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文兵
(新疆巴里坤縣石人子鄉農牧業發展服務中心(獸醫站) 新疆哈密 839201)
通過飼養肉羊可以獲得豐厚的經濟效益,但是必須選擇優良品種進行二元或三元化雜交,同時提供適宜的飼養環境,科學選擇場址和建設羊舍,并采取合理的方式科學育肥,根據不同生長階段提供充足的營養成分,提高肉羊飼料利用率和出欄率。另外做好疾病防控工作,確保肉羊健康狀況,進而提高養殖效益。
目前我國具有眾多的羊種資源,但是品質參差不齊,還存在一些劣質和雜亂羊種,它們不僅體質弱小、肉質較差,而且還具有生長速度緩慢、飼料利用率和出欄率低等劣勢,飼養這樣的羊種會明顯降低養殖效益。
羊種選擇和雜交。我國存在的優良品種有湖羊、小尾寒羊和阿勒泰羊等,它們具有體重大、肉質優、生長快、繁殖力強等顯著優點,主要在我國的新疆、山東和江浙地區分布。國外的優秀品種有法國薩富克羊、德國肉用美利奴羊和南非波爾山羊等,隨著肉羊養殖規模化發展,這些國外優質品種的肉羊也被大量引進。在引進種羊時需要根據當地氣候條件、環境特點、飼草飼料資源等來合理選擇適宜的品種,切忌盲目引進不適宜當地飼養的品種來養殖,否則不能達到理想的養殖效果。
養羊場需要根據本地實際條件來合理選擇肉羊品種,并實現多元雜交育肥體系。大多養羊場父本選用引進的種公羊,母本選擇當地母羊,進行二元或三元雜交,這樣可以有效提高母羊繁殖能力和羔羊成活率,所以說有效雜交能夠顯著提高養羊的經濟效益。
引進種羊時,需要充分掌握羊種的生理特性和當地疾病流行情況,嚴禁從疫區引種,選擇健康種羊并進行疫病檢驗檢疫。引種時間最好選擇在春秋季節,避開寒冬和酷暑等極端天氣,否則會增加運輸難度和給種羊帶來更大應激。種羊入場后需要隔離飼養1~2 個月,確定沒有疾病的情況下才可放入群體混合飼養[1]。
建造優質羊場,為肉羊采食、飲水、活動和休息提供舒適的場所或區域,如果設計不合理或質量較差,會嚴重影響羊群生長發育和養殖效益。
羊場地點需要選擇在干燥、通風良好的地方,避開低洼或通風不暢的區域。飼養肉羊需要大量的飼草和精飼料,在建設羊場時應考慮到運輸飼料的問題,選擇飼草和飼料來源豐富的地區,有利于降低運輸成本和保證飼料優質。每天羊群還會排泄大量的糞便和尿液,因此還應考慮到處理這些廢棄物給環境造成的污染問題,養羊場必須建設在河流下游地區,避免對生活用水造成污染,而危害人類的生命和健康。
根據不同地區氣候特點和地勢差異而設計不同結構的羊舍,基本遵循前高后低、維持30°左右的坡度、舍高為2.5~3.0m 為宜,這樣不僅有利于保暖,還容易清理糞便,給工人的操作創造便利條件。雖然使用水泥地面便于清潔衛生,但是在冬季地面潮濕陰冷,容易誘發羔羊痢疾和其他腸胃疾病。
肉羊飼養密度應合理,密度過大、單位面積內空氣質量較差、糞便堆積造成地面潮濕泥濘,嚴重影響羊只身體健康。密度過小,會大大增加飼養和建設成本,并且不利于冬季舍內維持較高的溫度。通常情況下,成年肉羊每只需要0.8~2m2的飼養面積。并且還需要3~4 倍羊舍面積的活動場所,讓肉羊充分得到活動空間。同時還應設計體積適宜的水槽和料槽,來滿足羊群飲水和采食需要,避免爭搶喝水和采食引起踐踏現象[2]。
在肉羊生長過程中飼料營養是最重要的環節,必須搭配合理、各種營養均衡,由于營養成分是按照一定比例被肉羊消化吸收的,如果有某種營養成分缺乏,所有營養的價值僅受"短板"效應的影響,那么多余的成分都會造成浪費,因此必須科學飼養肉羊和合理選擇飼料。
