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 琦,袁文豪,余玲元,湯立旺
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教育公平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高考作為國家招收與檢驗人才最重要的考試,更是受到社會高度關注。2014年9月,國務院頒發了《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教育部推廣“3+3”的高考模式,并率先在江浙滬一帶開始試點研究,預計在2022年在全國開始實施新模式的高考。體育高考作為高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選拔體育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高考改革的背景下,湖北省體育高考模式的改革成為體育工作者重點關注的問題。本研究對湖北省體育高考現有的模式進行多方位的分析,探索現有模式是否仍適合新時期體育人才選拔的要求,以期為即將到來的全國高考模式改革提供可參考的理論支撐和實踐保障。
在準備本次研究前查閱大量全國體育高考、湖北省體育高考和高考改革等相關文獻進行檢索,并整理匯集,為本文的撰寫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為準備本次研究,研究者深入湖北各地高中展開實地調研,探索各高中針對體育高考所進行的準備工作。研究者有連續多年參與體育高考工作的實踐經驗,在工作中考察湖北省體育高考模式的實行情況和考生的應試情況。用長期的實踐研究確保本研究的真實可靠。
本研究在解密2013年、2014年湖北省五米三項后得分情況后,對數據進行歸納整理,并統計分析2015年-2019年湖北省報考情況的數據,在理論分析的基礎上,用事實的數據加以佐證,以確保研究的科學性。
目前在國內各省份的體育高考模式主要分為四種模式,“身體素質”模式、“身體素質+專項”模式、“身體素質+綜合運動技能”模式、“身體素質+專項+非專項運動技能”模式。湖北省的體育高考模式,經歷了長期的變化后,最終于2010年確定采用“身體素質”模式,并沿用至今。目前湖北省體育高考的項目是“4+2(2選1)”,共計5項。其中四項男女必考項目為:100米、800米、二級蛙跳、原地推鉛球;2選1項目為三角障礙跑與五米三向折返跑。上述五項科目主要測試考生的速度、耐力、爆發力、力量與靈敏素質。考生在報考四項固定的科目外,兩項自選項目仍可全部報名參加,并取其中最好成績。
湖北省體育高考總分五百分,全國僅有湖北采用這樣的計分方式。具體計算方式為:各項目按20分計分,根據《考試項目評分標準及評分對照表》將考生測試成績轉換成具體分數(小數點后保留兩位數),轉換后各項目分數相加乘5,小數點后的分值四舍五入,獲得整數分。
湖北省體育高考采用的“身體素質”模式,并采用“4+2(2選1)”的考試方式。這種固定項目加自選項目的考試模式,雖在一定程度上尊重了考生自主選擇考試項目的權力,但也存在很多問題。
3.2.1 時間問題
第一是考試時間問題,由于考生對于成績的追求,往往會選擇報考全部六項考試。但參加考試的時間只有兩天,這就導致考生在短時間內,將連續參加多場高強度的測試,這對于考生的體能有著極高的要求。湖北省的體育高考共有湖北大學與華中師范大學兩個考點,考生在兩天的時間內要輾轉兩所學校進行考試。由于時間過于緊張,考生在參加測試時,真實的水平通常得不到較好的展示。
第二是高中訓練時間問題,由于考試科目數量眾多,需要大量時間的進行學習訓練,且湖北省體育考生的總成績是體育分×75%與文化分25%的總和,體育成績占比較大。這就導致體育考生在高中時期,大量的文化課學習時間被占用,從而降低了考生的整體文化成績水平,學生的文化底子薄,從而導致學生在進入高校后很容易喪失文化學習的興趣,這于高校培養“有文化的體育人”的初衷是截然相反的。
3.2.2 項目設置問題
“身體素質”模式的考試,對于考生的身體基本素質有著直接明確的測試,考生在應對考試時只需進行對應的基礎素質訓練即可,應試性極強,考生的真實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檢驗。現在全國各體育高校,往往是面向全國招生,目前全國共有14個省份在體育高考時測試學生的專項技能。但湖北省體育高測的內容單一,并缺乏專項技術的考試,這就導致學生在進入高校后在專項技術的選擇與學習上存在很多問題。在高中接受過專項技能學習的考生在進入大學后,會繼續保持高中主攻的運動項目。但湖北的考生由于缺乏專項技術的基礎訓練,在專項運動選擇上存在迷茫的境況,在專項技術的學習效率上也低于有過專項技術學習基礎的學生,而目前社會對擁有專項技術的體育人才需求較大,由此可見“身體素質”模式的體育高考存在一定的弊端,改革是勢在必行。
3.2.3 計分方式問題
