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雷
(江蘇省奔牛高級中學,江蘇 常州 213000)
現代體育教育的發展要符合學生的成長規律和技能學習特點,從整體來看是一個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過程。但從目前實際教學來看,小學、初中和高中的體育課程教學內容存在相互割裂、簡單重復的問題。因此,本文從小學、初中和高中體育課程一體化銜接現狀出發,探索小學、初中和高中體育課程一體化銜接的策略,以期為學生打造一個銜接完整的體育學習空間。
筆者對小學、初中和高中體育課程一體化的銜接現狀進行了充分調查,并結合當前學術領域有關小學、初中和高中體育課程一體化的相關研究發現,不同階段的體育課程銜接做得并不好,存在的問題如下。
隨著當前國家對體育教育重視程度的不斷提升,人們普遍從學前教育階段開始就高度關注體育教育的價值,以各類體能活動來促進幼兒成長。進入小學階段后,圍繞體育教育的內容開始走向專業化和系統化,以專業體育課程的支撐來發揮體育教育的價值。體育教育本身是一個學生成長的過程,但從目前小學、初中和高中階段體育課程的執行情況來看,我國還沒有形成階梯式的發展模式,從而嚴重影響了體育課程自身的有效性,無法為各個學段的學生提供廣闊的成長空間與平臺,課程斷層問題普遍存在。
在體育教育的發展歷程中,銜接機制的搭建顯得至關重要。銜接機制的形成需要多個部門發揮作用,教育部門和體育部門要共同形成合力,圍繞學校體育教育的實際情況展開分析。目前,銜接機制的缺失問題主要表現為課程制定上銜接不緊密,教學改革上對各個階段的體育教育的側重點不明確,導致體育教育在小學、初中和高中各階段的發展都處于獨立狀態,銜接不夠緊密。
這里的基礎保障機制,主要是指小學、初中和高中課程資源和師資資源2個方面。一方面,在課程資源上,小學、初中和高中要努力圍繞各學段的實際情況安排好課程資源,但從目前的情況看,課程資源的重復性、同質化現象普遍存在,雖然在難易程度上做了適當的調整,但也很難適應小學、初中和高中各學段學生對體育課程提出的新要求;另一方面,在師資資源方面,大部分小學、初中和高中體育教師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自身對體育課程的革新重視度不足,在學段之間的體育課程銜接上重視程度更是有限,從而嚴重影響小學、初中和高中體育課程教學效果的提升。
小學、初中和高中體育課程一體化的構建,更契合體育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以達成終身教育目標。同時,小學、初中和高中體育課程一體化的構建能解決體育教育的固有問題,為學生的成長提供支持,學生在小學、初中和高中各學段都可以收獲體育帶給自己的成長,滿足個性化的體育學習需要。
小學、初中和高中體育課程一體化的構建本身契合體育教育改革方向,而達成該目標的前提則是小學、初中和高中體育課程教材的一體化。但從目前的情況看,小學、初中和高中體育課程的標準不一致,且教材設置上的銜接性有所不足,導致體育課程在各學段的邏輯性不強,很難展現出銜接效果,不能為學生提供持續性的體育教育支持。因此,為契合現代體育教育改革的發展需要,小學、初中和高中體育教材一體化的實踐至關重要。自2018年開始,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正式啟動了學科一體化課程建設項目,體育學科的一體化實踐也得到了關注。由此可見,小學、初中和高中體育課程一體化的發展,契合了體育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且在課程一體化建設的大背景下,讓體育課程逐步走向完善。
