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希 邵陽職業技術學院
現階段大學生就業問題愈發嚴峻,高等教育開始將關注焦點集中于此,如何解決大學生的就業難的問題,則需要就業指導工作發揮作用。職業生涯規劃作為就業指導工作中的主要一項,其自身所展現出的價值不容小覷。職業生涯規劃指的是針對大學生的基本情況做出分析,做好職業生涯的系統梳理,讓這一群體更從容的達成就業目標。
在現行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職業生涯規劃的受重視程度不高,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其一,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系統并未建立。由于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日益嚴峻,針對就業的相關工作有序推進,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則是其中一項,就業指導工作如何直接影響大學生的就業狀況,關系到大學生的就業質量[1]。且就業指導工作中的職業生涯規劃更是重中之重,關系到未來大學生的就業狀況,但目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并未受到重視,所展現出的效果并不理想;其二,職業生涯規劃僅停留在表層次,并未深入挖掘。職業生涯規劃指的是針對大學生自身所學習的專業和該專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去做好方向層面的規劃和引導。具體而言,職業生涯規劃需要結合個人的自身情況和所面臨的發展機遇做出調整,引領學生的職業發展道路,在整個過程中教師都需要做好學習活動和實踐鍛煉的安排,以此來強化學生的綜合能力。但從實際情況看,當前高校在大學生指導工作中職業生涯規劃內容單一、質量偏低,嚴重影響職業生涯規劃所展現出的效果[2]。
職業生涯規劃在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從當前學術領域和實踐成果看,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成功就業有積極意義,要充分利用職業生涯規劃的作用和價值,挖掘其內在屬性,讓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有效性進一步凸顯。
從當前大學生的就業情況看,普遍存在大學生就業“高不成低不就”的情況,具體表現為大學生對于自身的定位不夠清晰,極容易出現錯誤定位的情況,并不利于大學生就業目標的達成。該原因也是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之一,高校也在積極探索提升大學生就業率的方式方法,而職業生涯規劃則是其中之一[3]。在這種情況下,則需要在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中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讓職業生涯成為大學生主要關注的點,重點考慮到與自身匹配的就業方向。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實踐與創新,提高了大學生的就業率。職業生涯規劃是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基礎構成部分,職業生涯規劃的效果如何對提升大學生就業率有重要意義。首先,恰當的職業生涯規劃可以讓學生對人生價值以及能力有清晰的定位,正視自己的實力,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發展方向;其次,職業生涯規劃之后大學生的就業方向更明確,規避和減少出現“高不成低不就”的情況,達成就業目標;最后,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之后選擇就業方向更明確,有計劃的朝著就業方向努力奮斗,實現自我成長。從職業生涯教育的重要性出發,職業生涯對大學生的就業率提升有積極意義。
市場經濟環境的改善,各行各業的發展進入到快速的發展時期,該時期如何獲取競爭優勢,歸根結底還是在人才層面的競爭,誰能夠獲得更多優質的人才,誰能夠展現出較強的競爭力,只有保持人才的綜合素養、實踐技能等綜合素養的強化,才能夠獲得用人單位的青睞,從而在競爭中占據主動性。對于人才而言,高校作為優質人才的培養基地,但并非所有高校畢業生都可以成功就業,只有就業定位準確,自身能力出眾的優質人才才能夠獲得就業機會。在這種情況下,大學生就業競爭成為擺在眼前的一大難題[4]。在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實踐中,能夠充分挖掘大學生的潛力,使其可以直面社會和生活中的挑戰。大學生的競爭意識被激活,自我成長環境得到全面革新與優化,可以精準的分析當前市場環境的就業現狀,明確發展方向和目標。
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涉及的重點較多,學校在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層面,采取的主要是“灌輸式”的模式為主,作為一種典型的單向性且不平衡的教育模式,導致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所展現出的效果并不理想,嚴重影響教學質量。為妥善處理這一問題,職業生涯規劃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指導工作基礎平臺,讓各項有關于大學生就業指導的相關工作得到推動。在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實踐中,要做好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科學引導,使得學生可以充分意識到自身所處地位,實現對自我的綜合性的評估,挖掘自身的聰明智慧和潛能。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平臺的開發,讓大學生的就業和擇業問題可以第一時間得到處理,在平臺之上堅持指導工作的推進和開發,讓該平臺的效果被激活和放大[5]。
分析職業生涯規劃在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的重要性,發現職業生涯規劃的效果顯著,對大學生的就業和從業有積極意義。為了充分展現出職業生涯規劃的有效性,將其納入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具體實踐中,目的是為大學生提供優質的環境和成長空間,為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提供堅實保障。