在肉羊養殖中將常用飼料分成兩種:基本飼料和附加飼料。其中基本飼料主要是植物類草料,根據來源又分為精飼料和粗飼料,例如:豆秸、苜蓿、塊根塊莖等屬于粗飼料,雖然營養價值較大,但是富含粗纖維,能夠給肉羊帶來飽腹感。玉米、豆餅等屬于精飼料原料,富含能量和蛋白質,是重要的主飼料;而礦物質和維生素等屬于附加飼料,它們不容易從基礎飼料中獲取,基本上通過化學合成而來,雖然添加數量較少,但是在提高機體新陳代謝和飼料轉化率方面,起著不可代替的作用。有的在飼料中添加適量的杜仲粉,不僅促進肌肉纖維發育、提高肌肉中膠原蛋白含量,而且能夠顯著增加肉質美味,達到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隨著肉羊生長階段的不同對營養物質的需求量也有很大差別,如果不能合理搭配飼喂肉羊,不僅抑制肉羊生長發育,引起體重增加不足、生長緩慢、降低飼料利用率等情況,還會因營養缺乏而誘發各種疾病。所以必須根據肉羊生長發育階段,科學設計飼料配方,來滿足肉羊生長需要。
為了提高種公羊配種能力,在配種階段除了要供給1~1.5kg的基礎料量,還需要再補充一些動物蛋白質,這樣可以補充體力消耗和生產更多優質精液。種母羊進入妊娠期后需要營養物質較多,才能滿足腹中胎兒的發育,但是在妊娠后期,腹腔容積縮小,需要飼喂含水量少的高營養物質,在分娩前1 周,為了避免發生便秘而影響泌乳量,需要逐漸減少精飼料的飼喂量,在分娩后2~3d 再逐漸增加精飼料飼喂量,滿足羔羊對母乳的需求。羔羊在哺乳期需要飼喂營養豐富且容易消化的飼料,斷奶后應按不同時期的生理狀況來設計合理的飼料配比。并且隨著羔羊不斷生長逐漸增加精飼料飼喂量,促使羔羊盡快育肥出欄[3]。
根據不同性別、年齡的肉羊來科學制定飼喂程序,并且遵循“少量多食”的原則分次喂養。建議每天早、中、晚飼喂3 次,為了提高飼料適口性,促使肉羊盡量采食更多的飼料,可以在飼料中添加適量的食鹽和水,將飼料稍微攪拌濕潤,促使肉羊在30min 內能夠采食完畢。
為了提高肉羊成活率,必須搞好疫病防疫工作,常見疫病有普通病、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等。其中普通病由飼養環境突然改變、管理不善等引起,例如飼喂過多促使肉羊發生瘤胃膨脹等疾病,這些疾病沒有傳染性,相對比較容易防治,搞好環境管理工作,就能夠很好地控制且發病率較低。
傳染病通常是由細菌、病毒和支原體等引起的,這些疾病能夠在羊群中迅速傳播,如果防治不及時會引起疾病大面積流行和較高的死亡率。并且羊群感染病毒性疾病后,一般沒有很好的治療方法,需要根據疫情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來進行免疫接種,才能有效防控病毒性疾病。肉羊還容易感染體內或體外寄生蟲病,尤其是體內寄生蟲侵入機體后會對各組織和器官造成損傷,并且降低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和吸收,引起貧血和營養不良現象。同時寄生蟲病也可以在羊群中進行傳播,并且難以根治,大大降低肉羊體質和免疫力,極易誘發感染其他疾病。
為了保證肉羊健康狀況,增加養殖效益,必須加強飼養管理,隨時調控圈舍溫度、濕度和通風,保證環境舒適。定期清理和消毒圈舍,保持干凈干燥。根據科學的免疫程序按時給肉羊免疫接種疫苗,遵循科學的飼養方式,將疫病給羊群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3]。
肉羊具有耐粗飼、生長速度快、生命力強等優勢,在養殖方面可以降低很多的飼養成本且獲取較高的養殖效益,但是如果不能按照上述管理方法進行飼養,就無法保證肉羊正常生長發育和良好的健康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