伴隨著體育教育改革與創新發展,學生面臨的體育教育環境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特別是在多元信息的影響下,體育教育的發展陷入了困境,表現為體育教學內容與學生個性需求之間的矛盾愈發突出。以小學階段的體育課程為例,傳統的以知識點講解為核心的模式很難激活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體育課堂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在高中階段的體育課堂教學實踐中,由于學生的體育基礎不牢固,學習內容同質化的問題嚴重,導致學生無法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體質健康和心理壓力得不到緩解,影響其自身健康成長。而小學、初中和高中體育課程一體化的嘗試,完成了對體育資源的整合,讓體育教學內容呈現更具層次性,能有效解決體育學科發展中的問題。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學生接觸信息的渠道被拓展,而在多元信息和多元文化的沖擊與影響下,大部分學生很難形成正確的體育鍛煉習慣,更無從談及終身體育意識的養成。為此,要充分利用學校平臺的專業性,通過小學、初中和高中體育課程一體化的嘗試,形成一個具有挑戰、可拓展、可延伸的成長型體育課程框架,讓學生在學校的體育課堂環境中不斷成長。
小學、初中和高中體育課程一體化銜接的策略,要從多方面著手,形成一個完整的框架,讓體育課程的核心價值得到進一步激活。一個成長性的課程框架與課程體系的建設,對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
小學、初中和高中體育課程一體化的銜接,需要課程體系框架的支撐。從目前的實際情況看,各學段體育課程處于脫節狀態。因此,如何做好體育教學內容的銜接迫在眉睫。小學、初中和高中體育課程一體化的搭建,要形成內在統一、外在關聯的跨學科體育課程體系為核心目標的框架,讓小學、初中和高中體育課程一體化的銜接更緊密,深化課程建設效果。圍繞新課程改革提出的具體要求,基本框架的搭建要堅持以下原則。其一,(1)以廣泛的體育參與為前提;其二,(2)以運動技能的培養和發展為重點;其三,(3)以身體健康為中心;其四,(4)以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為補充。與此同時,在明確的原則支撐下,還需要政府部門發揮自身的協調作用,讓教育部門和體育部門協同發展,針對當前學校體育教育的實際情況建立保障機制,搭建小學、初中和高中體育課程一體化發展的基本橋梁,部門之間的協同和支持是體育課程一體化構建的核心,也是課程體系基本框架搭建的前提。做好資源的全面整合,搭建體育課程一體化發展框架,并圍繞框架的層次性做好評價方案的制訂,使小學、初中和高中體育課程一體化得到推動。
小學、初中和高中體育課程一體化模式的搭建,離不開教學內容的支持。目前,小學、初中和高中階段的體育課程內容普遍存在同質化問題,缺乏創新,對各學段學生的吸引力不足。為達成小學、初中和高中體育課程的一體化銜接,要嘗試圍繞體育課程做好內容的優化。其一,(1)教育部門與體育部門要積極開展合作,利用各學段資源完成對各學段體育教材的開發,深入小學、初中、高中各學段了解學生的個性化體育學習需求,從而有效總結課程資料,為后續課程方案的形成打好基礎。其二,(2)成立體育課程教材的編寫小組,針對小學、初中和高中的體育教育的基本需要和學生需求完成對教材的編寫,形成整體性的編寫方案,讓小學、初中和高中體育課程一體化發展得到支撐。只有體現出層次性和銜接性,才能夠讓體育課程資源的核心價值得到挖掘,讓體育課程的開展更有序。其三,(3)教材內容的層次性安排,要讓學校體育教學環境得到優化,更能體現出差異化,讓學生可以在不同階段得到成長,展現出成長型教學環境的價值和獨特魅力。
在現代教育環境中,教師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一方面,體育教師要在思想觀念上重視體育課程,根據全新編制的教材內容和基本要求開展教學實踐,并嘗試將更多創新方法運用到體育教學實踐中,深度挖掘體育課程一體化的核心價值,為學生感知體育課程的魅力奠定基礎;另一方面,教師要注重學生個體成長。小學、初中和高中體育課程一體化的建設,教師要針對各學段學生的個體差異,給出可行策略與具體方案,緊扣學生成長與體驗,讓小學、初中和高中體育課程一體化可以持續發揮作用。
在傳統的體育教育實踐中課程教育本身存在分散性和孤立性的問題,教學內容的同質化嚴重,影響了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因此,要明確體育課程體系基本框架、保證體育課程內容的合理設置并加強體育師資隊伍建設,促進小學、初中和高中體育課程一體化目標的達成。