在調查中發現,當前大部分高校對于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關注度較高,目的是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率,但從反饋回來的效果發現依舊存在大學生就業盲目的情況,一個主要原因則是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缺失。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一項系統性的教育,是圍繞就業展開的教育實踐。為了進一步展現出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價值,對其開展系統性建設,將關注焦點放在以下方面:
其一,構建更科學、更合理的知識體系。充分意識到不斷積累專項技能對大學生的成長有重要意義,促進大學生更好地就業。合理的知識體系的生成,對大學生的成長有重要意義。在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實踐中,要建立優質的系統框架和基本方案,不斷補充有利于大學生就業的相關知識,在系統性的學習中建立正確就業觀,達成從容就業的目標。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實踐需要知識體系的支撐,保證就業指導工作的有效性;其二,結合高校專業特征和個性特征,強化和培育與職業需求相適應的實踐能力。在職業生涯的規劃教育實踐中,要結合高校專業特征提供針對性的內容安排,讓教育本身更契合學生的成長需要,方便學生更從容就業,鍛煉和強化大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決策能力以及創造能力,并且將關注焦點放在心理適應能力方面,以此來增強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其三,做好實踐性訓練。高校要建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系統,將關注焦點放在系統建設上。如可以結合大學生所學專業性的特點,高校積極與周邊企業單位開展合作,實現對人才的定向輸送,達成人才的對接目標。校內外實訓空間環境的構建,讓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效果得到增強[6]。
高校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狀況如何,直接影響大學生就業情況。職業生涯規劃作為大學生就業指導的主要內容,其能夠對大學生成功就業產生積極影響。為了進一步增強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質量,學校還需要積極推進社會服務機構的建設,并與社會就業機構進行對接。一方面,高校內部要發揮作用,充分利用資源層面的優勢,在校外開設就業指導工作服務機構,用以搜集有關于就業的相關信息,并進行信息資源的整合與對接,形成良好的對接空間與對接方案。如校外的社會服務機構要定期發布相關信息,在學校的就業平臺上發布,并明確具體的人才需求,使得大學生對自我的基本情況有一個清晰的定位,達成對接目標。這種校外社會服務機構的開設,讓校內大學生和應屆畢業生可以及時了解社會招聘信息,并結合招聘要求進行自我對比,分析崗位是否契合自身需要。校外社會服務機構的形成,有助于大學生更好地就業,從而愿意主動參與到職業生涯的規劃設計中;另一方面,高校要發揮作用積極與周邊的社會就業機構開展合作,達成定向的人才輸送計劃,并提供實習空間,讓大學生通過與用人單位的實訓過程更充分的了解自身情況,從而樹立正確的就業觀,使得就業環境得到革新。進一步健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實踐,讓社會服務機構的價值進一步凸顯出來,輔助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有序展開。
職業生涯規劃模式的創新與實踐,是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核心內容。為了充分展現出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價值,提出具體、可行的策略和方案,讓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效果被激活。首先,建立完善的就業指導工作制度。在當前的高等教育的大背景下,就業指導工作的情況如何直接影響學生成長,職業生涯規劃作為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基礎,學校要建立完善的工作機制。高校要發揮作用積極引導大學生建立職業生涯規劃體系,使得大學生意識到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其次,積極推進學分制改革。學分制度本身更加靈活,這種模式下能夠輔助和引導大學生自身職業生涯規劃,讓大學生可以將更多的關注焦點放在喜愛的項目上,強化自身綜合素養。對興趣內容的參與程度的提升,有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更適應崗位需要,讓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效果被激活;最后,積極推進創新創業實踐。在“雙創”教育的大背景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點要集中在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的培養上,進一步引導大學生如何去創業,如何進行就業,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可以占據主動權,讓職業生涯規劃的模式得到革新。
綜上所述,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要平臺,高校十分關注就業指導工作的展開。在教學實踐中就業指導工作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備受關注,從得出的結果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展開有重要意義。為了進一步展現出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必要性,針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提出可行方案,目的是發揮出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重要性,為大學生的就業率的提升打好基礎,促進大學生更好的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