在湖北省各高中實地考察期間,全省各高中均有體育教師與考生反映“4+2(2選1)”考試模式的評分標準存在不公平的現象,以靈敏素質測試中的三角障礙跑與五米三向折返跑為例,將2010年與2011年湖北省五米三項成績進行統計對比,得出男生在五米三向折返跑項目的得分情況要明顯優于女生。這說明此項目女生不容易得到高分,但在統計2013年至2017年湖北考生報考靈敏素質項目時,卻發現2013年女生只報考五米三折的人數是48人,比例為2%,到2017年人數上升為113人,比例為6.55%,報考比例是2013年的三倍;與此同時2013年女生只報考三角障礙的人數為639人,比例為1.04%,到2017年下降為344人,比例為,0.35%,報考比例同樣下降明顯。在女生得分率較差的五米三向折返跑項目中,報考人數比例卻逐年增加,反之三角障礙報考人數逐年下降,這說明湖北省體育高考中的靈敏項目設置的計分標準存在問題,并持續多年未得到有效的解決。
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突出強調在我國建立各級公共體育網絡,保證人均擁有體育運動面積不低于2.3平方米,并在各級社區內建立15分鐘就能參與到體育鍛煉的覆蓋圈。國家已經在大方向上制定了保障體育事業發展的規劃綱要,但具體落實這些政策時需要的是具有較高專業素養的體育工作者,因此對湖北省體育高考現有模式的改革,培養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才是響應國家政策號召的必然選擇。
伴隨著《綱要》的出臺,健康問題上升到了國家戰略層面,而體育則是通往健康的最佳路徑。為落實健康中國綱要、全民健身計劃等一系列國家政策,培養優秀的體育工作者,改善國民健康水平是當前體育教學工作者的重要任務。而體育高考作為國家選拔和儲備體育人才最為重要的一環,現有的體育高考模式在新的歷史時期,其運行機制與項目設置等存在一系列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影響著高中體育教學計劃和高校體育培養方案的制定,更是直接影響著國家選拔體育人才的質量。
2014年9月《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的出臺,標志著我國高考開始了新的一輪改革。考生總成績由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和外語3個科目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成績組成。新一輪高考改革中,體育作為一個弱勢學科還是沒有被劃到選考的范圍內,這勢必會導致體育在高中教學體系中的地位受到嚴重的威脅。如果體育在高中教學體系中處于邊緣位置,這必然會導致學生的健康問題不受重視,學生的身體素質健康發展將受到極大的影響。同時湖北省作為我國的教育大省,肩負著為國家輸送人才的重要使命,在此背景下,為適應新一輪高考模式的改革,湖北省體育高考模式,應積極做出響應,通過改革引起高中教育工作者對學生健康問題的關注,共同推動高考改革朝著科學規范的方向前進。
4.1.1 湖北省體育高策考試項目種類繁多,這直接導致考生在兩天的考試時間內始終處于高度緊張和疲勞的狀態,考生的真實水平得不到良好的發揮。同時考場分別設在兩所不同高校,這不僅增加了考生的備考負擔,更是增加了考生精神上的壓力。
4.1.2 由于考試科目的原因,考生在高中備考時,大量的文化課學習時間被占用,考生文化底子薄,導致高校培養體育專業人才的難度增加。
4.1.3 “身體素質”模式的體育高考,應試性較高,不能全面的檢驗考生的真實水平;在這種模式下考生缺乏專項技術的學習,這種模式下培養出來的考生,不能滿足社會對專業體育人才的需求。
4.1.4 湖北省體育高測中計分方式存在不夠客觀公正的現象,以靈敏素質測試為例,男生在五米三向折返跑上的成績明顯優于女生,但報考五米三項折返跑的女生人數比例卻逐年增加,這說明該項測試存在不客觀和科學的現象。
目前湖北省體育高策的兩所大學均具有獨自承辦考試的場地、設施和行政能力,如果將考試場地集中在一所學校,不僅可以節省考生的財力負擔,更是能為考生爭取更多的休息時間,以確保用最好的狀態參加體育高考。
適當調整文化成績與體育成績計分標準,目前湖北省體育考生的總成績是體育分×75%與文化分25%的總和,在這種模式下,體育成績的1分相當于文化成績的3分,考生會過于強調對體育成績的追求,從而忽視了文化課的學習。適當降低體育成績的分數的比例,引起考生對文化成績的重視。
湖北省應設置專項技術的考試,讓考生在進入高校前接受專項技術的基礎性訓練,奠定一定的技術基礎,此舉可以確保學生在進入高校后在專項技術的選擇與學習上仍然可以保持較為清晰的思路。從而培養出更多社會所需要的專業體育人才。
減少考試項目的測試,例如在靈敏素質測試中,統一測試的科目,在女生報考五米三向折返跑人數比例逐年增加的情況下,取消三角障礙的測試。這樣不僅可以為高中體育教師設置運動訓練計劃提供一個明確的方向,還可以更加客觀公平地評價考生的靈敏素質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