出現的根本原因。針對此類問題,教師可通過對錄像機等現代教育技術終端的應用將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如實記錄,并將其上傳至學科群或學科學習APP內,以供學生在學習活動完成之后對自身與標準技術動作流程及其他同學的表現進行對比與反思,從而更為直觀的認識到自身在學習過程當中的不足之處,并在教師的指導之下進行更具針對性的自我修正。
(2)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將學生的體育成績數據化
現代教育技術不僅可以應用于體育教學過程當中對學習過程的記錄、對教學開展形式的完善,還可實現對學生學習成果的全方位動態記錄,并對教學活動當中所產生的一系列動態數據進行科學保存。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通常會在教學活動結尾階段對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成果與大致表現進行統一點評,并無過多時間與精力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個人指導與評價。基于此,筆者建議基層教師可根據本校及學生群體的實際情況為學生搭建起一個可供師生進行交流與互動的網絡平臺,并在某一特定學習內容結束之后將課堂教學所得相關數據與視頻資料進行上傳分享。并引導學生根據相關視頻資料與數據,進行全面客觀地生生評價、學習過程性評價、學習成果性評價,打破固有教師結果性評價的桎梏,從而使學生更為直觀的發現自身在學習過程中的優勢與不足,從而在之后的學習過程當中對相應優勢與不足之處進行更具針對性的發揚與規避。
微課是現代教育技術的重要體現形式。在當前背景下的體育教學活動當中,教師通常會將更具趣味性與針對性的微課視頻學習時機置于課前。較之傳統體育教學模式下的課前學習來說,以微課形式展開的前置性學習趣味性更強,也更易被學生接受,處于中學階段的青少年學生對于新鮮事物通常都會樂于嘗試,并能夠通過積極的參與而切實體驗到體育學習的樂趣,從而獲得之后參與體育學習活動的源動力。前置性學習應囊括當堂課程的學習重點、難點并明確當堂課程的學習任務與目標。此外,以微課形式展開的前置性學習可為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既降低了學生課堂學習的難度,也為課堂互動創造了充足的先決條件,使體育課堂成為問題解決與知識內化的重要過程。最后,教學前置學習階段學生多是獨立完成的,這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的培養也能夠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與進步,現代教育技術在學校教育范疇當中的實踐應用已趨于普及。相對傳統意義上的體育教學開展形式而言,現代教育技術及其終端的融入與應用,可在極大程度上激發青少年學生群體的體育學習興趣與積極性,而如何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潛在價值,還需基層教師進行不斷的探索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